一点杂想
读完了Henry Jenkins的Textual Poachers。一个群体是很难被定性的,而作者在这本书里几乎给了fans这个群体所有能给到的正面评价。
fans在欧美曾经是,现在也大部分时间都是人们批评或误解的对象。而“粉丝”这个群体,甚至这个词本身现在在中文语境里都已经有些污名化了。但书中的fans与其说是粉丝,更多地是同人圈(fandom)的成员,多多少少和考据、批评和创作这样有些创造性的活动挂钩,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宅”的性质。
想到以前跟学哲学的朋友说过,如果哪天你要出一本面向大众的哲学书,各种宅一定是最好的受众群体。能沉浸在非现实世界的人,就算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就算未必对世俗价值观持批评态度,也是有足够的批评距离(critical distance)的——他们更有潜力去接受一个质疑现世价值观的观点。
最近的227事件似乎在宣告同人圈和饭圈的决裂和彻底的矛盾。而同人圈和饭圈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粉”的对象,而在于“粉”的态度。同人圈把对象置于遥远的另一个世界、当作想象力的造物欣赏,并由此进行二次创作;而饭圈则把对象置于身边,作为某种世俗化的宗教替代物占据,二次创作随时接受着是否构成圣像破坏的检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