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场新人如何面对工作的挫败?
自2018年年底踏入工作岗位以来,挫败感如影随形,我的骄傲与自信一点点被瓦解。党员、学生干部、211、研究生、老师的得意门生、优秀的论文、考过司考等学生时代的优势渐渐消失殆尽,在实务方面的不足让一切变得毫无意义。
在我师父面前总是战战兢兢,感到压力很大,我每一份处理的文件他都会重新做出修改和批注,无声的谴责最让人抓耳挠腮。直至今日,我仍然无法完成一项完美的"作业",似乎我的东西永远需要被回炉重造…
从小优秀到大的我,怎么就做不好这份工作呢?有时候真的觉得心态有些崩,这种感觉太令人窒息。如何让我从这种感觉中抽离?我该怎么办才好?
一、要不要和师父“保持工作距离”?
1、在工作中,现在我太过于依赖他,一切以他的范本为模板,审核与拟定文件侧重于保持与他出具文本的一致性,而忽视了真正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应该更多的思考,不能因为害怕他而主动回避与他不一致的想法。他所出具的文本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现状,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一样的调整。
2、心理上不能畏惧他,正确看待他的意见。不能太把自己看重,而应侧重于做好事情。需要转变学生心态,师父是领导不是老师,我不能总以交作业、要得分的心态去做事情;他所关注的是事情做好与否,完美解决才是目的,他不在意对我的评分或压根不会给我评分。所以心理上不能畏惧,我需要在心理上平等的接受一切意见,并无畏的提出意见,因为我想把这件事做好而非证明自己。
3、保持处事的独立性。能在自己层面解决的事情就自己解决,想方设法解决,而不是一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他要答案。需要沟通的时候沟通,无需沟通的时候保持距离,尽量保持工作思想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工作风格的独立。把师父当做是解决问题的资源而非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如何让自己信心重筑?
1、提升业务水平。一切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底子太薄,桩基不稳。现在迫切的需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之前相比,能感觉到有进步,这个进步来源于实务的不断积累和理论的持续丰富。既然有效,那就继续坚持,寻找机会参与更多的项目,见识更多的情况,查阅更多的案例。
2、工作方法改进。之前太过急躁,时常没有将句子拆解开来看,理解上下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未曾深刻理解它所传递的信息,这是工作方法问题,需要改进,养成好习惯。
3、少沟通。虽然这一点看来比较怪,但是确实需要这样,不用求得太多人满意,形成自己的意见后要坚定,能够用一套可以自洽的逻辑解释即可,决策不是我需要做的,提出意见,拿出方案,对方是否满意是否采纳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心的事,否则常常会陷入非要说服他人的困扰里。
© 本文版权归 Anitamon李曼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