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东京
“一个人去东京 ”也是一本MOOK的名字。当18年年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想着这一年要去一趟向往已久的日本 。旅行攻略就是这本MOOK和LP日本 中文版。
当然,去了不止东京一个城市。
没有做太多攻略,因为心中已经有了很多想去的地方,没有提前定全程的酒店,因为辗转几地有很多不确定性,而我本身又是个随时就更改行程的人。事实证明,只有最后一天的住处不怎么合意。
这不是一个省事省力省钱的玩法和路线,而我也没有看到富士山,没有逛浅草寺,没有靠近东京 塔,没有登上天空树。大多的计划都是围绕着博物馆和美术馆开展开来,因为对山的迷恋和对金泽的向往,计划了北陆地区的几个点。如果你跟我有那么一点“臭味相投”,那可以继续看下去了。
用时间轴流水记录。
没有带相机,全程手机拍,用手机剪了两段视频
镰仓视频
日本
路线:
首尔(转机)— 东京— 长野 (转车)— 立山黑部 阿尔卑斯山 脉—富山—金泽—高山— 名古屋 — 东京 — 镰仓 — 东京 — 首尔
准备工作:除了惯常的旅行准备,定了前两日在 东京 的住处,以及在 立山黑部 山上的旅馆,在谷歌地图上钉上所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日本 的交通费昂贵是众所周知的,我也根据路线计算了几种合适的JR PASS券,都不会节省多少,反而可能会不方便。
因为要爬山,只背了一个30L的背包,打算临走前两日在网上强推的那个银座5400日元箱包店买一个(Ginza Karen,优衣库对面。后来发现也有其他地方卖着便宜的行李箱。)
(JR网站: http://www.jreast.co.jp/sc/ 如果时间很充裕,跨度较大的话,国内飞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外游客还可能有优惠)
不夜东京
9月28-9月29日 东京
住: 赤坂九小时酒店
樱花橡树青年旅馆
曾在 清迈 遇到从 东京 “出逃”的 日本 青年,问他为什么要离开那,他说: 东京 很大,太大了。
因为大,所以才会有太多的人向往。
27日凌晨到达羽田机场,乘坐夜间巴式(网站时刻表查询: http://cn.hnd-bus.com/airport/nightmorningbus/ )到六本木,发现离住处也就只有不到2公里,选择步行前往,凌晨2点的六本木依然热闹,大街上游荡着刚聚完会喝完酒的上班族,惊讶于他们几无倦意和依然精致的妆容和状态。而此时的我,已经恨不得能马上躺在预定的床铺上,希望胶囊不会睡得很难受。后来发现自己是多虑了。

9H在小巷中,从风格、标识到动线的一系列设计,都让你的体验好于很多国内的快捷酒店。check in时会得到睡衣、一次性拖鞋和牙刷,男女楼层有各自独立电梯,洗漱置物区与睡眠区分开,睡眠仓空间足够也不会很闷。只是在储物箱那里不方便整理行李,一位欧洲 姑娘在整理她那70L的大包时,很难不让东西铺开来,一直在说sorry,以及不管是否续订都需在第二天早上check out,你可以选择把行李寄存在前台。


(被安排了个“景观舱”,拉开“舱门”,即可欣赏外面的景致。)


(日本 最常规的早餐)
要不是广播,我会睡过check out的时间。踩点拿着早餐券在隔壁的咖啡厅吃了早餐,这让我想起了柯南里的波洛咖啡店,甚至连卡座都很像,只是不会遇到毛利小五郎。
在去山里前,东京预留了两天,希望能把List上的地点顺个大半,但简直是异想天开。东京是个你在路上随便走走,都能发现许多意外惊喜的地方。

(路上遇到的公园)
吃过早饭已接近11点,开始了暴走之路,六本木- 表参道 - 根津美术馆 -涩谷- 明治神宫 。 表参道 云集了众多大牌店,相比较店内的内容,各品牌的建筑绝对可以让人一饱眼福,安藤忠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伊东 丰雄、隈研吾……建筑师大都有很明显的个人风格,看到清水混凝土,可能会想到安藤忠雄,而看到很多木、竹、玻璃,则有可能想到隈研吾。


(原宿东急广场,来自网络)

(竹下大街的店铺)

(没有存下涩谷的十字路口,存下来这只红绿灯上的乌鸦。)
根津美术馆 很“当下的隈研吾”,毫不起眼的大门,低矮的建筑屋顶,长长的竹廊,从馆内落地窗可看到的青山庭院,自然简单的室内材料,和谐的光影……这就是他所说的建筑吧,“无法与大地割裂开”。



除了 根津美术馆 , 明治神宫 也是这繁华腹地的一片幽静之地。穿过原木色的巨大鸟居,就步入了神居参道。参道长且宽阔,两旁树木高大参天,植物繁茂,人显渺小,3、4点钟的阳光不时透射进来,踩着碎石慢慢前进,伴着轻踏地面的沙沙声和偶尔飘来的流水声、鸟叫声,恍惚间回到了百年前,全然忘记了置身当下的 东京 ——就在不远处,是疾驰的地铁、火车,以及现代热闹的街道。当转了个弯儿,看到神社入口的手水舍,才回过神来:你不过是个游客。




趁着太阳还没落山,赶往 东京 都厅,那里可以免费上到45层展望室俯瞰 东京 (需排队),这个双子塔式的200多米大厦由丹下健三设计,是 日本 泡沫时代最盛时建,所以还被叫做“泡沫之塔”,从下眺望这个当时的最高大厦,从上俯瞰 东京 之时,大概能想象到那时的疯狂与膨胀,好时代啊,好时代,美梦一场,只是依然会前仆后继。


正值周五,国立新美术馆开到晚上8点,只有某些展需收门票,没有自己很感兴趣的内容,就只当去欣赏下黑川纪章的大作。室内灯光经由玻璃建筑体透射出来,想象中应该不如白天让自然光照入室内,感受波浪玻璃体的起伏感,以及建筑与周遭植物融为一体的和谐感,而这才更能体现建筑师本人所提出的共生理念,据说美术馆可实现雨水再利用、地下自然换气。馆内两个巨大的混凝土倒锥体,让人感觉其实整个美术馆就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直观告诉了你它的与众不同,的确不同,若大的馆内无藏品,只做临时性展览。





(森美术馆52层展望台。本计划在森美术馆看展,顺带欣赏一下52层的东京夜景,可惜当时无展,只能单买夜景门票,如果只是看夜景,或许找个好天气在世界第二高建筑晴空塔上看更好)


(到处都是深夜食堂,或是LP介绍过,这家店有很多西方人。坐在木台上,脚吊空,对着马路喝酒撸串,背后是一排对着酒柜吃串的人。记得叫Jomon.)
21_21 DESIGN SIGHT、 东京 国立博物馆、江户川 东京 博物馆是第二天的目标,国立博物馆自不用说,有着最为丰富和数量极多的 日本 艺术藏品,也有大量的 中国 文物,而江户川 东京 博物馆是展现了 东京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大都市的转变过程,最为有意思的是,馆内使用了很多真实建筑的微





( 东京国立博物馆)




(江户川 东京 博物馆)

(28日晚上住的青旅离天空树很近)
21_21 DESIGN SIGHT,融合了安藤忠雄、三宅一生、佐藤卓、 深泽 直人四位大师的理念,像是4位大师共同创造的一个设计领地,让各种有意思的设计和思想……在这里碰撞、发酵。这次的主题是“AUDIO ARCHITECTURE”,整个展览中,小山田圭吾的音乐反复播放,构建了一个空间,一个“音乐建筑”,在这所“建筑”里,9位艺术家用他们的方式呈现对这首音乐的理解——映像实验、平面设计、交互设计、动画……“In to the Music, Music, Don't Stop”,我想,整首歌的歌词大概就是这个展思想的诠释。






日本的高地
9月30日-10月1日 东京 - 长野 - 立山黑部 阿尔卑斯山 脉-富山-金泽 住:Mikuri温泉酒店(室堂上)(官网: http://www.mikuri.com/english/index.html )
这两日的旅程大概是我最为期待的。北陆, 日本 的文化、历史、自然集合地,可惜时间原因,只能挑几个点前往。
立山黑部- 阿尔卑撕山 脉的线路设计,让纯游玩和喜户外的人都能得到满足。(可提前购买交通特价票,单程9000yen,路线各信息可在官网查询: https://www.alpen-route.com/cn/ )可以乘坐用不同交通工具组成的游览线路一路欣赏美丽风光,也可以从一些站点下来,挑战各种级别的徒步登山路线。我的计划是长野出发到室堂住下,享受最高海拔之一的温泉,第二天登顶立山,然后从富山出。





(离开东京的高楼林立,清爽了许多)
长野 到室堂的一路虽然阴天,但无雾气,可将美景一览无余,很像我们的大 西北 。室堂的温泉酒店床位是提前预定(不管是官网还是第三方合作网站都没有预定 成功 ,最终只能尝试用邮件),由于预定酒店的邮箱不常用(国内邮箱无法用),到了室堂才发现酒店前两天发来的邮件,询问有台风经过,是否要取消预定。既然已经到了目的地,而且已经下午4点,想着住一晚也无妨。此时的室堂上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风也大了起来,转了两圈准备前往酒店。







(黑部水库咖喱饭,以水库为造型)

(各种交通工具组成的线路)

(立山雷鸟的漫画,配了可以洗脑的“神曲”)
旅途总有各种意外要应对,只是这次出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走了二十几分钟后才发现应该是走错了路,一直在下山,而且离看到的屋顶还很远。但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好回头,只能加快脚步朝那两个建筑奔去。虽然也多次这样走在大西北的某些山地中,但还是有些担心。到了两个建筑所在的平地,才发现,原来我徒步到了室堂的下一个站点:天狗平。给酒店打电话,在天狗平酒店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赶上了富山开来的最后一趟到室堂的大巴,幸之。此时的室堂已经几乎要笼罩在茫茫的白雾之中了。

(立山站)



(错路途中,这也是一条比较成熟的徒步道,大概因为台风,没有人了。听说立山这条线上很有可能遇到熊,在美女坪也看到了提醒公告。)
因为台风,很多人取消了预定。因此,当晚,只有一个十几人的 韩国 团队(当天爬过了立山,羡慕),2个 日本 游客,2个 中国 游客(包括我),也算是落到了难得的清净。这个 日本 最高温泉之一,如果天气晴好,在泡温泉时,可欣赏到窗外连绵的 阿尔卑斯山 脉。

(酒店的晚餐 )
不出意外,第二天早晨,整个室堂完全笼罩在白雾之中,取消了登立山的计划,也看不到其他风景,便早早下了山,过了弥陀原,才能渐渐看清周围事物。




立山到富山的老式电铁,虽然停靠很多站,却是一个很赞的体验,双层车厢整洁干净,没有一点儿异味,看匆匆从窗外掠过的风景和咣咣的电车声,脑中浮现的是仅有的几部看过的 日本 影片里的场景,夹杂着曾读过的极少的 日本 小说片段。沉沉睡了去。



中午抵达富山,买好前往金泽的大巴后,就赶去环水公园的星巴克和玻璃美术馆。





(富山街头随拍)



(星巴克和环水公园)
富山玻璃美术馆,也是隈研吾的作品。建筑外面用玻璃、铝等材料折射出不同的光效,玻璃和木材错综复杂却又巧妙的结合,从2楼到6楼用当地木材做羽板,螺旋向上,当你站在徐徐上升或下降的手扶电梯向四周眺望时,木材、玻璃、光线交错的隐约变化,足以让你沉醉其中,个人感觉这是欣赏这内部的较佳视角,当然安全第一。记得一个设计师跟我说过,很多建筑哪怕精心设计,却往往会忽略室内的标识设计,标识,也是这馆中不可不观摩学习的地方,可惜时间原因无缘观看展览和各分部的空间和体验设计。这自然不只是个美术馆,书店、咖啡馆、讲座……这是当地居民文化休闲之地。






不同于东京 ,各种大师建筑和最新的设计、生活理念聚集,迷乱得近乎要生出疲劳感,而环水公园和玻璃美术馆,则是富山这座安静质朴的小城增添了几分质感。
金泽不止有金箔
10月10日-10月2日 金泽 住: 大和尚宾馆
大巴到达金泽已接近傍晚,本计划在金泽呆2日,提前抵达便缩减一日。于是到达后就直奔金泽工艺馆。坦白讲收获一般,可能自己之前此前在看相关工艺品的介绍和资料,但小小的展馆纳入了石川县几十种传统工艺品,十分丰富。


(金泽车站)
到达预定的住处已经到了晚上,在网上大概有对旅馆稍作了解,140多年的老宅,曾经是个和服店,由于主人做过僧侣,所以取名Pongyi,Pongyi即是缅甸语和尚的意思,每人3000yen的房费,主人会把其中100yen捐出去。

入住时并没有见到主人,由美丽温柔且操着流利英文的 日本 姑娘Nina接待。旅馆很小,估计最多能住十余人,但房间内摆放的各种有趣漂亮的大小物件,让你感觉主人定是个认真且极其热爱生活的人,十分温馨,且干净整洁。Nina很认真的向我们介绍入住须知,并告知8点会教大家折千纸鹤。
当我洗完澡下来时,大家已经折过一轮,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对西方人来说却是个有趣的体验。在做手工与大家聊天时,才知道今晚入住的人来自四个国家,大都是独自出行。来自 中国 的我,来自 法国 在 巴黎 工作了8年的姑娘,在金泽工艺馆就遇到的 法国 小伙,来自 新西兰 已经游荡世界8个月计划玩满10个月的小伙儿,同样来自 新西兰 的情侣女方操着一口地道的日语,来自 日本 其他城市来金泽工作的 日本 小伙和只照过一次面的 日本 大妈。
当然最惊喜的是,晚上下楼时碰到了主人Masaki,一位彬彬有礼的带着眼镜的 日本 先生,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Masaki十分健谈,也相当幽默,拉着大家一起在谷歌地图上找自己家乡住所的街景。聊到喜欢的城市谈及 东京 时,才知道原来Masaki也曾在那工作,在银行工作了十余年,却凭生些困惑迷茫,便辞了工作到NPO服务,还在 缅甸 体验了两个月的出家生活,Masaki边说边指向自己的头:是真的把头发都剃掉了。这两个月的体验给了他很多收获,内心也平静了很多,回 日本 后通过朋友找到了这个心目中的理想老宅,只做稍微的修缮和整理,开起了Guest House。Masaki还捐掉了自己的存款,也一直热衷并实践着NPO的活动。我想,二十几年前那个在 东京 西装革履穿梭在 东京 丛林的Masaki或是大多时间都是严肃与拘谨的,脸上不时要流露出被社会和职业法则训练出的微笑,机械地应对着像calendar一样的夜间聚会,而卸掉了光环和优渥的环境,他找到了最令他舒适与安然自得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没有什么是固定的好与不好,你是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还是在过着别人心目中“应该是这样”“这太棒了”的生活?
第二天早早起来,开始了紧凑的行程。早游了兼六园和金泽城后,便赶去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大作,这个曾获得 威尼斯 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的建筑体真是吸引了很多前来观展的人,只排队购票都耗费进半小时。美术馆内外有常设的展示和装置作品,正巧碰到了来自 中国 的艺术家邱志杰的展——文字生涯。用各种形式文字尤其是书法字画记录和展现他所间接或直接看到的发生在 中国 大地上的人、事、物,以及对人与事物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











(金泽,旧与新的结合)
再说这个建筑物,都说妹岛的作品里到处都透着老师 伊东 的影子,建筑小白看不出那些细微的点,只能从个人体验上来说。首先圆形不分层展览空间建筑体以及环绕着的玻璃落地窗,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大空间里看不到很粗的立柱,玻璃幕墙让你感受到与室外的强烈融入感。当走在展览是各大小不一的方形,游览之前很怕混乱,但当按着指示游览每个展室时,发现这是十几个“凌乱”却秩序盎然的方形空间,不同展览空间是可弹性变化且强烈关联着的。愈加期盼自己能尽快在下次前往 直岛 ,欣赏两位大师的海之站和 丰岛 美术馆。







对比国内,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开始有很多大师作品,这固然是好的,城市开始寻求自己的个性,开始尝试用建筑、用文化去发展和烘托城市的内核。只是,很多建筑并没有被好好维护,另外,一些建筑与大众之间存在着脱离感,它只是一个华丽的象征符号,这个建筑真的适应以及适合这座城市么?
金泽跟自己想象中的样貌很不同,或许是曾经的那场大火,让不断重建的金泽失去了很多历史的样貌。大概也只有在东茶屋街能找到些江户时代的感觉。可惜自己的时间太少,只品尝了个金箔冰淇淋,去masaki推荐的一家店快速淘了几块布就匆匆离开。
下次定得是花上时间,慢慢探索。






(创立了近50年的小店,除了有点咸,便宜又好吃)
如果去北陆,一定要去高山
10月2日-10月3日 高山 住:K‘s House高山-品质青年旅馆’
本计划如在金泽住两晚,则会花上半天时间前往 白川乡 ,然后由 白川乡 前往高山。那么,只能放弃了 白川乡 ,直接前往高山。
高山,并没有做过太多了解以及多少期待。或许正因为这样,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精致的小城。
即使 新建 了很多现代建筑,但走在几乎所有街道上,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古色古香,桥梁流水、神社寺庙,整洁、典雅、精致,“市区”里的所有景点你大可选择步行前往。
当晚安置好行李,便根据青旅给到的攻略地图选择了最近的一家“飞驒牛肉”。Hobamiso是高山的传统饮食,是在一个小烤炉上铺上朴叶,然后在上面放上各种菜品,我自然挑选了飞驒牛肉,另外还有当地的一些野菜和鸡蛋,混合搅拌待熟后食用。飞驒牛肉果然名不虚传,肥瘦正好,口感极佳,入口后香气就在口中迅速漫开来,在这之后的很多天都还念念不忘,悔当时没有多吃几顿。


正好当晚高山阵屋前的中桥有亮灯,饱腹之后便步行前往。近9点的街道已经没什么人了,走近被灯光映亮的红桥,只有湍急的水流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除了高山阵屋这些常规的景点,最不可错过的就是高山的 宫川早市 和去各种小店淘物。早市沿着宫川河,新鲜的蔬果、漂亮的鲜花、美味的酱菜、精湛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走进任意一家小店,古董店,香料店……都能淘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Cold Soba)
总之,这个小城没有令人惊艳和名声大噪的景点,却是个极其适合呆上几日,逛逛早市,淘淘好货,吃一口飞驒牛肉,闲暇时到周边找个徒步路线走一走。高山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内的古镇,与Ctrl C+Ctrl V的国内古镇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些迎合老外的餐厅,在这里游玩还是生活,毫无违和感,某顿晚餐的身边,你会遇到跟东京一样同样下班前来聚餐的职员们。
据说名古屋的料理让人“生畏”
10月3日-10月4日 名古屋
住: 名古屋 荣东莱夫玛克思酒店
返回 东京 ,选择了在 名古屋 中转。一是为了吃上一顿鳗鱼三吃,二是为了看一看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

(途中遇到了美丽的夕阳)
对 名古屋 有印象是因为村上春树提到的咖啡小豆汤, 名古屋 有着让人“可畏”的创意料理, 比如 豆味增 关东 煮、特色的 意大利 面、饭团、 三明 治……而且 名古屋 还被称为咖啡馆王国,咖啡销量很高,记得看过 日本 的一个节目采访了一个 名古屋 的咖啡店,早餐顾客不是年轻人,而都是老年人,十年如一日的来吃早餐,7、8十岁的阿婆会相约来到咖啡馆,几位老闺蜜们一起相谈甚欢。在 名古屋 ,通常付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送早餐了。
不像 东京 的精致与华丽, 名古屋 的“粗糙”反而给人一种生活的亲切感。就像节目里主持人对在吃着早餐的老大爷说: 东京 人不这样吃啊。老大爷开玩笑说:啊?是嘛,那失去很多乐趣啊。









( 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和Loft 百货)

(回 东京 时,在车站买了豆味增便当)
时间短暂,选择了名声大噪的 蓬莱 轩,140多年的老店,选择的一家分店很有 江南 本帮菜老店的感觉,如松鹤楼。鳗鱼三吃,一吃原味,二吃加“三料”(芥末、葱花、海苔),三吃加料加茶汤。个人还是最喜欢原味,酥香肥美的鳗鱼加上白米香,就足以回味良久。

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是由最早的丰田纺织公司总部的厂房改建而来,没错,丰田是从纺织机起家的,因此,汽车相关展示只是馆内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丰田产业历史的展示,也是从纺织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的演变展示了工业的发展。不管是纺织机械还是汽车生产机械,都尽可能多的让生产线的机器在现场工作演示,加上工作人员的演示和解说,以及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介绍,很多机器的操作甚至可以亲手启动,哪怕只是按一个按钮,让我这个对机械无感的都完全沉浸了进去,很入迷。






德川美术馆 是在 名古屋 的意外收获,也不得不感慨德川家族的强盛,只是他们实际使用过的物品就超过1万件。围绕着武器盔甲、茶室、能剧、私人生活物品等共9个主题展室,最有名的就是据说代表 日本 传统美术的“源氏物语绘卷”,由于容易破损,原物每年的展览时间十分短暂。整个展馆展出的数量相对来说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少部分来自 中国 的器物,甚至好于国内曾看过在展的同期作品。馆内不允许拍照,但这些保存如此良好的藏品也最适合亲身去观看感受。




(德川美术馆和德川园)






( 名古屋 城)
再回东京
10月4日-10月7日 住: 日本 桥室町湾胶囊旅馆
书茶旅社银座店
樱枫女子会馆1号馆公寓
虽然有3个白天,夹杂着购物,以及一整天要留给 镰仓 ,行程依然紧张。
回到 东京 的第二个白天,休整了一天,主要以银座为中心。银座也有很多不错的展,由企业设展,且大都免费。不巧资生堂无展,在银座图形画廊碰到了 日本 插画艺术家横尾忠则1974-1975年期间为连载于《 东京 新闻》上的小说《幻花》的插画。不知道那是一本怎样的小说,曾经看到过他的一些海报设计,冲击力的色彩和设计,活脱脱的一个“ 日本 “安迪-沃霍尔”。但这些黑白插画,好像用一个超现实的魔幻世界去描摹了一个时期真实的世界。如果能多了解一些 日本 史,或许能更多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状态。











(大大的海尔)

(路上遇到的警察博物馆,蛮有趣,也适合带小朋友餐馆)



(横尾忠则展)
SONY PARK是不可错过的一个地方,地面是一个绿植公园,地下四层展览、索尼科技展示、文创商店、Livehouse、饮食…不多也是功能齐全。由于这里本是 索尼大厦 所在地,所以据说大厦依然会重建,所以SONY PARK也有开放限期。里面比较有意思的是叫“hidden senses”的展,14个利用sony技术的展品装置,让人与物品之间进行交互, 比如 你可以用手让墙上的花苞影子开花、鸟儿的翅膀振动。





代官山的茑屋本屋,也是不可错过的地方,而且它营业到凌晨。TSUTAYA,本来是个动漫影音租售连锁店,现在的茑屋书店,不只有书,还有着其对应的一些相关的生活方式的用品,它更像是一个生活方式体验和探寻的综合体。这大概会让人想到诚品,大陆开在 苏州 的诚品。或许大陆因为受限于各种准入商品和书籍的规定,茑屋里书籍的丰富性,可以让与之对应的兴趣爱好者们收获颇丰,产品看得出来也是经过了精心挑选。艺术展穿插在书架旁的区域,而不是划出一个分离的空间,毫无违和感,却是丰富了整个逛店体验。这种感觉倒是有时能在 上海 的 衡山 合集里感受出来。
如果有时间,茑屋本屋周边的街区和商家都值得体验一番,如果说银座是 日本 的繁华腹地,那代官山的这块区域则是一种低调的繁荣,充满品质与格调。




(好吃的拉面, 凪,连锁店,还有新鲜的限定小鱼干)



( 日本 街头有很多“疯狂的小住宅”,其中不乏很多大师作品,完美地利用垂直空间。本来给自己列了一个list,可惜没有成行。希望以后能为此专门写一篇)
镰仓 ,不止有《灌篮高手》,很值得至少花个两天一夜好好体验一番。只有大半天时间,我只有循规蹈矩地,挑了几个重点。根据找来的攻略,整条电车路线上的每个站点都有值得一逛的理由, 比如 藤泽有茑屋的“T-SITE”,七里浜站的沙滩、长谷寺站、极乐寺站……北 镰仓 更是一条相对幽静、感受 日本 寺庙禅意的线路。
不知是这天太步履匆匆,还是晃荡了好些天已经有些劳累,整个一天都像在打卡,脑子一片空白,迅速掠过。
















(车站前人头攒动,都只为等这一辆开过的电车)






(匆匆的江之岛只遇到一只猫,说好的猫岛呢?)

至于购物,我不是一个好买手,不喜欢也不擅长,因此把几乎所有的list都放在了最后一天,集中采购。 东京 有几个点都基本上能满足常规所需, 比如 新宿,上野。买了上野到成田机场的京成电铁(虽然贵,但很快很舒适),于是选择了在上野扫货,药妆、百货商店、动漫、电器以及大大小小卖衣服、卖食品、卖干货的店铺。
上野几个购物点: 药妆店:大国、松本清这些都在上野有好些家店,而且都距离不远,如果缺货可以迅速去另一家寻找,只是容易迷路。 唐吉坷德什么都卖,而且是24小时营业。好像松本清也有24小时营业的。 电器:友都八喜。买了个美容仪,还送了谷歌home mini 动漫:yamashiroya.这个强烈推荐,我等老年人如果想找以前的老动漫周边,怀旧一下,这里大概最全了,秋叶原大都脱离了我认知范围了。
另外,就是上野站附近的大市场。应有尽有,当然人很多,很多。



(不眠的新宿)


(板桥区,据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区,因为订不到便宜的住宿才过来)
日本 是个很容易让人着迷的地方,终于能体会身边人每年至少前往 日本 一次的心态。干净整洁、礼貌友好,严格遵守着规矩以及互不打扰,反而会让每个人感受到最大程度的自在,从巨大的 东京 市,到海边的小城,交通、住宿、饮食以及各种指南,不管是政府团体还是个人自发地,都最大程度的给到了便捷和极佳体验,或许生活在 日本 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对于旅游来说,会让你沉醉。
最后,我想再去一次 日本 ,然后再去。
去首尔,东大门蒸个汗蒸
这次来回 日本 都从 首尔 转机,(因为买的晚,这样便宜)。回去的时候可以在 首尔 一夜,所以顺便办了个 韩国 签证,去东大门看了看扎哈设计的DDP,蒸个汗蒸,第二天逛了下 江南 区的各大牌建筑。
不管是吃还是逛, 韩国 对我来说没有太多期待。唯一触动的是凌晨2点在DDP遇到的弹琴陌生人。与旁边商场的忙碌不同,这边是寂静的夜,空旷的建筑和偌大的广场,钢琴声回荡,每个音符都在仿佛在试图抚慰所有的劳累、哀伤、不安。
这次旅行,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