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M的几次会议
第二次:“最少生存空间”
第三次:房屋高度、间距与有效用地和节约建材等“合理建造”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他们把建筑必须满足人的生理与物理要求看得十分重要的特点,而这些内容是过去建筑学所忽略了的。
第四次:以“功能城市”为主题。勒·柯布西埃提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游憩、工作与交通四大功能,并介绍了他原来就有的关于功能城市的设想。《雅典宪章》
第五次:二战后,社会对建筑内容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产品上鼓吹个性与标新立异等等也对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这些方面,有机建筑比较容易适应,但对欧洲的理性主义则还需要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第六次:也是战后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中,CIAM自己超越了原来关于“功能城市”的抽象与片面的见解,申明了CIAM的目的是要为人创造既能满足情感需要,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的具体环境。以后几次会议都是在这个基调下进行的
第十次会议后CIAM长期休会
由此可见,建筑思潮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不可能是原封不动、永恒不变的。任何思潮都是批判的历史与现实创造的结晶,都是在努力使自身适应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时光大海的冲刷与磨炼、不断地在客观压力与自身反省中进行批判的继承与革新的结果。有时无情的时光大海会把部分精华也冲掉了,但不久之后,或很久以后,只要是精华,随着客观世界的需要又会以新的形式重新涌入,并投身于新的磨炼中。研究思潮就是要回顾它们在成长历程中主观与客观的互动,并发现不同思潮之间的内在联系。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