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期间,我做了什么(上)
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薄伽丘在隔离期间写出了「十日谈」。伦敦瘟疫期间,莎士比亚写出了「李尔王」;鼠疫大规模爆发时期, 牛顿躲在乡下思考万有引力、色散、微积分;十九世纪,普希金在瘟疫期间完成了27首抒情诗、9部小说、4部诗体小悲剧,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波尔金诺之秋」……

这段话固然有煽动焦虑的嫌疑,却让人变得清醒。或许是因为年岁渐长,又或许是因为看了太多令人难过的新闻。在这个猝不及防的大段空白里,我忽然就有了想要珍惜当下的迫切心情。
在间歇性的犯懒中敦促自己多多做事,阅读是其中之一。今日复盘时发现,这两个月的读书量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所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文化、社会相关领域;纯文学的小说和诗歌;工具性、专业性读物。
下面以三个「力」的维度对其中的一些进行记录,想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对我产生了一点启发和改变的文字。

🔻

因为新冠疫情去读了加缪的鼠疫。这本半个多世纪前的书有太多和当下相照应的地方。小说以里厄医生和志愿者塔鲁为主要人物展开奥兰这个城市里鼠疫爆发的始末。
神奇的是,在阅读期间网易云给我推了The cure乐队的Killing An Arab。(歌曲灵感来自加缪的局外人)

记者朗贝尔认为塔鲁救人的动力来自于虚无的英雄主义,并嚷出“我对为理念而死的人感到厌烦,我感兴趣的是人活着,并为其所爱而死。”但塔鲁解释,他的行动出于「理解」这一道德观,还有「诚实」的本能。

鼠疫期间发生在剧院的这一幕,拍成电影会很有感觉。大家心照不宣忽略瘟疫去维持一种艺术性的体面生活,而它却像肥皂泡一样灿烂且易碎。演员自身得鼠疫暴毙的悲剧与戏剧本身就有的悲剧双重叠加,构成了极大的戏剧张力。
🔻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有种想哭的冲动。西西弗竟能从众神给予他日复一日推石上山的惩罚中,获得掌控自己命运的幸福。
就算知道没有前途,也能从对抗本身确认自我存在的意义。一个人若是排除了爱、希望、信仰这些人生的幻光,却依旧不会垮掉,那该是株多么坚韧的苇草,拥有着纯粹而强大的意志力。

加缪在书中提出了荒诞人这个概念。荒诞人是不为永恒做任何事情,又不否定永恒的人。他喜爱自己的勇气和推理胜过怀念。勇气教他学会义无反顾地生活,教他知足常乐,而推理教他认识自己的局限。
虽然确信他的自由已到尽头,他的反抗没有前途,他的意识可能消亡,但他在自己生命的时间内继续冒险。正如歌德说「我的能力范围就是时间」。愿意成为这样的荒诞人,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选择热爱它。
🔻

看了朋友的书摘,对这本书产生了阅读兴趣。作为一个作家兼跑者,村上春树对待事物有自己的一套哲学。这本书既适合有运动习惯的人学习方法、找到共鸣,也适合想要改变现状的人获取勇气。


🔻

博尔赫斯最负盛名的小说集之一,久闻其名。想象力方面天马行空又自成体系,文学性方面用词瑰丽又准确。见识到了天才型作者的世界观,环形废墟里睡着的人在循环悖论中成为上帝创造人,通天塔图书馆内各个流派试图用符号解释宇宙起源,花园中分叉的小径不是空间而是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集子里意外看到了博尔赫斯对当代创作者的影响:瑞克和莫蒂里爷爷能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同一个怪物,诺兰电影里的金属陀螺,庆山爱用的名词排比句…… 会再读作者的其他作品。
🔻

陈绮贞喜欢的书,我怎么能不读呢(嘿嘿)。看到1/3后渐入佳境,主人公帕罗马尔先生应该是一个典型的infp了吧,脑袋里有很多古怪、有意思,但是无用的念头,又喜欢自我纠正。

上图帕洛马尔购物这章很有趣,完全就是一个选择恐惧症患者的内心。你开始观察别人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你自己——这句话让我想到了陈老师的观察者这首歌。不过在总体观感上,个人觉得卡尔维诺的另外一本「看不见的城市」更好些。
🔻

觉得自己的英语能力在光速下降,于是翻出了这本十几年来从没读过,当时仅仅因为封面好看而买的英文书。 这是一本英文言情小说,讲述了一个总是倒霉的主人公Kate的校园与生活经历,最终她发现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热爱,尽管成绩优等依然选择从法学院退学,并与曾经同班的Nick终成眷属。

在这个恰当的时间把它读完,受到了一些触动。好像自己经常干这种奇奇怪怪的事:下一个无意识的锚,过几年时机成熟时收获过去的自己带来的惊喜。比如现在的寝室里贴着初中时觉得好看剪下来的摄影图片,后来才知道剪下来的是伦敦风景。
🔻

辛波斯卡老年时期的诗集。以后看到似曾相识的脸,我一定会想到她写的「大自然必是想愚弄我们,而且为了赶上进度,充分供货,她开始自遗忘的镜子,打捞那些早已沉没的脸。」
还有很能说明现代人的问题的:「我们的寿命变长,精确度却减小,句子也变得短。」现在的世界,一切都太快太没有耐心了。

🔻

受到了学妹的安利读完了这本书。作者是耶鲁大学的教授,从美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高校教育的问题,以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补救等等。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尚在求学阶段/工作不久的同学或者高校老师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些人求而不得优秀,是另一些人疲于奔命的枷锁。高度可遇见性的精英式教育能维持名校生的光鲜亮丽,但会导致纠偏能力的退化——偏离内心的人生使命与个人价值,而非偏离社会所期许的轨道。看似漫无目的的博雅教育是有必要的,它能培养真正的独立思辨能力。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自己无法和水管工交谈的「迷思」:他开朗幽默懂多国语言,但当家里来了水管工才惊觉「自己既不清楚他的价值观,又觉得他使用的字眼很陌生。精英主义教育不仅没有教我们如何与水管工对话,还告诉我们“没必要和一个水管工对话」。
🔻

职场书籍,如何从优秀的员工进阶为优秀的领导者(好像看得太早了…)。高效优秀的领导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高度自知之明、明确目标导向、还是一个真实可靠的人。
不过其中有不少值得学习的思维方式。比如改变的“由外而内”原则:我们总会被自己的思维习惯所禁锢,而思考的方式源自过去的经历。要根据实践进行反省,而非反过来做。所以,要早实践,多实践,不要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冥想。
🔻

这本与我的专业有关,还没看完。像词典的形式围绕一百个词展开一百讲,是19年的新版,足够对本科阶段学习的理论进行一个更新。


定位切记大而全,塑造一个鲜明的品牌个性就需要放弃与品牌不够匹配的市场。虽然实践第一,但是专业知识也不能落下。
⭐️看到末尾的小福利 ⭐️
我整理了鼠疫、优秀的绵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这三本书各十个精华段的文档
公众号春日见雪 后台回复摘录,可自取
一起变成更好的人呀 (๑´ڡ`๑)
- END -
© 本文版权归 Tender thu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