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场婚礼——刍议网络写作背后的妥协
【随笔】
最近专业书有点读不进去,于是默默开展了一阵青春拾遗,重读了十几年前爱不释手的网络小说《史上第一混乱》。再回首,恍然如梦之余亦有收获,尤其是对其中婚礼段落写作的重新解读又有了新的心得。
不同于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建功立业大杀四方的经典套路,《史上第一混乱》是一部反穿越文。基于“地府生死簿发生重大事故,需要补偿早死者阳寿”这种扯淡理由,古代名人们被分批送往现代,交由预备役神仙萧强管理,每位历史名人可以在现代多活一年时间。萧强没有被设定成可以开金手指的强能阔少,他被天庭通知成仙前只是个可爱有趣的小混混,主要工作是在人间给天庭擦屁股。值得一提的是,全书避开了传统的从愣头青到老司机升级路线,直到结局,主角也没有多少成长,一路流氓到底,煞是亲民。
萧强迅速和历史名人打成一片,在一次又一次的标准爽文节奏里,双方收获了非比寻常的同志友谊。突然,萧强要结婚了。小说写到这里,可以明显观察到作者想要封笔,而大婚段落就是给最终大结局所作的铺垫。大婚延续了整部作品的喜剧主基调,欢乐而闹腾。王羲之、颜真卿等帮主角写结婚请帖,花木兰为新娘守门,李师师负责布置婚房,秦始皇、项羽、吴三桂率领着由梁山好汉和岳飞军队组成的迎亲队“攻入”新娘的娘家。汉高祖刘邦站在婚礼现场迎宾,黑白两道领袖人物集体出席婚宴,省市领导甚至国家安全局都亲自到场祝贺,现代小说中的主角结婚能有这待遇,实乃人生巅峰。
婚礼几个月之后众人多出来的一年阳寿即将耗尽,过完年,一切终将尘归尘土归土。这场热闹,几乎把故事中的所有配角全部拉出来露了一遍脸,给大结局做得这个中场铺垫意味深长。如果作者最终写成悲剧,这场婚礼就是“热闹终究要散场”主题的最佳前注。
虽然作者在后面写到过年段落时才开始展露离别的不舍,虽然婚礼段落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伏笔,但正是通过这场全明星阵容婚礼的铺垫,才让后面众人一一离去的悲凉在读者心中产生出强烈的对比。将读者的情绪吊到越高的位置,最终结局分离时读者才会摔得越痛。
《史上第一混乱》前两卷都只写了100章左右(卷一100章,卷二99章),而第三卷则多了一倍多的容量,达到了218章。大婚段落在38、39章,过年段落在第77章,按照正常100章结束的写作规划,整个故事节奏安排得其实非常好。
只可惜读者并不想让这部作品以悲剧收场,于是就给作者写了大量的意见,从结果看,作者最终选择了向市场妥协,因为他强行让作品狗尾续貂到了两百多章。一百章之后的故事逻辑逐渐崩坏,不断打破之前的种种设定,让离去的古人再次死而复生,这一切使全作暗藏在深处的悲剧力量消弭于无形。
喜剧的核心应当是悲剧。《史》一书的若能按照100章的写作安排结尾,应当已经足够好,读者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不得已的散场去反思很多东西——生命、爱情、友谊等等。通过这次重新阅读,我发现这部十几年前的老小说之所以将喜剧进行到底,续了一大堆无甚必要的内容,正是因为受到了阅读市场里读者喜好的强力影响。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年读到后面会对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失掉了兴趣。
快餐文学起点低,但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刚开始也是连载在报纸上的文化快餐,可这并没有妨碍金庸的武侠在获得市场认可之外继续取得种种文学成就。爽文写作已经陷入了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形成负反馈的怪圈,当文学作品无底线向市场妥协,只为投读者所好而写,便丧失了文学性和艺术性,最后只剩娱乐一个属性。这样的阅读市场若等不来读者的反思,永远都不会诞生伟大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