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before you
记得第一次看是电影《遇见你之前》,估计四年前了吧,当时是以一种看爱情片的心情看的,确实有些感动,却没有多大触动。之后偶然看了原著《Me before you》,或许是因为书本能够通过一些细节传达更多的内容和感情,也或许是看书能够让我更专注,总之看完后跟看完电影后的感觉非常不一样,虽然也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我依然记得我为威尔的遭遇而同情的哭泣,为他与露的爱情感动哭,为威尔所做的一切而哭。于是我又去看了一遍电影,仿佛第一遍电影我是闭着眼看的一样,这一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些小小的细节想要传达出什么我懂了,并且深深的感觉到演员以及编剧的优秀,电影与小说完全相同,从开头到接受,看书所想象的画面都呈现在了眼前。最近又是偶然,我开启了一本书叫《我就要你好好的》,看了前面几页我就觉得不对劲,为什么感觉跟它那么相似,果然豆瓣一查,是一样的,不过是译本,本来想着已经看了原著了就不看了,但是不知为何我又看了下去。或许是因为刚看完《最好的告别》的原因,刚好讲述衰老和死亡,对于临终关怀以及“尊严”的死去有了一点更深入的认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相比于之前我更多的去思考威尔的遭遇与他的选择。人们总是在一个人生病、受伤或者衰老时默认他们不能为自己做决定,亲人、朋友、医生打着为了他好的旗号,不顾他的想法做出一系列的决定,仿佛已经没有了选择做决定的权利,放佛除了自己任何人都知道什么对自己是好的。人们总是会说“你的人生还很长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样的话来安慰那些像威尔的人,但是他们却把所有选择的权利都剥夺了,活着只是为了呼吸为了活着,所以像“威尔们”除了不想过处处需要别人来照顾、不能跑步爬山冒险的生活以外,他们不想过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生,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自己的选择和决定都不重要,书写自己后面人生的是那些称之为为自己好的人。威尔对露的帮助更不是一点半点了,露聪明开朗却只是被埋没在小小的家里,连外国电影都没看过的露却遇到了经历丰富的威尔,我深深的被威尔给露的那封信打动,也是这本书传达的,不要被自己“家”这个小的舒适圈困住,外面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等着你去探索。我们可以选择待在那个小小的安宁的地方安稳的过一生,结婚生孩子老去,不去冒险没有挫折,走完平淡的一生,等到临终前回首过去,没有被挫折折磨的不安感,没有失败的沮丧,但是也没有看过毛里求斯大海的喜悦感,没有在巴黎喝着咖啡吃着羊角面包的满足感。虽然曾经经历过的美好都会逝去,就像是曾经的挫折不安也会消失一样,但是记忆里将会永远保留那份满足和喜悦,所以不要因为害怕失去就畏惧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