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欲望皆是求生欲
吴望:“可你只说了人为什么活着,我还是搞不懂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百年又是为了什么。” 步月:“思考人生,就要从人性说起了。人为了什么活着?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我搪塞你,人所有最原始的欲望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生存。懒惰、贪婪、暴食、色欲,归根结底都是求生欲。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位智者,看到人类被欲望所支配,被欲望所折磨,于是去恳求上帝收走人的欲望。上帝没有回答,而是带他来到一片人类没有涉足过的森林。上帝收回了松鼠身上的贪婪,熊身上的懒惰,兔子身上的色欲。 松鼠到了秋天,没有贪婪地收集、储存食物,到了冬天就因为食物匮乏饿死。熊到了冬天,没有如往日一般冬眠,却因找不到充足的食物饿死。兔子到了该繁殖的季节没有繁衍,数量逐渐减少。几年后,森林里的兔子灭绝了。上帝收走了动物身上的欲望,而动物却走向了灭亡,智者此后再也不提收走欲望的事情了。” 吴望:“我怀疑这个故事是你瞎编的。” 步月摸了摸鼻子:“好吧,你居然听出来了。虽然这个故事是我瞎编的,不过道理是对的,不是吗? 想想,在远古时期,资源匮乏,只有贪婪者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至于暴食者,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而懒惰者可以消耗更少的能量,以保持更多的体力去捕猎,或是面对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危机。贪婪且懒惰,开源节流,更有利于生存。自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一个种族,不自私,不自利,而是伟大的将自己奉献给他人。那这个种族还有可能存在吗?一个种族的行为不对自己有利,反而追寻对自己有害的行为,那他不走向灭亡谁走向灭亡。 还有求知欲,不要说好奇害死猫,人类一直在探索未知,是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正是如此,人类现在才会如此繁盛。这些欲望都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这些欲望,让人类得以生存。其它的本性不是没有,而是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了。” 吴望:“可是人类并不是只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孟子写‘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步月:“哦?是吗?那我们先不讨论人为了什么而活着,讨论一下人为了什么而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