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蚕
听见很多人都说养过蚕,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农村小学生独特的经历,因为只有农村桑叶遍地可寻。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突然开始流养蚕,我也紧跟上了,但那年我养的蚕中途就死的剩几只了,有个同学说她的蚕是奇数,我把我的蚕送给她凑成了对,“蚕的数量一定要是偶数,否则到时有蚕会落单”,我的同学这么告诉我。
一年只赶得上养一次蚕,六年级时的春天我又养了一次,因为前一年没有收获到蚕籽,只能请求同学送我一些,我前座的男生不给我蚕籽,他说:“这个东西我多的是,一只蛾子能喷出一大堆蚕籽。”但他不给我,他向我描述寒假时在家里烤火,把带有蚕籽的报纸放在火上一烤,蚕籽噼里啪啦爆炸的场面,说着他还把仅仅剩下的蚕籽当着我的面用小刀一个个按的嘣嘣响,气得我不理他。最终我向其他人要来了十几颗蚕籽,我用卫生纸把它包好放在了口袋,刚开始每天都查看有没有孵化,后来有几天我忘记检查,急急忙忙打开时,有几条已孵化出来了,几条黑色小虫的尸体躺在上面。我如同五雷轰顶,蚕是活活饿死的,这相当于是酷刑了。
剩下的蚕也开始孵化出来了,蚕孵化出来了,蚕籽就剩下个白色透明的空壳了。大大泡泡卷的包装是一个小小的红色圆盒,擦洗干净后扎几个眼就可以把这些迷你小虫装进去了,这时候它们还是黑色的。它们吃的桑叶随着春天到来也长出嫩芽了,如果一时供应不足,可以去地里找蒲公音的嫩叶或者是莴苣叶来喂,但是不能喂得太多,否则它们会拉稀。我上一次养蚕就是因为他们拉稀而几乎全军覆没,对它们来说拉稀就相当于得癌吧,一条已经长成白白胖胖的蚕,如果开始拉稀,就会慢慢衰竭,一开始拉出绿色的屎过几天就是则是黄色的水,而它们的皮肤也变得萎缩皱巴,很容易从蚕堆里辨别出它们,一开始它们还能快速地在桑叶上爬来爬去,后来就是缓慢的爬,体积也缩水了,由一个白胖小子变成老妇人,最后皱成一团缩在角落里死去,尸体已经是黄色而透明的了。
幼蚕一般喜欢吃嫩叶,因为老的叶子啃不动,我小的时候是个马大哈,有时疯来疯去忘了按时给蚕换桑叶,最后怀着惊恐打开蚕盒时,发现桑叶就被啃的剩下干干净净的光杆了,蚕抱着光杆爬来爬去,那一瞬间我是非常惭愧痛苦的,我想挨饿几天的滋味实在是不能想象,一投进去新的桑叶,不到几秒钟就啃出几个巨大的洞,这种惭愧令我成年后晚上还会做梦梦见自己养蚕忘了给它们加桑叶。
我养的蚕都是纯白色的,但是看见了有同学的蚕是有黑色斑点的,说是会结出来不同颜色的茧子,我想要,她不给我,我回去跟我外公恳求了,外公很支持我养蚕,专门领着我去别人家里要,我外公当时是退休的老教师,逢年过节会帮村里人写对联或是写信之类的,所以那家人立马把我那个同学揪出来勒令她给了我十几条黑斑蚕。我本来是得意洋洋的带着我的新蚕去学校的,结果有个同学不服气地告诉我:“这是黑虎,黑虎可是会吃别的蚕的。”我立刻不想要这些黑虎了,我找外公想要把蚕退回去,外公不同意,问别人要来了东西,人家热情地给了,怎么又退回去呢?他说那样得罪人。我没了办法,看着那些黑色的蚕都觉得恐怖,害怕哪一天打开一看,蚕盒里就只剩下它们了,我只想尽快出手,赶紧求了一个同学把我的黑虎收了,她乐滋滋的拿走了,我顿时少了一个大负担,看见她又得意洋洋向别人展示她的蚕,我又有点后悔了。后来外公问我的黑虎蚕怎么样了,我说送人了,外公很不开心,他是那么认真地带着我去要了蚕。
蚕的血是绿色的,还是前桌的那个男生,他的蚕长大了后,他拿小刀砍成一截截的,还要展示给我看,我看了一眼赶紧捂上眼睛,他非要凑到我眼前来,我觉得他很恐怖,怎么做到把一个活的东西一刀刀切死呢?
找桑叶是一个群体事件,一般我们会在中午时或下午放学后去学校周边的村里找桑树摘叶子,一群人围着一棵树,一边聊天一边拽着树枝薅叶子,我们一般去一次就摘一大包,但是也不能摘太多了,囤积的桑叶会变蔫变干,蚕啃不动就浪费了。桑树上有野生的蚕,一般全身都是黑糊糊的,比黑虎蚕要丑的多,看起来比我们养的蚕强壮厉害的多,在树枝树叶上爬的飞快,所以同学都说这种蚕会吃家蚕,我每次都很小心免得把它们也摘回了家。
每次换叶子要顺便把蚕的粪便清理干净,先把蚕一条条摘出来放到纸上,点好数量,然后换一层新的卫生纸放进去,铺好桑叶,把蚕再丢进去,感觉它们又像到了天堂,开心的在又新鲜又干净的蚕盒里翻滚,感觉他们真傻。
蚕软软的,一点骨头都没有,放在手里的触感奇怪,我妈不反对我养蚕,没有桑叶时还帮我去地里找蒲公英叶子,但是每次我让她看我的蚕又长大了,她都大喊着:“不要拿过来,我见不得这些没骨头的东西!”其实一开始我也有点恶心它们,但是看长了就习惯了,它们经常一开始是小黑虫,蜕皮后就变得越来越白,有时看见他们蜕皮的艰难,我会拿根笔帮忙剥一下,尤其是每次看到有的蚕蜕到了屁股那一截就马马虎虎的完成了,拖着个旧装跑来跑去的,简直令我难受,就像是裤子提到腿部到处跑,还有蜕完皮嘴上的旧壳还带着一半,都令我不满意,觉得这条蚕做事真潦草,一定要用笔帮他们剥下去。我们的蚕都放在教室里,有时蚕在上课时开始蜕皮,我得赶紧喊同桌跟我一起看,两个人悄悄的趁老师不注意偷瞄书桌里一眼,心想怎么偏偏选这时,我就不能看见蜕皮的全过程了。等到下课了,把蚕盒拿出来,两个脑袋凑过去,挨个看看每条蚕都在干什么。
蚕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会再长了,反而会开始慢慢缩成短胖的,行动变得迟缓,皮肤变得淡黄而透明,很明显看出他们是要化蛹了,这时我早已经换了大个的纸盒了,有的蚕比较傻,总是在我盒子开口处吐丝结蛹,我一开盒子就把它吐的丝扯烂,来来回回好几次,我很担心这条蚕的丝不够结蛹。还好,它成功结了个小一点的蛹,我把化了蛹的蚕茧拆出来放在一个鞋盒里,蚕茧有黄色有白色的,颜色还挺漂亮的,拿起来摇一摇里面有东西,等了好些天,等他们破茧而出变成丑丑的蛾子的时候,我知道为什么大家说蚕要成偶数了,因为它们有公母,但是很不幸,偶数也无法保证性别,有些蛾子没办法找到交尾的对象,只能独自在那里扑腾,我也挺替他们着急的,同学们在班里尝试把这些蛾子都凑成一对对的,确保每个人有个对象。蛾子的样子比蚕还不可爱些,就跟晚上开灯时,趴在我家窗纱上的那些夜蛾子差不多,翅膀上也带着一点粉质,有同学告诉我,一只蛾子能喷出来几百颗蚕籽,我对盒子里的六七对蛾子感到忧心忡忡,我不想明年养几百只蚕,我也不想把那些蚕籽简单地往火上烤。我忧愁的不得了,刚好放了假,我把盒子抱回了家,第二天我醒来,想看蛾子是不是把整个盒子的内侧都布满了籽,打开盒子,里面只剩下一堆像纸片一样的翅膀,随着开盒子那一瞬间气流漂浮了一下,蛾子呢?怎么就这样凭空消失了?跟我爸妈推测了很久,只能猜想是老鼠来把它们吃了,可是盒子是扣上去的款式,外部没有一个缺口,老鼠都已经会开盒子了吗?这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想想老鼠确实比蛾子聪明的多,甚至也比人聪明,于是我的养蚕历程就这样结束了,最后我也没有收获到蚕籽,但是我反而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