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一文搞懂基金基础知识(三)
今儿我们讲最后四、五、六三章。。
照例,放大纲~

四、普通场外指数基金 vs ETF指数基金 vs ETF联接
大家别被这两天密集的知识点吓倒了,一开始接触确实比较迷糊,但我已经尽量提取要点、整理成表格,以求能更好被理解。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掌握了你才能去买基金,实践出真知,有了一点底子之后小额慢步去尝试,很多知识就是在你实操的过程中被验证、被重复、被理解吸收的。
————
普通场外指数基金、ETF指数基金、ETF联接三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被动!
被动的意思就是会按照指数的配比来买进相应股票,对基金经理的依赖不大。
那既然都是被动指数基金为啥还要整出三个呢?
先介绍一下ETF联接:
ETF联接就是为了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能在场外买到场内的ETF而创建的。
ETF基金是抄指数的作业,而ETF联接基金则是抄场内ETF基金的作业。
比如——
华夏沪深300ETF(510330)的持仓如下,即它超过99%的仓位都是用来买股票的。

而华夏沪深300ETF联接A(000051)的持仓如下,其中93.55%都是购买了基金,此处的基金就是指场内ETF基金(就是上文说的“抄场内ETF基金作业”)。

那最简单来看,三者的差别就是两个场外(普通场外指数基金和ETF联接)、一个场内(ETF指数基金)。
再看细一点呢?——它们的仓位也不同。
三者之中ETF基金的仓位最高,比如上图可达到99%+。
普通指数基金和ETF联接仓位大概在90%~95%,因为需要流出一部分钱买债券、现金等流动性高的资产以应对日常的申赎。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但通常是建议通过ETF啦,毕竟费率比较低。
但有时场内ETF基金流动性较差、成交量较小的,也可以看看场外对应的ETF联接。
五、宽指基金 vs 行业基金
宽指基金通常是和行业基金相对的,前者覆盖面广泛,没有侧重于某行业;后者就是针对某一主题、某一行业的基金(比如医药、消费、科技、券商等)。
那根据投资界万年不变的“风险与收益并存”,很明显行业基金是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大的。
那作为小白,在还没有很好的选股能力、对大势的判断的时候,不如就稳一点吧。一开始先以宽基指数为主,慢慢增加行业指数基金。
俗话说得好,买宽指基金就是买国运,对这点我是坚信不疑的。
同时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也是坚定看多的。其实小时候是有点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的,但随着现在了解的越多看到的越多,越能明白中国的实力,不管是军事力量、科研能力、金融布局,中国都是大步往前迈的,哪怕时下举步维艰。
好了,赶紧收回来。
提到宽指基金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定投”和“微笑曲线”,当然今儿我们就真的只是提一嘴,篇幅有限,下次再说。
主流宽指介绍

如果从没接触过基金的,以上宽指可以慢慢开始定投。
虽说定投也没那么“完美”,但对于小白来说一是个接触基金的好机会,二也有利于有个资产配置的概念,比如我拿出多少比例定投宽指,拿出多少比例定投具体行业基金。
想要全面了解指数基金的,我力推一波“银行螺丝钉”写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文章很细致地介绍了指数基金的种类、特点,对小白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我之前看完有做思维导图,有兴趣的在“大宝自习室”后台回复:201911思维导图,即可查收)
六、策略指数基金(SmartBeta)
如果问你有投资过SmartBeta基金嘛?你可能会摇头。但如果问你是否投资过/听说过上证红利指数、300价值指数、中证500低波动,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哦~”的一声,而他们就是听着“高大上”的SmartBeta。
SmartBeta究其本质则涉及复杂的策略因子(比如价值、红利、动量、低波动、质量、规模等)、衡量指标、CAPM模型等。
用大白话说就是:策略指数基金(SmartBeta)是在传统指数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指数的“选股”和“权重”进行优化,以达到跑赢传统指数效果的策略基金。
当下市场比较活跃的策略指数基金有以下四类——
1.红利:
挑选股息率高的企业。股息率即上市公司从自己的利润中拿出给投资者的分红。长期稳定的分红代表着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2.价值:
挑选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比较低的企业。
3.基本面:
挑选基本面(如净资产、营收、利润)表现较好的企业。
4.低波动:
挑选波动率低的企业。
那策略指数基金到底有多Smart呢?我去中证指数官网找了下,截至3月4日——
沪深300指数:4115点
300价值:4843点
300成长:5086点
怎样,算是“聪明”嘛~
*免责申明:以上仅为知识分享,所提及的任何具体产品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投资者基于此做出的投资决策概不负责。
-
就这么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6 09: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