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督导全球原创:学个案在中国

1
都说做心理咨询师很难,到底难在哪?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多数面临着三个很现实的难题:穷,个案少,以及督导费贵。
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心理咨询师,真的很难。心理咨询师主要靠接个案和接受督导来提升自己的执业水平,而要想从行业小白进阶到具备足够胜任力的资深咨询师,少则10年,多则20年以上。
试想一下,你刚刚入行,能接到的来访者可能本就寥寥无几,个案少收入也就无从保障,即使接到个案也常常因为经验不足而卡住甚至脱落。
然后,你想通过接受督导来提升自己的个案水平,可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家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那督导费用也实在不低,最后只能咬咬牙把自己接个案那点可怜的咨询费兑换成督导费,甚至很多人的咨询费远远抵不上投入的督导费,自己还需要贴钱继续接受督导。
这样一来,「穷—个案少—督导费贵」的现实难题,似乎就变成了横亘在心理咨询师成长路上的一道槛,很多咨询师坚持不下来,最后只能选择放弃......
2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行业之痛呢?能不能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心理咨询师都能用比线下督导低很多的费用,就能接受国内顶尖督导师专业、优质又足够安全的督导,从而获得个案水平实实在在的提高。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思考的答案就是,2018年初,我们推出了全球首个网络督导平台——学个案。而我们的使命也很明确,就是要为行业大规模培养能胜任实战的心理咨询师。大规模是多少?大约是社会所需的130万吧。
把极其注重隐私伦理的督导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来,督导师、咨询师会认可吗?事实上,当初听说我们要做网络督导的时候,几乎我们当时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的督导师、咨询师都第一反应觉得不可行。
唯独沈家宏老师前瞻性地认可这个备受质疑的想法,并倾注了大量心血帮助我们打磨产品,历经多个版本迭代之后,我们终于打造出一款可以大规模推向市场的产品。在此我们向沈家宏老师致以学个案团队最高的敬意!

因为深知隐私保护对督导环境的重要性,从产品上线之初,我们就启用了14项隐私安全保护技术,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技术升级迭代,如今已公布的隐私安全保护措施多达30多项,而这种对隐私安全保护的极致追求,也陆续打动了曾奇峰、杨凤池、施琪嘉、张沛超、张天布、杜亚松、刘亮、叶斌等专家入驻学个案(排名不分先后)。
3
作为全球首创的网络督导平台,学个案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不能全盘照搬线下督导的模式,而是要重新定义出一套既能适应互联网平台,又能让督导师和学员都认可的标准。
如今大家都熟悉的计发证书、直播录播等等各种设置标准,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和思考呢?
【1】为什么只对直播计发学时证书? 只对直播出勤计发学时证书是因为我们认为团体督导的有效性关键核心在于督导、受督者、学员之间的三方专业互助、互相支持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要顺利建立起来,主要靠督导师在一个实时场域施展,录播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我们只对直播计发证书,高绑定出勤鼓励学员参与直播,才能最大化促进基于督导师帮助下的团体专业互助督导关系。 咨询师是一个挺孤独的职业,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员除了学到理论知识应用以外,还能从团体内的关系收获能量,不断构建专业自信。
【2】为什么设置录播和回看时间窗口? 之所以设置录播观看的时间窗口,主要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受督者更安心,同时也可以给学员增加复习动力,如果没有窗口的话,学员预期为随时可以回看,那多数是不会回看的;而有了时间窗口,学员预期为不看的话就看不了了,反而会抓紧时间窗口多回看几次,有利于学员反复咀嚼、消化督导内容,从而将学员对个案的理解推向更深刻。简单点说,这样设置的逻辑其实是:利用损失厌恶心理制造复习动力加强学习效果。 其实,录播回看时间窗口的设置还有个小插曲,学个案刚上线时候原本设计的是两周15天窗口。而15天是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应的八个记忆复习周期,正好15天即可覆盖参与直播学员的复习记忆时长需求。后来公测期间学员对此反应比较强烈,为了让用户心里舒服一些,我们选择调整为30天。这是30天的由来。
【3】为什么设置14天总结收获截止时间? 写总结收获14天窗口和录播回看窗口设置的原因实际上是一致的。设置写总结是因为总结过程即是学员将接受的零碎信息整合加工为有条理的认知的一个过程,设置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员学习效果。
【4】为什么设置80%的有效直播出勤,并精确至分钟? 而之所以设置必须出勤80%则是因为根据28原则,我们认为学员如果出勤低于80%写出的总结是不完整也是不诚实的。精确至分钟,从学员端是希望学员认真对待每一分钟出勤,真正从督导直播中收获实打实的成长;从督导师端则是希望督导师对学员出勤的每一分钟负责,通过总结收获的内容来反推学员出勤质量,保证学员真实出勤的每一分钟都是有所收获的。线下那种代签、签了早退就可以拿完所有整数学时的BUG,学个案Fixed。所以学个案的认证学时对应着学员实实在在的每一分成长收获。既是认证,也是见证。
【5】为什么设置提问分流? 提问分流是一个高度契合网络督导场景的功能,学员通过文字提炼发问对自己而言是一个思维整合的过程,避免实时语音提问产生冗余信息,保证了督导过程的精炼和流畅性。学员对受督者的提问即能迅速补充案例信息,同时也提供了多个同行的视角。学员高度提炼的对督导师的提问,才能将督导师的每一分钟专业输出价值推向极致。
4
网络督导刚起步不久,为了帮助学员在学个案真正获得专业、优质、安全的督导学习,我们在每一个产品细节和标准上都用心去原创、设计和定义。
而现在,某平台把学个案原创设计的这些细节标准直接「拿来即用」,包装出100场事故频发的「督导秀」。
引用某文章原话,「抄,从来都是最经济的做法。」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用「抄」这种「最经济的做法」,行业何来发明,何来发展?

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JMmjPku92mjlgeeu62mrSA
(截图选自公号「设计癖」推文《抄袭有理,原创饿死?》
所以,我们特别想问那些支持抄袭的学员们,
你便宜吗?
如果便宜,你想一直这么便宜吗?
我们不知道你们的答案,
我们只知道我们学个案团队很贵,超级宝贵!
我们学个案的督导师很贵,超级宝贵!
而我们宝贵的学个案团队和督导师们正在一起努力让学个案的学员变得原来越贵!
所以看了某平台督导事故秀后,我们今天涨价了。
欢迎加微信进群一起探讨!:xyxb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