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全 | 他是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用肖像摄影的方式记录着这个时代
如果有哪位摄影师的作品,可以记录中国近几十年间时代的变化,那么,有两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不能不提及。
一位是是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玛格南图片社最负盛名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持续地对中国进行报道,向世界展示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点击阅读《马克 • 吕布镜头下的中国 | 影响一代中国纪实摄影的马格南大师》)
而另一位,就是肖全。
他不仅是马克·吕布在中国拍摄期间的助手、学生、挚友,一起记录中国的巨变,更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从80年代起,肖全就开始用黑白肖像照片记录那个时代的文艺精英。历经十余年,为三毛、巩俐、张艺谋、窦唯、崔健、陈丹青、北岛、顾城、王安忆等众多名人拍摄肖像照片,被称赞『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我们这一代》让他响彻圈内圈外,而从2012年起,他开始拍摄“时代的肖像”,在北京、昆明、成都、杭州等十余个城市为普通老百姓拍肖像照,记录时代之下的中国面孔。他的人物没有色彩,甚至不讲究构图,却是如此真实,平静中充满力量,诉说着有关于生命的波折起伏、万千气象。

马克 · 吕布 摄 (肖全最喜爱的照片)
"中国的文学艺术家应该有这样的照片"
——记录文艺精英的黄金时代
80年代初,在杭州,肖全开始了他的肖像摄影,拿着100多块钱的海鸥相机,他在西湖、在海军疗养院为人们拍照。他一直对人很感兴趣,喜欢和人打交道,却又害羞而矛盾。但人们喜欢他的照片,对他来说,是一种鼓励。
1984年到1986年的这段时间,肖全在成都遇见了大量的艺术家。北岛、顾城,包括来开演唱会的崔健,都非常喜欢肖全为他们拍的照片。"我觉得,一直以来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和鼓励,让我去做了这件事情。"
而真正让肖全笃定要完成《我们这一代》肖像拍摄的决心,是他在诗人钟鸣创办的杂志《象惘》上,看到了一张美国诗人庞德的照片和其下的配文。肖全陷入了思考:“那张照片非常打动我,觉得特别的深刻。后来我升起一个念头,我知道我要干什么了——我觉得中国的文学艺术家应该有像庞德这样的照片。那是我真正起心动念要做这么一件事情的最朴素的一个理由。”

“理解来得太迟了。一切都是那么艰难,那么徒劳,我不再工作,我什么也不想做。”——庞德
就是这张照片和这些文字,让肖全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肖像拍摄
80、90年代,我国的文化领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阶段,各类文化艺术繁荣,是那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一个写照。肖全拍摄了一个个在这段文化历史舞台上闪耀着光芒的人,也用镜头记录了文艺精英们的黄金年代。

张艺谋

姜文

窦唯

王朔

陈凯歌

王安忆

余华

易知难

杨丽萍

三毛
时代的肖像,让世界看到今天的中国
对肖全来说,摄影是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在拍摄时,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真诚。“当人家在跟你相处的时候,他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如果一个摄影师想拍一个好的人像,我觉得这是个秘诀——对方能不能接受你?你怎样让对方接受你?” 这把秘诀的钥匙便是肖全能够『拍谁就是谁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的原因,所以不论是拍文艺精英,亦或是普通人,他总能抓到“摄人心魄”的瞬间。
2012年,肖全和演员周迅、导演杜家毅为联合国人类未来发展大会拍摄公益照片。在北京七棵树,他们拍了200多位普通老百姓。杜家毅负责拍影像,肖全负责拍肖像照片。那一次,肖全和素昧平生的北京老百姓见面,拍照。最终,他们出了一本画册,并被联合国总部放在时间的胶囊里。

演员周迅 (肖全 摄)
时间到了2015年,肖全再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昆明的老百姓。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拍摄各行各业的人,有和尚、有乞丐、有流浪汉、有艺术家、有护士、有医生……这件事让他想到了100年前的一位德国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桑德有个伟大的计划,就是拍摄人类的20世纪,他要记录高傲的日耳曼民族。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能拍我的同胞呢?” 于是,肖全将“时代的肖像”这个拍摄项目延续至今,到现在已经完成了十几个城市的拍摄,并陆续开展了许多影展。

朱成(成都)

机长刘传健(成都)

胡蝶(成都)

李文霞 护士(杭州)
肖全说,其实两年前就有机会拍武汉了,但缘分没到,所以今年年底,他真的很想去拍“时代的肖像”。“我想让我们自己的同胞看看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更愿意让世界不同国家的人看到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到2022年,我想出一本《肖全:时代的肖像》合集,把拍过的十几个城市,做一个总结。我想做这件事情。”
关于马克·吕布——“他永远在观察!”
因为一本《摄影大师对话录》,肖全很早就认识到了马克·吕布,并且印象深刻,只是从来没想过,真的有机会与大师一起工作。从1993年开始,在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的这些时间,肖全从他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他的教诲至今影响着肖全。他们的师生情谊持续了20多年,直到大师于2016年去世。

提起马克·吕布,肖全总是会想起那个芒果的故事,和他为马克·吕布拍下的那张背影。那个故事,让肖全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摄影师是如何面对他的工作和生活的——作为摄影师的马克·吕布要见证这个时代,而作为一个男人,他要养家糊口。

肖全拍摄的马克吕布的背影
马克·吕布曾经提到,无论是布勒松还是卡帕,都在争先恐后的影响他。这种影响甚至包括了摄影包的摆放。"所以他的摄影包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东西。"
后来肖全做了马克·吕布的助理,背他的摄影包——"马克·吕布有28mm、35mm、50mm、90mm焦段的镜头。我把它们按顺序放在一起,当他说‘Change lens!50!’ 时,我看都不看就拿了出来,他很惊讶。因为我对他的摄影包非常感兴趣,所以他特别喜欢我作为助理和他在一起。"

跟着马克吕布一起拍摄的经历中,肖全有太多难忘的回忆:无论是在广州火车站站在栏杆上拍农民工、在上海弄堂里被烧煤的老太太追赶,还是在北京三元里胡同大步流星的追拍美女……在肖全眼里,马克·吕布幽默、充满活力,对身边发生的事件敏感,更重要的是——“他永远在观察。”



肖全镜头中的马克吕布
“所以我为什么我要跟大家分享马克·吕布呢?我觉得在今天,在这个特殊的疫情之下,全世界都停滞了,面临这么大的灾难的时候,摄影师是特别重要的。作为摄影师来讲,一定要对这个社会出现的重大事件非常敏感,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我庆幸的看到,中国有很多媒体,他们奋不顾身冲在疫情的最前线。在武汉,他们拍了大量珍贵的图片。作为摄影师,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拿起自己的照相机来记录我们的生活,拍摄我们自己。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3月24日(周二)晚19:30-20:30,VP影像学院大师公益课直播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肖全老师做客分享,听他讲述《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的摄影故事。
欢迎扫码进群,收看直播。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肖全提供
内容编辑/VPHOTO影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