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午后的樱桃树
我时常在类似这样的春日午后觉得,人还是要稍微保持一些敏感的纯真心情。
譬如在这样春风荡漾的午后,鸟儿在细细地鸣叫,春芽在枝头轻摇,花朵也美丽。风很暖,是充满希望的;篮球场有人在打球,总让我心头涌上童年时那种无所事事的无忧心绪。
即将蹦出的还有一颗饱满的、对生活充满感恩与希冀的心。
在家中闲坐,可以听到外面孩子们玩闹的叫声,风从北边吹到南边,一路经过桌上的书页、纸笔、茶杯与键盘。
安适。我暂且想不出更美妙的词语。也是在瞬间,我似乎对小城的魅力心领神会。
这些年漂泊在远方,如无工作,必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出租屋内。若无必要居家,必是出门游荡,逛园也好,爬山也罢,甚至远行,去看山、听海、观云、交友,都强过宅在屋中独自蔑视自己的灵魂。
自然,凡事皆有两面。即便宅在小屋中,也愿意给自己营造一方舒适。有音乐与书籍,就足以深感慰藉。
而当一个灵魂不知所措的时候,总需要一些更深刻的东西来参考,我想那便是文学。
这样的时刻,可以读里尔克,也可以读王小波,可以读一些未曾听闻的外国小说,可以读一些静遂深刻的评论。
在这样的时刻,文字是寄托。在观读他人文字的同时,感到内心有东西被打开,像被春风拂面的柳枝。认识、拓展,文字没有边界,只有无穷大的变幻。
也许更为遗憾的是我放弃了写作。它曾经是多么真实的一个理想呢?从小学就写些得意的文章投给报社,拿到不值一提的证书;中学积极参加比赛,获奖,加入文学社,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在校园里传递;大学沉浸于阅读,整日奔走在高大的书架间,彷徨又充盈。文字,它打发了我一整个青春期那些困倦、迷茫、散落着喜怒哀乐的时光。
小时候很喜欢看水浒传,一本旧书来回读了许多遍,一百零八位好汉名字正背如流,我喜欢那些简单又利落的江湖情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为书中人物提心又吊胆。
如今一颗心变得迟钝不堪,蒙上尘灰,鲜少再读那样坦落直率、爱憎分明的文字,也再难有那样敏锐又坐得住的心思。
也喜欢读三国,那会儿还不懂曹操,只为诸葛亮着迷,七擒孟获看得津津有味;更爱红楼梦,尤其喜爱众人斗诗那一段。
这许多年竟也过去了,究竟是时间推走了我还是我推开了时间?
今天读到这样一句话:“......那绒质的砖红让我的视觉跟着小小踉跄了下,我被那个色阶绊了一下。”也是那一瞬,自己也似乎跟着被绊了一下。因为文字是可以如此缜密又深入人心,唤起一些更为本真的东西。
“正是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是如此的重要。”
春天它总是生动的,你看那路边的蔷薇,心安理得地开着,你看那世间万物,各自有序地行进着,是什么让它们存在?
人类是如此渺小,又是如此伟大。是人类造就了自己,即使历经演化、变迁、灾难、进步,一切都让人惊叹,也让人容易忽视掉那伟大的进程与创造。
黄昏将至,明日又是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