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书】——说说几版剧情
很久不码字后突然再想写点什么只能采取渐进式,全篇在日记里保存一遍。 P.S. 要尽量多阅读和写字。
《枕上书》像给东凤CP补办了一场喜宴,在有限的意义上——“结果好一切都好!” (想到下面要说的,有点没底气)
比较几版故事,原著的结构过分省事了,正经写得也就掉进梵音谷前后和阿兰若之梦,人设很有魅力,但在三生三世的维度上就缺少纵深,看不出感情如何步步推进。原著向的电视剧,将时间线捋清后,所有的短板也都浮出水面。如第二世的情劫,书里给出的梗概近乎乱写。第一世入十恶莲花境后较为详细,其余细节欠奉。编剧补的时候没抓到重点。电视剧也像烹小鲜,可甜可咸忌乏味。如以凤九的个性,在太晨宫当灰姑娘也不至于扁平得像个宫斗剧女N号,被知鹤这水准的欺负,安安静静等帝君来关注。

十里桃花的第二世里,凤九因为喜欢东华——“喜欢得不得了”,对帝君托生的凡间皇帝起初无感,等越过看脸的阶段再度沦陷,又下不去手虐他,靠司命帮助(半胁迫?)加误打误撞才完成任务。就这么几集故事,人物有心理变化,剧情一波三折,为结局埋好了伏笔。

帝君这个情劫她不去动他才不高兴。当然只有九九可以动。

而枕上书的第二世布景讲究了些,人物十分OOC。司命逼凤九动手,凤九于是利用叶青缇的真心设计宋憨憨,善良无邪的小美人九去哪了?司命也得撞到头,弄丢运簿加上业务能力尽失,才能搭一个这么平庸而单薄的朝堂权谋背景。从策划到执行都凤九自己来。司命、成玉连工具人都不配好好当。逃婚和跳崖在姬蘅身上用过了,青缇和玄仁的死于主线意义何在?凡间的话本子落到剧里这地步的其实也不太多。

个人比较喜欢阿兰若之梦,显而易见的邪恶的原因略过(≖ᴗ≖)✧,主要看出编剧为避免旁观者视角动了些脑筋,让凤九尽量代入到阿兰若的心境中,并且映射她自己的心情,若非如此,人物又和故事割裂了。犹如沉晔虽为帝君的影子,帝君对沉晔却毫无感应,完全是两个人。挺佩服凤九,面临奇奇怪怪的环境,能坚持做出同阿兰若一样的选择。或许相似的深情和洒脱,让她介入阿兰若的人生而不突兀。擦了擦眼睛,这段还行。

私心认为十里桃花故事做得最好,对白也简洁有力,初见时—“你是何人?”—“东华帝君。”经年后记忆深刻,枕上书两人第一句话我想了下想不起来,可见与时隔多久无关。东凤在十里桃花有缘无分,编剧为了写好这条支线把不必要的一概删了,不提厨艺和打架,却创造了史上最萌形象之一的小狐狸。
凤九在太晨宫的日子,两人各种有爱的互动,特别失魂果那段,分分钟萌到昏迷。爱不爱圆毛我看得懂!桃花加的火凤凰和锁妖塔回味起来也很好,因为帝君为救她受伤,恋爱小白陷入了纠结,开始对感情有点真切的认识。照枕上书小说拍出来,所有的有趣感人的互动和推进都没有了。没有帝君闯锁妖塔,没有给狐狸疗伤,没有战损后意味深长的目光。缺少两个人心情的变幻,最重要没有凤九的人设成长。差了三十来万岁,怎么突然爱了?

十里桃花设计由东华提出下凡历劫,比凤九这次主动去掺和,也多了很多含义。事前紫衣神尊说“还她一个相守的心愿”,事后神尊却说“本君应了诛心之劫”。这一世的经历让东华亲身感知了情为何物,回来后记忆没有消失。桃花的第二幕凡间,第三幕断尾都让东华明白凤九是怎样一个人,真正看见她,心性使然地爱了,不是被花盆踢到头。十里桃花电视剧同枕上书的小说不一样,大概偏离二十个桃林,可是编得真的好,唯独结果不好。

幸好这次还是由光热来演,给了一个完整的HE,对凤九和东华也已经算最好的结局了。阿兰若之梦里相处很甜蜜、满天发糖,最后有了滚滚。原声《枕边人》、《缘字书》、《心欲止水》都非常好听,“枕上留书,梦醒可缓缓归”。 画面之类,制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不易,看了呈现出来的样子,觉得还...挺好,如凤九的登场造型,暗示总角幼龄,也贴合她的“大魔王”名头。说起来,阿兰若之梦里,帝君救了戴狐狸面具的小女孩,还拍拍人家脑袋以示安慰,有点可爱。说到底就看看剧情和人物细节,别的我咬咬牙能忍。(✪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