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日本漫画史——它真的称得上艺术吗?



病毒肆虐全球,对2020东京奥运会是否推迟的争论日益激烈,但这都无法阻挡奥运圣火于3月20日抵达日本的步伐。
东京奥委会发布的20张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海报,同样体现出这个国家对奥运的巨大热情和多元的理解。
其中一副无言的五格漫画显得尤为特别。

该作源于日本漫画大师浦泽直树。这位被称作“卖出一亿本书的男人”表示,体育漫画在日本漫画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设计这份作品,也是试图超越赛事、种族和性别。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机会,现在轮到你了!”
日本漫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都不陌生。《龙珠》《圣斗士星矢》《海贼王》这些风靡一时的漫画,陪伴了一批又一批80、90后的成长。
友情、努力和胜利,这三个词深深地激励着全球少年。你曾经挥舞着拳头大喊“天马流星拳”,也曾因为“教练,我想打篮球”而感动。
而从看《足球小将》漫画开始,一路成长为足球巨星步入世界顶级俱乐部的励志故事,已屡见不鲜。
但直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对漫画抱有偏见,认为是没有内涵、仅供消遣的幼稚娱乐而已。
现如今的日本漫画,受众已相当细分,包含儿童(子供)、少年、少女、成人不同人群,也涵盖运动、历史、科幻、推理等门类。
互联网的普及、日益活跃的社交网络,激发人们用更直观的图片讲故事抒发情绪,也进一步推动日本漫画的繁荣和精细化发展。
相比图像文字并举的欧美漫画,日本漫画文字比例更小,甚至有完全不依赖对白的作品,更适合快捷的网络传播。

与此同步的,就是各类漫画展的兴起,再加上各种艺术场地也在朝多元化方向创新经营,去高级美术馆看漫画也就顺理成章应运而生。
作为世界顶级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2019年,展开了以日本漫画发展史为主题的《Manga》特展。

看着这些穿着彩色衣服飞来飞去拯救世界的人,那些大眼睛卡哇伊的小动物,也许还会有不少人质疑“这也算是艺术吗?”。
但毫无疑问的是,日本漫画历经大半个世纪的演变,确实已登上大雅之堂。
20世纪40年代,战后的日本经济沦为废墟,商业重镇大阪的街边摊上,低廉的漫画书开始兴起,“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第一部作品《新宝岛》即诞生于此。
热爱电影艺术的手冢治虫,耗费大量纸张篇幅,将动态性和叙事性融入漫画。
这个未满20岁的小伙子,尝试突破日本出版业先例,找到大阪一家专门做便宜小开本的出版社(因红色封面被称作赤本),画出了250页的草图。
尽管最后被出版社删得只剩下60页,充满动感的漫画依旧取得了轰动的效果。《新宝岛》销量高达40万册,开启了以赤本形式出版原创漫画故事的先例。
此后,越来越多的制作者开始将电影的手法运用到漫画和动画分镜当中,我们所熟知的宫崎骏、大友克洋都是这方面的先驱。

随着全球战后经济的复苏,日本国内动漫市场日益壮大成熟。1970年代,将以电视动画为主的动漫内容输出到海外,开始成为常态。
在“低价多销”商业思路指导下,日本动漫作品起初输送到港台东南亚,而后又大规模地进入欧美地区。
自此,日本漫画成为全球化现象,甚至影响到动画娱乐巨头的创作。
在1990年代迪士尼动画电影的成名作《狮子王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模仿”手冢治虫的痕迹。

有意思的是,这个名叫“漫画”的视觉艺术本身,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不受待见到进入顶级美术馆的励志故事,也并非头一次在日本出现。

作为传统风俗画,也是日本漫画的前身,浮世绘在18-19世纪进入全盛。除少量手绘作品被富贵阶层收藏外,出版社还以版画的形式大量印刷,价格低廉。

最早提出“漫画”一词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其名作神奈川冲浪里据说当年足足印刷了8000份,只要两碗荞麦面的价格,就可以让平民百姓拥有把玩。
而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舰队“黑船来航”,开国通商,明治维新,第一批近现代报纸发行。
西方艺术成为日本全阶层追逐的新宠,浮世绘逐渐沦落为陶瓷商品的外包装和填充物。
或许是出于对异域风情的猎奇心态,在日本从事贸易的荷兰人将这些小画片带回欧洲,放进博物馆,和古典名画一起陈列。
正被新发明的摄影术逼到崩溃边缘的画家们,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从浮世绘美学中找到了突破方向。
由葛饰北斋绘制的富岳三十六景,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印象派,开始被马奈、莫奈等人追捧。
1876年,经济窘迫的莫奈展出18件油画作品,其中《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身着日本服装的莫奈夫人》以2千法郎的高价售出。

梵高更是浮世绘的狂热收藏者。1886年搬到巴黎后,他可以很容易接触到这类商品。
据说这副背景全是浮世绘的《唐基老爹》,正是欠版画店老板钱以画抵债而来。


随着这个曾经“非主流”的印象画派在艺术史上地位不断提高,“浮世绘是否称得上艺术?”就越来越不是问题了。
所谓浮世绘风格,正是以强调去除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以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夸张的形体结构,来构建一种被19世纪法国人称为“日本主义”的世界。
这也是以村上隆、会田诚为代表的当代动漫系艺术的表现基础。村上隆的superflat(超级扁平)概念,助力日本动漫与流行文化、波普艺术及御宅元素风靡全球。

自2003年开始的“当卢浮宫遇见漫画”计划,邀请各国漫画家到卢浮宫进行自由创作,只要作品与卢浮宫相关即可。
这一打破学院派严肃形象的举动,催生了许多富有卢浮宫神秘色彩的漫画精品。迄今已有7位日本漫画大师参与其中,包括《孤独的美食家》作者谷口治郎和《JOJO》的作者荒木吕飞彦。


从葛饰北斋、歌川广重、藤田嗣治到草间弥生、村上隆、奈美良智,从大阪街边摊、巴黎版画店到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日本趣味”一次又一次征服西方。
“日本漫画真的称得上艺术吗?”这样的问题,也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消失。

-
#Lieuten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19: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