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南非英属德兰士瓦的华工问题
摘要:从1904年到1910年,我国数万劳动人民以“契钓劳工”名义被送至南非洲英国殖民地德兰士瓦,为矿业主开探金矿。他们付出大量劳动,创造亿万财富,但他们所受的迫害和苦难也是深重的。在这种求生不得求死无门的境况下,华工自发进行反抗,对南非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南非 华工 德兰士瓦
一、 输入华工的背景
19世纪60年代,南非发现金刚石矿,70年代发现金矿,金刚石矿。金矿的大量发现吸引大批英国、美国等国资本家以及殖民冒险家蜂拥至南非,掀起了淘金热潮。从1867年在南非大地上发现第一块钻石直到后来的英布战争,英国人与布尔人为了争夺南非金矿采矿权不断发生冲突。1884年德兰士瓦兰德矿区的发现,使得西方各国资本家纷纷前来投资生产,雇用当地人开矿。在兰德矿区巨额利润的驱使和垄断资本家的怂勇操纵下,英国为了独占金矿挑起了英布战争(1899—1902)。英国虽然通过英布战争吞并了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共和国,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战后它所接收的是一个经济紊乱、百业萧条的德兰士瓦,与他们的侵略愿望完全相反。高级专员兼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总督米尔纳(Sir Alfred Milner)认为首先要恢复兰德金矿的生产才能壮大南非财政。但当时南非金矿的原有矿工早已星散,劳动力严重不足,德兰士瓦劳工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了这一问题:
1903年德兰士瓦农业和金矿对劳动力需求表
行业
估计需工人数
现已有人数
尚缺人数
农业
80000
27715
52285
金矿
197644
68280
129364
合计
277644
95995
181649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农业还是金矿业,都存在劳动力短缺状况,金扩业尚缺人数竟然达13万之多,招募劳工以恢复金矿业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米尔纳不愿从欧洲国家招聘高工资的白人工人,而甘地在印度纳塔尔领导印度契约工进行斗争也使他不安,他认为只有从中国招募工人才能组成廉价的、适合需要的劳动力队伍。然而这一提议触到到阿非利卡人敏感的种族主义神经,他们拒绝再在德兰士瓦“增加人种”。经过妥协谈判,英方以及其苛刻的条件招募了大批华工。
二、 华工的处境及斗争
南非华工属于“合法化招工”,但是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只贪求每出口1名华工可抽税3块银元,在英国政府和德兰士瓦白人的无理要求下节节退让,签订了漠视华工人身权益的《中英保工章程条约》。在华招募华工顶着合法之名,行暴力劫掠之事。按照英方的如意算盘,原订招募二十万华工,并且已经在长江流域布置了拐掠的网点。但是,暴力掳掠、无情奴役和残酷迫害激起了南非华工的群起反抗。声势浩大的华工抗暴斗争,使德兰士瓦尔惶恐不安,军警疲于奔命,终于粉碎了英方继续奴役华工的美梦。到1906年11月停止在华招工。
那些被送至南非德兰士瓦的华人,则在殖民当局制定的《德兰士瓦华工管理条例》的制约下,过得更加凄苦。在压低和克扣华人工资上,原来商定的华工日工资为2先令,至少不应少于1先令6便士,但矿主只分给华工1先令日工资,比当时兰德金矿最低的黑人日工资还要低33%。无理压低工资引起华工严重不满,劳动情绪低落。金矿主却给华工规定了很高的工作量,这里同样可以和黑人做一个对比:给黑人规定的日掘进深度为32英寸,已属过高的掘进标准,而给华工规定的日掘进深度为36英寸,并强制规定,凡在井下未能完成的,出井后必须补凿岩块,直至补足36英寸。华工的居住条件同样十分恶劣,几千华工拥挤在一所狭窄的围栅内,完全禁止他们与外界接触,形同牲畜。矿方和白人大工头对华工生产的安全极不在意,井下经常发生爆炸事故和岩石崩坠事故,华工死伤众多。不仅如此,井下高温潮湿、尘土飞扬。营养不足,卫生医疗条件极差,华工感染肺炎、硅肺病,劳累吐血,死亡颇多。
华工受到种种虐待和歧视,无处申诉。《中英保工章程条约》规定的申诉程序纯属一纸空文,不得已之下举行罢工或尝试逃脱。从1904年6月到1905年7月,德兰士瓦尔共有华工43000人,以误工、怠工、旷工、罢工的罪名被法院判刑的案件共21205起,被判苦役和监禁的“重刑犯”259人。重大反抗事件和大规模罢工二十八起。当局悍然调动大批军警武力镇压。为首的华工被判刑的2322,其中死刑14人,无期徒刑5人,11至20年有期徒刑七人。1905至1906年度被判罪的华工共13532人,集体逃亡案件1700起,被判杀人犯26人,杀人未遂犯7人,擅入民宅犯20人。半数华工成为“罪犯”,说明矿主对华工的酷刑凌虐和无理勒索、强扣工资受到华工的坚决反抗。在这种情况下,用来奴役华工的契约和法令已经全然不起作用了,引进契约华工的计划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英国政府下令,在矿上劳动的华工,契约期满,立即遣返,不许续约。到1910年3月,全部华工被遣返回国。
三、 华工的贡献及影响
从1904年第一批华工到达南非到1910年最后一批华工被运送回国,六万多名华工在南非不过七年之久,但是华工对南非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华工不仅为南非经济恢复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且华工问题对南非政局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华工问题对南非政局的最大影响是成为南非自治道路上的有力筹码,没有华工问题,南非自治不会实现的如此之快。
华工为南非金矿生产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华工到来不仅金矿的钻凿深度不断增加,各类矿数不断增加,黄金产量更是大幅度提高,矿产价值也不断提升。1904年华工投入生产,当年黄金产量便提高到117.5吨,价值1605万英镑。1905年1月份产值高达151万英镑,已经接近战前兰德金矿月产最高水平。当然矿主们所获利润更是呈现直线上升趋势。1905年上半年33家金矿公司红利达23.83%,赢利390万英镑,政府财政盈余34万英镑。1905年黄金产值增至146吨,价值1.15亿美元。金矿总产值从1904年的1200万英镑猛增至1910年的3000多万英镑。金矿生产作为南非支柱产业,金矿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得整个南非经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华工为南非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南非金矿使用华工从政府尚未宣布引进华工之日起,南非黑人、布尔人和南非境内的其他移民就对南非金矿即将引进华工持恐惧态度,这种恐惧心理在华工到来之后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非洲黑人认为华工抢占了本属于他们的工作机会;布尔人害怕招来的华工会逗留不去、与白人工商业者竞争,于是组成“白人协会”、“非洲人劳工协会”等反华组织,掀起一股排华浪潮。德兰士瓦于1903年通过移民法修正案,开普殖民地1904年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境。出于这种恐惧态度,故而对华工的条例十分严苛,严苛的条例又造成了华工的暴动,不仅使兰德矿区及其周围的社区治安受到损害,而且大有牵动南非政局的趋势。针对华工反抗斗争和逃亡等问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布尔人领袖博塔、史末资等借“华工问题”大做文章,要求英国政府对南非境内所有非白色人种实行最严格的限制政策。英国通过英布战争得来的奥兰治和德兰士瓦两个殖民地与英国只是名义上的主属关系。布尔人在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就华工问题不断对英国施加压力,使得两地社会因为华工问题而更加混乱,南非社会因为华工出现的种种问题使英国政府焦头烂额进而决定德兰士瓦提前大选实行自治,将华工问题交给布尔人自己去处理,甩掉南非种族问题引发的乱摊子。1906年12月月德兰士瓦按自治新宪法举行选举,非白人被剥夺了选举权。阿非利卡的人民党在立法议会69席中获得37席;1907年2月4日博塔组织德兰士瓦自治政府,重新夺回地方政府;奥兰治也趁机于1907年获得了自治。郑家馨曾评论:“英国政府为恢复兰德金矿生产而制造的华工事件牵动了种族问题,实际上迫使它更早地将两个地方政府的权力送还给阿非利卡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南非联邦政府”的成立也在英国未能安全控制的局面下,提前摆到日程上。
参考文献:
[1]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
[2]方积根编:《非洲华侨史资料选辑》,新华出版社,1986年。
[3]艾周昌、沐涛编:《中非关系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4]郑家馨:《南非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董丛林:《华工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6]彭家礼:《清末英国为南非金矿招募华工始末》[J],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7]艾周昌:《近代华工在南非》[J],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