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背锅侠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不是仁慈忠厚的刘备,而是被称为乱世奸雄的曹操。他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若不是当世之枭雄,怎么可能说出这般霸气侧漏的话来呢? 不过,可惜的是,曹操在这本小说里头,被形容成窃取汉室正统的盗贼,从不少章回名就可以看出,罗贯中对曹操的厌恶就像是。比如:
第58回「曹阿瞒割须弃袍」、第78回「传遗命奸雄数终」。
要么叫小名鄙视他,要么骂奸雄评抨击他,更别提在故事中,不断讲述曹操的阴险、狡诈和反复无常。 其中有一个虚构的故事颇有意思。
建安二年,曹操征袁术,十七万大军每日粮食消耗巨大,但袁术闭门不战,久而久之,粮草供应不上,粮官王垕不得不请示曹操:粮不够,怎么办?
曹操说,权宜之计,可用小斗分粮。但王垕提出,此举会让士兵怨声载道,恐有后患。并安慰道:我自有办法,你只管去做便是。
领导既然有办法,下属自然也就不用操心。但是,王垕用小斗分粮后,曹操却暗中派人在军营中收集信息,结果是:
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
于是,曹操私底下再一次召唤了王垕,和他说:我要向你借一个东西,安定军心,你千万不能吝惜。 王垕很天真地问,要借什么?
曹操说:要用你的项上人头来服众。
王垕大惊,急忙辩解说:
我是按照你的吩咐做的,何罪之有,为何要取我人头?
这个时候,曹操的流氓本色展露无疑,这里粥爷用原文,曹操说: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然后,不等王垕同学再说话,早已准备好的刀斧手就已经把他拉出账外,砍下脑袋,放在杆子上,并向军营中的士兵宣传说:
此人盗窃粮食,故意用小斗分粮,现按军法处置,砍了脑袋,给大家一个交代。
人砍了,士兵们似乎忘记了饿肚子这件事,在小说里,这件事的结尾是:
众怨始解!
可怜的王垕,当了一次背锅侠。
这个故事,你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