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阶级斗争及其主导的历史叙事》
从19世纪30——50年代欧洲背景来看,这一时期,阶级冲突还是挺严重的,从三大工人起义到部分国家的革命,比如法国在这一时期,从王朝到共和国不停的转变。还有德国、波兰、瑞士等国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革命性事件,都可以看出这些事件中所凸显出的阶级冲突,那我的疑问是当时是否夸大了阶级冲突,而忽略了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其他因素。我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马恩在革命浪潮过后是有反思的,比如在他们写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到《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出,当时在革命浪潮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让位于各个阶级内部的冲突,以及资产阶级反对贵族等阶级的冲突的。这也是导致19世纪50年代,一系列国家革命失败,并陷入低潮的原因。 这是我的一个疑问或者说是看法,那另一个疑问在于从《共产党宣言》以及马恩著作中演变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式的阶级斗争历史主导叙事对之后的历史或者事件的解释或者界定是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我最近在看的1848年法国革命与1871年法国革命,当时的历史社会学家以及部分政治学者,大都是从阶级斗争的叙事方式来解释这两次革命的,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不同于1848年的革命的,如果是1848年革命可以用阶级冲突来解释的话,那1871年革命更适合用社区革命来解释,也就是说当时的公社革命,与其说是工人对资本主义的反抗,不如说是城市居民对法国政府的反抗。当然大多数叛乱分子确实是工人,而法国政府是资本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但是,他们并不是以工人的身份拿起武器反对国家,国家并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捍卫者而招致他们的敌意。冲突的根源在于普法战争所带来的普鲁士对于法国凡尔赛的占领。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中国的,我们都知道49年之后的历史叙事是很受阶级斗争解释方式影响的。比如我们都知道的,49年革命被界定为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反抗。可是从当时阶级成分构成来看,包括华北平原、关中地区,与其说地主占据主要成分,不如说是自由农民占了大头。这些论断与数据都可以从秦晖老师的《传统十论》与《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看得到。 第三个例子,我想再次回到法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很多学者从阶级斗争的解释逻辑出发,认为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导致了革命的爆发,但在斯考切波看来,革命的根源在于,18世纪法国王朝的穷兵黩武以及三次对外战争消耗了巨大的资金,累积了高额债务,造成财政危机,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了曾废弃多年的三级会议,征收税收激起了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因此,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并非像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那样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因为在此之前,法国的封建势力基本上消失殆尽,当然,她这里说的有点绝对,她认为新兴的资产阶级与贵族已融为一体,变成为斯考切波所说的,业主财富的获得者。当然,法国大革命是各种因素胶着后的结果,而财政危机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这个也可以参考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里面也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可以从中看出阶级冲突的解释逻辑有点牵强。 我举得这三个例子,并不是试图挑战阶级斗争的解释逻辑,只是觉得如果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尽可能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阶级斗争对这一事件进行简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