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 | 传统艺术向流行文化借题,是无奈还是创新

热门美剧《绝命毒师》去年9月上演了最终集,仅仅是1个多月后,在纽约的世界交响音乐公司随即宣布将推出《绝命毒师》歌剧版的消息。据悉,歌剧版将主要以原剧集中第五季第14集《奥西曼达斯》(Ozymandias)为蓝本创作。世界交响音乐公司的艺术总监Sung Jin Hong已经投身创作中,预计今年春天就会上演。这样一则爆炸性的新闻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必将是2014年最值得期待的歌剧。
现在,传统艺术向流行文化靠拢,已然成了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可以说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也可以理解成,为了转型而改革。
生存的困境
2013年10月,纽约市立歌剧院(New York City Opera)宣布破产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纽约市立歌剧院于1943年成立,时任纽约市长的费奥雷罗·拉瓜迪亚(Fiorello La Guardia),曾称赞其为“人民的歌剧院”。首任艺术总监拉兹洛·哈拉斯(Laszlo Halasz)给刚成立的歌剧院定下目标,要将歌剧推广到普通大众中去。因此,歌剧院制定了一套相当低廉的票价体系,来吸引更多中产阶级家庭的人们走进剧院,感受经典歌剧的魅力。同时,哈拉斯又提出,扶持美国本土青年歌者的计划,大量启用青年歌者主演,为培养美国本土歌剧演员助力。70年的悉心经营,纽约市立歌剧院已经成为和大都会歌剧院比肩的,纽约最重要的歌剧演出地。可谁曾想,当年为了鼓励观众走近歌剧艺术的一剂“良策”,却成了后来的“拖累”。一场金融危机还是击垮了这座“人民的歌剧院”。
歌剧的制作费用本就不便宜,但在过去,靠着微薄的票房收入,私人公司赞助和筹款,还是为歌剧院度过了不少个春秋。但最近的这一场一场金融危机,还是击垮了这座“人民的歌剧院”。2011年,市立歌剧院迫于财政压力,搬离了驻场45年的林肯中心。尽管,此举让市立歌剧院暂时度过了难关,但根本性的问题仍没有解决。投资人还是更愿意把钱砸在能赚钱的演出上,可如今的歌剧市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这样,一直撑到2013年9月底,剧院方已经无力集齐700万美元的运营资金,终于2013年10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
纽约市立歌剧院也绝不是个特例,在歌剧艺术盛行的意大利,许多歌剧院也在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由于意大利的歌剧院大多由政府资助,因此,意大利近年来颓废的财政情况,把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贝里尼歌剧院也推向了关门的尴尬境地。
向流行文化借题
包括西方的歌剧、东方的戏曲等传统艺术形式,如今都走到了一种类似的尴尬境地。人们的业余生活里,已经被太多新奇好玩又刺激的活动填满。这些传统故事、老套情节,加上一句话能唱足2分钟的慢节奏,已经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产生反感。于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哪里还找得到传统艺术的位置?
像纽约市立歌剧院这样,想通过低价票来吸引观众的手段并不罕见,可成效有时并不显见。从业者们总是想试图把传统文化推广给大众,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推的这些,很多都是100多年前的故事了,当时人的理念、礼教与现代人的并不一样,换句话说,这些故事早就和当下的世界疏远了。那么要想将传统艺术延续,就需要拉近它与当今世界的关系。向流行文化借题,成了传统艺术转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绝命毒师》开播后大受欢迎,这部剧的最引人注意的并不只是那些描写冰毒制作过程的“教学片段”,更重要的是讲述着一个小人物,在面临人生困境时,对人性与道德的决意。也因此,让这部剧成功拿下艾美奖和金球奖的剧情类最佳剧集奖。歌剧《绝命毒师》制作方表示,歌剧的一大特性,就是能将时间暂停,让观众最大限度的听到角色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内心独白。因此用歌剧的形式来表现“老白”这样一个角色,是再合适不过的。
《安娜·妮可》(Anna Nicole)是纽约市立歌剧院关门前的最后一部上演歌剧。《安娜·妮可》的故事根据美国风流艳星安娜·妮可·史密斯(Anna Nicole Simth)的生平改编,该剧的剧本是由英国出了名的“大胆”编剧理查德·托马斯(Richard Thomas)创作。说托马斯是“大胆”编剧毫不为过,他总喜欢把一些争议性较强的内容装进歌剧里。《安娜·妮可》是这样,10年前的一部歌剧《神魔脱口秀》(Jerry Springer The Opera)也是这样。托马斯在《神魔脱口秀》中作了很不一样的尝试,它的出现几乎打破了许多人对歌剧的固有印象。
《神魔脱口秀》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档电视脱口秀《杰瑞脱口秀》。这档节目请到的访谈嘉宾都是些小人物,通过揭发嘉宾们通奸、卖淫、恋物癖等隐私来博收视率。随着节目内容不断突破底线,访谈现场也常常会出现嘉宾互殴、谩骂等状况。甚至有嘉宾在节目录制结束的几小时后,就被前夫谋杀了。因此,当观众看到这样一部满嘴都是脏话连篇,禁忌话题的歌剧的时候,歌剧原本给人的高大上形象被完全颠覆。剧中还让耶稣和撒旦来了一场嘴仗较量,这被许多保守人士谴责为渎神。尽管整部剧看似“低俗不堪”,但当它在英国皇家国立剧院上演之后,评论界却给出了普遍较高的评价。观众不但不反感,还助推了其票房的火爆,该剧在伦敦连续上演了2年之久,可谓是21世纪来原创歌剧收获的最好业绩。
2005年1月,《神魔脱口秀》全剧在英国广播公司2套电视频道中播出,1年后又推出了DVD。2011年,《安娜·妮可》在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后,演出录像也在电视台播出了。在很多人看来,把舞台戏剧搬上电视荧幕无疑是在拆自己的台。因为有了免费的电视节目看,谁还愿意花钱进剧场呢?可是英国人却乐意这么做,他们想要给观众传递一种理念。歌剧已经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稀罕货了,你没必要每次都西装革履、脂红粉黛地去对待它。现在,你完全可以捧上爆米花和可乐,躺在你家的沙发上,和它来一次轻松而惬意的见面。这样一来,歌剧才好像真正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神魔脱口秀》的大肆成功后,这类从流行文化借题,大胆突破的歌剧也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去看歌剧的观众也越来越多,其中更不乏那些原本并不爱走进剧场的年轻人。同样的,我们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也走到了同样的轨道上来。这些年,两部此前在国内创造了收视奇迹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和《甄嬛》先后被改编为越剧上演。让观众觉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确实拉近了越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未来,流行与传统的结合势必会越来越多。
把年轻人带回剧场
纽约每天晚上上演的戏剧演出中,票房收入最高,上座率最好,连续演出场次最多的,不是歌剧也不是舞剧或话剧。而是音乐剧。如今,音乐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让许多传统艺术门类望城兴叹。可是,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音乐剧的发展之路也有过许多得不平坦。
时光拨回上世纪的90年代初,那时的纽约音乐剧也经历过一段阵痛期。一方面,以《猫》、《悲惨世界》、《剧院魅影》为代表的英国音乐剧强势崛起,乘风破浪而来,攻占了百老汇音乐剧的大半江山;而再看看美国国内,以斯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代表作《理发师陶德》、《拜访森林》等)、约翰·堪德和弗雷德·艾博(John Kander & Fred Ebb,代表作《芝加哥》)等为代表的音乐剧创作大师们都已步入暮年,却见不到能抗起大旗的接班人。于是,百老汇的音乐剧创作也开始渐渐走向下坡。剧场里大多挤满了上了年纪的老戏迷,制作方也适时的推出了,例如根据格什温1930年代的老剧翻新改编的《为你疯狂》(Crazy for You),以及将20年代当红的喜剧明星,威尔·罗杰斯(Will Rogers)的生平改编的音乐剧《威尔·罗杰斯富丽秀》等,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可是,这些都已经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音乐剧已经老了。
当年轻的一代渐渐开始远离剧场,那音乐剧的未来或许不会再是现在这个样子。幸亏,1996年《吉屋出租》上演了。《吉屋出租》由乔纳森·劳森(Jonathan Larson)一手创作,这部原本只在外百老汇小剧场上演的低成本音乐剧,却一步步在日后成为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和普利策戏剧奖得主,并成为90年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除此以外,《吉屋出租》更具有时代意义的作用,便是将年轻一代带回了剧场。
《吉屋出租》是一部摇滚音乐剧,描写了一群纽约的年轻艺术家,在贫穷、爱滋病与死亡的现实阴影下,仍努力生活的故事。剧中的角色们,叛逆但有想法,坚持理想又敢爱敢恨,崇尚自由平等和波西米亚主义,这不正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吗?加上摇滚音乐的渲染,让每一个角色都能唱到年轻人的心里去。而当大家看完《吉屋出租》,回家翻开场刊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该剧正是普契尼的经典歌剧《波西米亚人》的现代化改编。
《吉屋出租》之后,百老汇音乐剧像是打了一针抗氧化剂,年轻的观众涌进剧院,而年轻的创作者们也不断涌现。日后,《Q大道》(Avenue Q)、《坏女巫》(Wicked)、《春之觉醒》(Spring Awakening)、《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等作品,一次次地述说着年轻一代的生活与理想,也一次次地把年轻人带进剧院。有人说,音乐剧之所以能长演不衰,源于它骨子里本就淌着“娱乐大众”的血液,这和许多电影人在制片之初就定下几个亿的票房目标是一样的价值观。但90年代的这段经历,或许对歌剧等传统艺术的未来,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本文原题为《传统艺术该走向何方?》,作于2014年1月,发表于《周末画报》杂志,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
還在長大的Nic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31 13:52:23
-
求饭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7 20:34:30
-
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7 11:10:15
-
青姜小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13:09:47
-
轩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0 16:38:4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6 00:19:30
-
逍遥骑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1 23:08:34
-
Pirat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4 10:26:59
-
鸽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3 21:32:57
-
豆友153935926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3 13:19:13
-
发光发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3 10:40:29
-
soong_2001_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3 00:03:21
-
47号救生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2 01:11:52
-
枝头滇某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22:30:08
-
小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0 19:29:46
-
青埂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9 19:42:39
-
杨海一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8 16:43:55
-
杨h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8 09:24:28
-
以箖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7 22:06:16
-
欣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6 18:17:00
-
Keith 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6 11:29:52
-
苦苦葵不苦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5 15:35:34
-
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5 12:41:40
-
小蛋爱吃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3 23:07:49
-
yezzz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3 22:34: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2 15:29:21
-
wwwyfcj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1 20:26:42
-
L.Lawre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1 11:12:37
-
LTT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0 14:13:58
-
映汖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30 12:02:41
-
晴天的轮廓300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9 22:44:50
-
serenad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9 22:15:37
-
虫子阿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9 10:20:15
-
Virg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05:44:04
-
子曰虚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6 13:26:3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2 14:58:24
-
苏斐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2 00:30:25
-
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12:04:02
-
G弦上的咏叹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10:44:09
-
大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08:19:24
-
Heyjowe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0 22: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