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
从2018年开始我的主要创作方向由摄影装置行为逐渐转变到绘画。由于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绘画训练,这转变的过程漫长而充满未知。我长久注视着画布,琢磨我可以对眼前的这片空白做些什么。
我想起刚开始接触艺术创作的时候了解了封塔纳,划开画布的干净和力度令我心醉神迷。我复制了一张刀痕画,然后请医生用外科手术的工具和方法将割开的画布重新缝合起来。而现在再次面对画布的时候,破坏的冲动首先从脑海中涌现。

我将一米见方的画布从正中间裁剪开,将其左右对换并重新缝合,于是原先作为画布边缘的两边被缝在了中间,重新形成一张由缝线连接起来画布。被缝合的边缘突出平面形成明显的痕迹: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强调这一选择进行的过程。

在同样的逻辑方法下,我又完成了第二张和第三张。


是的。我的创作线索并不源于图像画面或者文献理论。简单的经验逻辑由此展开:点—线—面。与康定斯基将点线面有机组合成完整的画面不同,我将这三个基本元素拆分,只用单一的元素来进行绘画。
在网络上展示【点的游戏】这一组作品时遇到了问题。由于点的疏松分布或者对比度十分低,导致通过拍摄出的照片,想要观看整体时是一片模糊,而窥得细节又无法呈现整体。最完美的观看方式还是在现实中观看实物。在此只放三张细节图。



用线条来创作的这一组跨越了接近五年的时间。最初的草稿可以追溯到2014年。而这一组又形成了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我命名为【变奏曲】,用平行的直线一条一条铺满整个画面,线的粗细长短形成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在另一个分支【画圈的尝试】中,我分别从中心向外画圆(离心),从外向中心画圆(向心),以及从中心出发又回到中心的螺i线。它们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圆,完美的螺线,然而在这笨拙的不精确的尝试中,“圆”的原型得以呈现。这就像我小时候在美术培训班练习素描时,我总是故意不用老师教的矩形切角法,执意凭借手眼去画一个完美的圆形。这么多年之后,我再一次品尝到这种纯粹的绝对的失败的快乐。


而用“面”作为元素的这一组同样与素描有关。在基础的素描绘画训练中人们使用石膏几何体作为观察和绘画的对象。而是什么赋予了石膏几何体的形状呢?是光和影。然而在那么多素描练习的作品中,我从来没有发现哪一张练习认真地画出几何体在背景上投下的影子。于是我购置了一批石膏几何体,在不同角度方向的光源下描下它们在平面上的影子。借由投影,面与体的关系也形成联系。我直接将这一组称之为【素描练习】
这所有的画都是在1m x 1m的画布上进行和完成的。这是我对作品尺寸的偏执之一。我常常想象一个房间,它的长宽高恰好都是一米的倍数,我所有的画可以严丝合缝地覆盖这个房间的每一个平方米。我坐在这个房间中間,就像坐在我创造的菩提之中。
常常有人问我会不会画画。这个问题往往令我感到为难。我确实做出了一些可以称之为画的东西,但是我对通常意义上的绘画技巧十分生疏,也很多年没有画过具象的画了。准确的说,我不会“画画”,我会的其实是制造图像。
也有比较简单的一点的问题,比如问我为什么称自己是艺术家。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似乎“艺术家”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称的身份,或者说,显得滑稽不谦虚。在这个行业,确实很多人总是竭力避免称自己为艺术家,似乎以之为耻。但是对我而言,“艺术家”这个身份并非是一种彰显,而是对自己的要求。当我说“我是一个艺术家”的时候,是和说“我是一个木匠”或者“我是一个婊子”这样的一个意思。
-
香菜布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1 14:26:56
-
豆友215621144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3 12:40:13
-
盐汽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2 10:13:58
-
蓝尘98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28 19:52:18
-
郝郝大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4 13:27:32
-
win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20:19:43
-
cokekaol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21:32:56
-
负盏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20:51:54
-
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2:57:38
-
E.B.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1:38:04
-
哦哦哦哦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1:30:24
-
JAM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0:48:52
-
纪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0:45:20
-
张公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