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民女与白腊肉

相传当年方豪从龙门下归来,正为该村才女汪月琴感佩不已。然面又有些许不平,想我方豪,人称神童,饱读诗书,才高不说八斗也不低于五斗啊,怎么就斗不过山野村姑?想着想着,就往卧佛山中走去。
刚要迈进锡赉庵,迎面遇见一书生,却是好友吾惟可。惟可见方豪即前招呼:“思道兄有甚心思?是作诗乎?”方豪哑然一笑:“嗅,近日去一美妙山村,遇一美妙可人,却输在才气上,想来既懊恼又爽快,正回味着呢!”吾惟可一听,怪了,说来听听。方豪于是一五一十将在龙门村的际遇细细叙述遍。惟可不听则罢,一听傲气冲天,说:“思道兄不必记怀,改天我去见识见识。”两人就此别过,几天后,方豪往福建上任去了。
明代的开化县城里,方豪的名气是当当响的,号称神童,而吾惟可的名气也是响当当,负奇傲世,谓天下才无如己者。吾谨,字惟可,1843年生,小方豪一岁,总角能吟诗,博学经传子史,天文地理,兵家阴阳释道等书,且过目不忘。《浙江通志》载谨:乃是明代开邑著名学者,教育家吾尋之孙,中书舍人吾翯之子。他考得乡试第一,到廷试,因为访父旧友相爷五次不得,反过来又让相爷吃了五次闭门羹,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爷差点气昏,恼怒之下,从第一被抑置第三。吾惟可也恼了,云:若无第一我就不当此官于是,整天在开化城里晃荡,喝酒会友,吟诗作赋,也不顾偌大的家业“坐吃山空”。这位仁兄对斗智斗才那是求之不得,更何况是一山村女子?
一日,春光明媚,艳阳高照。齐溪龙门下汪家村的汪月琴正在厨房里忙碌。当天,她舅舅要从外山来,似乎带个人来提亲,为招待舅舅,月琴一大早就提了一刀腊肉去溪边洗刷,回到厨房整了一上午。此时正端着一大汤瓶的白腊肉,香气扑鼻往八仙桌走来。月琴刚放下汤瓶,门口却来了一位书生。这人眼光锐利,浑身透出一股英气,一眼看来就是达官贵人的富家公子。他便是吾惟可,傲视一切的开化才子。只见他迈进门来,看着桌上一汤瓶香气四溢的白腊肉,开口就问:“小生敢问这里是汪月琴才女之家吗?”月琴忙答:“才女不敢当,正是汪氏小女之家。”于是,忙着泡茶,请坐,谦卑有礼之至。
从礼数上看,吾惟可无懈可击,心想,此女子知书达理,确实难得,惺惺相惜,对自己原来种种狭隘的想法也自责起来。可是,想到此行目的,他眼珠一转,于是借题发挥,对月琴说,“上次方豪兄来,领教了你的才华,诚心折服。今日我来见识见识,不知可否?”月琴心想找茬的来了,她也不惧,从容地说:“不敢。小女子身居深山冷坞,何才之有?领教真心不敢,切磋倒也无妨。”吾惟可见对方回答时,谦虚中却透着豪气,也不客气,指灶前的炭灰出口就说:“炭黑火红灰似雪”,月琴一看,堂前一箩稻谷,金黄灿灿的,随口对道:“谷黄米白饭如霜”。惟可禁不住张目望着她,心想一个山野姑娘竟有如此功底,不仅色彩鲜明,且对杖工正,实在难能可贵。但尚不能作罢,还应再试她一试。于是又出了一句较难的,他指着灶前柴火说:“此木为柴山山出”,月琴心里一惊,此为拆字联,不过也难不倒她,面对吾谨,指着隔河对面邻家正在冒烟的烟囱说:“因火成烟夕夕多”。
吾谨到此刻更觉得此女子确实不凡,但也不能气馁了,于是豪气升起
出口而出:“挥毫书古今,举人进土如拾芥草”,月琴知书生狂傲不羁,也不计较,只是思索了一会,应对道:“铸铁化犁锄,荒山野田可筑粮仓”。吾惟可沉吟一会,觉得有点牵强。然后手指对面山上一片箬叶说:“青箬皮”,月琴对“白腊肉”。吾谨接着说:“青箬皮叶叶清新”,月琴说:“白腊肉口口鲜香”,“青箬皮片片清新出山外”“白腊肉口口鲜香入心田。”……吾谨一时无语,他从袋里掏出纸笔,写下四句,“龙门白腊肉,开化才女家。诚心敬嘉客,诗联令人夸。”交给月琴,出门而去。从此后,龙门白腊肉成了开化县城富裕人家必备的待客佳肴。

-
K2020181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7 16: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