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书评
心路历程:从初读感觉有点压抑,到逐渐深入,看到某些句段会停下来思考很久并记录散碎的感受,再到看完以后梳理整个脉络,忍不住去豆瓣找书评,迫不及待想要探讨和分享,最后组织语言写出书评。期间有所感悟,我会用自己类似口水话的语言去知乎搜近似的表达,或者摘录偶然间看到颇有道理的句子,我并没有非要写出一个特别好的书评,甚至并不想费劲的搞清楚作者想传递的主线思想(大概需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只是希望能够更加精准的表达我当时的感受,记录这段时间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整理出一份受用于当下的文字而已,知易行难,这是一辈子的功课。 这本书里充满了颓废、阴暗的一面,初读几页,感觉有点“丧”。我想肯定有人有过这种感觉,好像突然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了,不想见什么人,不愿意去任何地方,不再规划未来,就想一个人呆呆的,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这是否就是内心消极感太强而选择自我放逐,是否就是“丧”的表现。 第一篇《人间失格》整篇故事充斥着迷茫、彷徨、挣扎与绝望,但总有些句段能引人深思。叶藏的悲剧与家庭的缺爱式教育、圈子的虚伪欺骗、社会的现实残忍分不开。 P12如果我习惯于说真话,或许我就会理直气壮地将他们做的坏事禀告我的父母,可我连我的亲生父母都不怎么了解,所以从不对“向别人诉苦”有所期待。 叶藏怯弱敏感,恐惧不安的性格起源于童年缺乏父爱母爱,与《斜阳》的主人公和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真的不容小觑,我想到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经历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作画人,如何在孩子性格建立的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如何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摆渡人,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努力。如果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给不了好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很多父母根本不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和环境,尽不了义务和责任,便将生命带到这繁杂的世界中,草率的繁衍,给孩子草率的人生,我想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P50这世上所有人说话总是拐弯抹角,闪烁其词。他们总是试图用这种微妙复杂的说话方式来逃避责任。虽然近乎徒劳无功,但他们还是费尽心机地时刻防范着...如果他当时直接这么说,我会乖乖听从他的吩咐。可比目鱼过于谨慎,说话拐弯抹角,导致那次谈话并不顺利,甚至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有时候人们总习惯用含蓄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相关,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总有差异,面对重要问题时,卸下提防,直接有效的沟通尤为重要,自己表达清晰,对方才知道如何回应。 P63同样的事日日反复,只需遵从昨日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来袭。 人是否总是这样,羡慕着别人的人生,过着平淡的日子,却憧憬经历风雨,处于风暴中心,却渴望平淡,就像围城一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人生不过是一场体验,酸甜苦辣咸,一人一世界,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人生,安逸的生活是一种体验,挑战的生活也是一种体验,在无法改变的时候,能够乐观开朗的面对现实才是最重要的。经得起风雨,耐得住平淡,现有的就是最好的。我只希望一直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就好。 P77原来,他内心并不把我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他只当我是个自杀未遂、不知廉耻的傻子,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他无非是利用我活得快活罢了。一想到自己和他的交情不过如此,我的心情就极为低落。 P211我想变得更强壮、更凶暴一些,我以为这是结交大众朋友的唯一途径...我必须忘记家庭,必须和父亲抗争,必须拒绝母亲的关心,必须对姐姐冷淡。因为不这样做,我就拿不到进入大众圈子的入场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身边是一群懂得尊重和欣赏你的人,那么通常会变得更自信勇敢;如果身边是一群尖酸刻薄、嘲笑贬低你的人,那么通常会陷入自我否定,甚至自卑。好的圈子应该允许你的独特,肯定你的优点,适当指出你的缺点,从而发现更好的自己,活出自我。若渴望阳光,那就努力追逐太阳,若喜欢好的圈子,那就努力提升自己,因为没有人喜欢和浑身充满负能量的人做朋友,你的身上总要有能够吸引别人的地方,只有构建自己的正能量场,才能吸引拥有相同磁场的人。 第二篇《维荣之妻》塑造的人物阿佐,让我联想到了《活着》这本书,同样是坚强、开朗的人物形象,但又有所不同。 “没人性又如何?我们只要活着就行了。” 故事到这儿戛然而止,在那看似毫无希望且如此艰辛的日子里,一直支撑她活下去,让她保持乐观的东西又是什么?我想是因为爱。 第三篇《斜阳》强烈的代入感。 P142我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同金苹果在银网子里。我感谢上苍让我拥有这么一位慈祥的母亲。 P130我又不小心说漏了嘴,说了什么美人早死之类的没边的话。说出这句话之后,我才意识到,话一旦说出来,就没办法再收回来了。我后悔得眼泪直流。用过早饭,在收拾餐具的时候,我总觉得有条小蛇钻进了我心里,盘踞在我心头,发下了母亲会短命的诅咒,让人讨厌得不得了。 P133母亲说了句让我倍感意外的话:“因为有和子,我去伊豆也没关系,因为有和子你陪着我。”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禁问到:“要是没有和子呢?”听到我这样问,母亲突然哭了起来:“还不如死了算了。” P153贫穷算什么?钱又是什么东西?我不懂。我只相信爱,因为相信妈妈的爱才活到今天啊。 相较于叶藏,为什么敏感又粘人的和子,可以勇敢的追求爱与自由?因为前半生有足够的母爱,后半生将有孩子作为牵绊。爱是支撑人活下去的信念,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归宿。浮萍无根,随水流,树木有根,年久根深,风雨侵蚀,郁郁葱葱。心中有爱有寄托,才能坚强勇敢的面对人生中各种糟心的事,依旧保留着童真的活下去。 P151-P153内容 有时候明知道生气的时候说的话会伤害自己的至亲最爱,但是还是会不受控制的说出一些伤害他们的话。因为毫无保留的深爱和信任,所以更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爱的回应,不容有一丝算计,否则就会像遭到了背叛一样愤怒,从而口不择言。这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虽然不赞成,但如果争吵中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事后,双方能冷静下来反思并以一个微笑或者一句道歉和好,避免使用冷暴力,也能够促进感情的升温,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但也要时刻牢记非暴力沟通,因为那是你深爱的人啊。 P65世人是人与人的争斗,而且是现场之争,人活着就是为了在争斗中取胜。人绝不会屈从于他人,即便是奴隶,也会用自己卑微的方式进行反击。 P134我生平第一次体会到没钱的痛苦,就像掉进了恐怖的、悲惨的地狱。 P210就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指要像蛇一样懂得躲避凶险,像鸽子一样与人无争。)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过于理想而忽略现实,渐渐会发现,无法实现的理想才是最沉重的负担。人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努力是为了实现选择的自由。陆步轩,一位北大的才子,告别了12年的公务员生涯,最终选择了回乡卖猪肉,遭到了群嘲,引发了热议,且不看他现在的成绩,只一点,一些人是不得不去卖猪肉,而一些人是选择去卖猪肉。自由不是指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停止追寻理想,以免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的活过,而诗和远方能否抵达是建立在有足够面包的基础之上。 努力很重要,但方向选择的正确性更重要,倘若一直埋头努力,忽略寻找方向,最终可能南辕北辙,就算最终能抵达终点,但事倍功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估量,明确的方向加上正确的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在迷茫的时候就先努力吧,但也别忘记寻找方向。 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你存心做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因此,你的善良必须要有点锋芒,知世故却不世故需要长期践行。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要与人和平共处,就得先学会周旋,同时还要准备随时吃亏。 P6我的幸福观和世人大相径庭。我经常为这种不同而深感不安,辗转反侧,痛苦呻吟,几近发狂。 P229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其实,这句话猥琐而可怕,使所有的人都互相防备,所有的思想都被强奸,所有的努力都被嘲笑,所有的幸福都被否定,所有的美貌都被亵渎,所有的荣誉都被抹杀。我觉得所谓的“世纪性的不安”,都是由这句不可思议的话引起的。 P189那些对此感受不到任何痛苦的旁观者,他们抱着污秽的帆停滞不前,却还要就这个问题指手画脚,那实在是太无聊了。 P66但我也明白,如果我们无视它们的存在,那它们便和我没什么关系,成为转瞬即逝的“科学幽灵”罢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因而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正因为不同,所以独一无二。上天赐予我们不同的特质,它没有好坏,也无关对错。我们因不同特质受益,也自然会因不同特质而受困。 讨好型人格,往往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极力取悦身边的人,好处是将容易受身边人喜爱与依赖,坏处是将背负太多本不必要的负担,忽略了自我的感受,而取悦世界是无底洞,填不满,剪不断。当受到夸奖和赞赏时,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么好,当受到否认和贬低时,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么差,毕竟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一切在于你内心之中对自己有怎样的认知,你内心有多强大。无论如何,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褒贬,不要因为一次夸奖而沾沾自喜,不要因为一次否定而自我怀疑。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都应该活得笃定和坦然一些,毕竟这世上的头等大事是认识并接纳自己。 不要轻易以坏的意图去揣测或者妄论他人,因为你不是他,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你不知道不经意的一句评论或者挖苦诋毁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不要轻易评判对错,因为标准很难确定,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不同的社会法则和生活方式,甚至无数曾被奉为真理和权威的观点被质疑和推翻,谁能肯定什么一定是正确的,什么又一定是错误的?例如,古代三妻四妾制度在人们眼中再正常不过了,而放到现在就是道德败坏,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的今天,也仍然存在实行一妻多夫制度的国家和部落。 允许不同,尊重不同,保留界限,所谓参差百态,才是幸福之源。
-
Brav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1 13:25:56
-
云里哩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5 08:35:27
-
豆友wCiS3ENpug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1 22:44:17
-
雨滴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0 23:40:32
-
Tesla丨AC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4 16:15:21
-
Losecontro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9 00:46:19
-
豆友21209054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4 17:05:52
-
FlyMa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5 08:53:24
-
豆友19131851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7 01:01:28
-
疋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3 11:16:59
-
小凌小凌冰淇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31 20:22:24
-
气泡养乐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4:57:52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31 11:52:52
-
SEV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0:01:31
-
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2 08:57:56
-
乘风破浪会有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3 23:40:1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3 14:28:34
-
𝓐𝓼𝓽𝓻𝓸𝓷𝓪𝓾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09:31:56
-
zsf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7 15:39:46
-
豆友21567909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7 02:20:53
-
编外爱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5 19:46: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1 19:32:35
-
Lila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9 22:31:55
-
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2 13:58:53
-
旖(・ิϖ・ิ)っ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2 1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