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的一点感悟
昨天被分享了一期关于快乐的播客,今天认认真真听完全部的内容,所以写下一些感想。(就是下面这个)
《#10:「快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http://xima.tv/vw2ULl(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新了解到的内容
多巴胺带来的快乐只停留在渴望阶段,而不是实际去做。也就是幻想做一些事情会带来的快乐,而真正实现了反而没有那么快乐。(以前对多巴胺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简单把多巴胺和快乐相关的情绪划等号)
大脑是可以被「欺骗」的。这个思路很有趣,好比跳出自身,以第三人的视角和自己的大脑打交道,简直感觉像是揭掉了大脑上的封印,解放了齐天大圣,以后又多了一个看问题和看问题的角度。
沉浸在阅读里的快乐是怎么来的。两位主播都提到了完全沉浸在阅读里的状态给人带来的愉悦,这种愉悦来自对自我的掌控,飞越时间的对话,以及对自我归属的认可。主播用到了一个表述,「我是宇宙的孩子」,这个表述非常打动我,归属感人人都需要,可是如果知道自己像满空天体一样归属于宇宙,似乎比其他方面的归属感都更让人感动。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花上整个下午翻看自己喜欢的读物时那种沉浸的愉悦,我最近也常常思考当时为什么会达到那种状态,而现在却不那么容易,因为专注、不被打扰,同时又是真心喜欢阅读,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愉悦,我想找到尽快回到这种状态的办法也不难了。
一点思考
我在以前的反思中,感受到了「看吃逛买」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完全不同,前者持续时间不仅短暂,而且越重复做获得的快乐越少,而后者的快乐不仅持久而且每次实现都会有几乎同等甚至升级的、纯粹的快乐,这和节目当中讲到的内容基本符合。我一直在想的是,我在遇到自我放纵的时候都是怎么样一种心理状态,有没有什么办法走出困境。我放纵的起因一般是工作压力,幻想吃好吃的或者追剧能让我快乐,可实际上这么做了之后,往往又会陷入自责,责怪自己吃了不健康的食物或者浪费太多时间追剧,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不断重复这种心理过程。节目提供了一个思路是,如果接受、允许自己「看吃逛买」,以愿意承担相应后果的心态去接受这件事情,就不会产生负罪感,也不会觉得那么痛苦。那如果不愿意承担后果,又很渴望呢?我可能还需要实践去感受一下这种情况我能不能选择不做。
节目最后讨论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类可以抛开情绪,完全陷入专注的创造状态是可以的吗?我还挺喜欢节目给出的回答,大意是,正是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些情绪,才能体会到做为人的意义的乐趣,没有人是完美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值得被爱或者去追寻所爱的世界。
需要我改变的
学会enjoy。别把生活当战场,学会放轻松。如果觉得累,允许自己适度放纵,接受自己不好的、怠惰的一面,避免进入自责的情绪。
坚持去做一件能持续带来快乐的创造的事,一件就够了。我想对我来说,这件事还是写作,目前,还是要面对自己的瞻前顾后、犹豫不绝,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做成这件事情上,而不是去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同时也不去幻想做这件事,真正开始写。(可能上下班路上都要听脸福那段读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