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屈从
面临两难的选择,本能得想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然后就舍弃了一个,可惜,可惜,实在可惜啊……舍弃之前,为什么不先开动脑筋想一想呢: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边界条件在哪里呢?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大脑,这个神奇的大脑对我们而言,相对于动物最重要的功能是两个:语言,思考。语言这个功能,大家都使用了;但是思考这个功能,却是很少人使用,甚为可惜!
想一想自己每天的生活:起床,穿衣,洗漱,早饭,上班通勤,熟悉的工作内容,熟悉的同事,下班通勤,晚饭,娱乐,洗澡,床上看手机,睡觉……都是习惯的动物,难得会有什么事会主动得集中精力思考解决方案。
如果是遇到选择题,大部分都是直接舍弃一个选项,然后全然转向另一个选项,这更是没有思考的习惯造成的。不要舍弃什么,生活并没有对我们多残酷,至少生活让我们都四肢健全得活着;即使最后真要舍弃,也是经过了认真思考后的舍却,而不是靠一句都没有指明边界条件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就给自己的懒于思考找到了借口。
◎至黑至白之少,灰色之多
最近发布的,任正非在接受一家德国电视台的采访中说:“我在哲学上信奉灰度,信奉妥协,’白’与’黑’之间有一个妥协是灰度。”

灰色是至黑至白混合而生的,但是数量上的分布却是:世间万物至黑至白的东西,很少很少;混合而生的灰色的东西,却是天文数字。
只有至黑至白的事物,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拥有了至黑就不可能拥有至白,拥有了至白就不可能拥有至黑;灰色的事物,并不是必须全然舍弃一个,可以有妥协的,可以有融合的,而且应该有。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一个两难选择:选项A,选项B。首先想,A是不是至黑,B是不是至白(从概率上讲,明确得告诉大家,你遇到1000个选择题,有1个是这样的极至事物,都算高概率了。)?如果AB不是,那么AB就是灰色事物。现在需要思考的就是:A占这个事物的多少份额,B占这个事物的多少份额,以此组成一个全新的灰色事物呢?自己思考的就不是舍弃了,而仅仅是各自多少份额的问题。
这首先是一种道理层面的认识,只有“知其所以然“之后,我们在实际遇到两难性选择的时候,才能有信心能思考出妥协融合的方案。如果从道理层面没有想清楚,那实际在操作灰色方案的时候,就会没有底气,就会不敢相信能想出灰色方案。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今后遇到这样所谓的“鱼与熊掌“的事情,请不要屈从,不要屈从于这个没有讲清边界条件的”经典格言“。生活已经待我们蛮好的,它也希望给我们两相宜的选择,而不是逼迫我们自断一臂。——当认为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时候,真的很适合于去医院住院部走一走,真的很适合去看看那些生活在贫民窟的孩子(中国很难见到了,可以去印度去海地去非洲。):你有健全的四肢,你每天有3顿饭吃、有卫生间用、有热水澡、有房间睡觉,生活没有虐待我们。

一旦我们有了“不屈从“的态度,就会让自己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妥协融合的方案。哪怕最后还是屈从了,但我们思考过了,脑筋也得到了整个过程的锻炼,今后再次遇到鱼与熊掌的事,会更习惯得、会更顺畅得再次思考妥协融合之方案。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 米知山 ,感谢关注】
◎两种案例分析
案例一:爱情与面包
一个25岁的姑娘遇到了一个心意的25岁的小伙子,两人相互爱慕,但是这个小伙子家境较差,小伙子自己的工作也很普通,收入较低,而且工作之余都是打打游戏,追追电视剧,较为懒散,并不上进,并不努力奋斗。
同时还有一个家境殷实的年已40男人在追求这个姑娘,这个男人家里在上海就有5套房子,自己开的车也是80万的,这个男人的工作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薪70万(税前,税前这个词很很很重要。)。已经猛烈追求她2个月了,天天往办公室送鲜花,天天上下班开车接送,每天都是微信信息轰炸,每个周末都是送名贵包包。
该如何选择?
选择一:如果这个姑娘不思考,就会习惯性得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爱情和面包,我必须选择一样。”
于是,她可能最后嫁给了“爱情”,但是婚后两年,孩子一出生,没有钱买房子,孩子没有父亲的倾心养育(懒散的人,习性难改,同样会懒于养育孩子),买车的需求,带孩子每年长途旅行一次的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婚后的争吵,埋怨,悲伤,生活的艰辛,一并袭来。
她最后也可能是嫁给了“面包”,但是天天面对一个大自己15岁的男人,没有共同的三观,时代的代沟,松弛的肌肉、突出的啤酒肚,实在难以爱上。本以为,有了“面包”,生活至少还是幸福的,哪怕没有感情。结果发现,连“面包”自己都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因为有钱的男人也不是傻子。他的房子,是婚前财产,而且还有可能是在他父母名下,姑娘只有这房子的使用权,至于所有权,对不起,1%的股份都没有;他的工作能力强,是他挣钱技能厉害,姑娘对这份挣钱技能的所有权,对不起,1%的股份都没有;他有一辆豪车,是他名下所有,而且都是婚前的,姑娘对这些车只有使用权,至于所有权,对不起,1%的股份都没有。

抛开道德判断来看的话,如果姑娘是为了“面包”给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那么就一定要拥有这些面包,不然这个婚姻交换太亏了:(1)不要签订任何不利于自己的婚前协议。(2)在领结婚证之前,需要公证或者通过在房产上加上自己的名字。
选择二:如果这个姑娘思考,就会想“鱼与熊掌,不屈从。我既要爱情又要面包。”
那么她就会首先排除那个超过40的男人,因为毫不会爱他。(爱情的爱,不是友爱,不是怜爱)接着,她会和那个25岁的懒散小伙子谈谈,鼓励他要开始上进起来,要每天都切实得去奋斗,只要有这种奋斗,只要有这种认认真真做事的态度,好机会每年都会有几个,只要抓住一个,就能经济宽裕了。
但是这个小伙子可能就是不愿意奋斗,那么就是在让姑娘抛弃面包,那姑娘就该断了这个关系,重新寻找爱情和面包的融合体:一个和自己相爱的人,但是经济上妥协些,不用在上海有5套房子还年薪70万,只要人做事认真、努力工作、积累实力,然后婚后能凑出首付在上海买个小房子即可。——这就是任正非灰度哲学的那种:妥协,融合。
有很多方法可以很快得判断自己的男朋友或者丈夫,是不是一个坚定的上进者、奋斗者,通过一个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以前读过一本书(记不起哪本书了,一个美国人的书籍),里面一个记者采访一个白手起家的中年企业家的妻子,问她:“你丈夫20多岁的时候,听说做的是很普通的工作,收入很低,他没有学历、没有财富、没有背景,你当初为什么会愿意嫁给他的呢?毕竟你学历很好,工作也比你丈夫当时好多了。”
妻子回答“我跟他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今后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我发现,不论他晚上多晚睡觉,第二天他一定会4点钟起床,然后开始读书和工作,直到早上7点才结束。当时我就对自己说:姑娘,就是这个男人了。”
案例二:家庭与事业
貌似不少女强人或者男强人,都认为自己忙的很,几乎不会有时间花在家庭和孩子身上,说起来为什么,答案无外乎就是:
——我是事业型的,事业为重。【但事实却是:大部分都不是事业型的,而是职业型的。】
——总得舍弃一个,我心里也很愧疚,总之,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孩子。【但事实却是:根本没有去思考过,如何不屈从鱼与熊掌,从而做到事业和家庭相妥协、相融合。】
想一想本质:所谓的事业(好吧,我再次重申我的看法,我认为99%的忙事业的人都不是忙事业,只是忙职业罢了。)和家庭冲突,无非就是事业很忙,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没有时间投入到家庭中、投入到陪伴孩子中。
如果有不屈从鱼与熊掌的观念,就会开动脑筋去想:“我怎么样能分配更多的时间到家人和孩子身上呢?”,有了这种思考之后,妥协、融合的方案就会蹦出好几个:
(1) 本来是每天晚上从20:00忙到23:00坐在电脑面前忙事业,不陪伴孩子,当23:00忙完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思考之后,就改成:每天清晨04:00——07:00坐在电脑面前忙事业,而晚上的20:00——21:30都可以陪伴孩子了。
(2) 本来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需要去公司加班的。都是从09:00忙到17:00,回到家,也就只能陪孩子玩一个晚上。也就是一个星期,本来只有2个晚上可以陪孩子。思考之后,就改成:每天04:00——07:00在家里先忙3小时,然后09:00——12:00这段时间就呆在家里陪家人、陪孩子。12:00——17:00再在公司加班。
…………………
总的原则就是:经过灰度思考后,就会开始从本质入手,就会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重新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段,从而每天都留出陪伴家人、陪伴孩子的时间。
讲个名人这方面的故事:
瑞-达里欧,早期创建事业的时候,很忙。为了协调事业和家庭,他做了两件事:第一,出差的时候,都带上自己的孩子。第二:买了个农场的大农仓,把它改造成2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公司运作地点,另一个部分是小套间,家人和孩子们就生活在这里,也就是可以理解成做成了“在家办公”。
感谢关注公众号: 米知山
关注个人成长,和大家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