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护肤品的一点自己的小见解
最近看李佳琦直播比较多,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只是领导满目,每一种都想买来试试,但是毕竟钱包不允许。
今天就来说说对于护肤品的一点小见解吧,平时不怎么研究护肤品的成分,产地还有各种品牌,所以只是粗略的讲一些并不专业。
首先一点是每个人的肤质都不同,就算是双胞胎,我觉得他们的皮肤可能也有细微的差别。十四亿人就算一半是女人,就算是7亿个女人吧,就有7亿种肤质。而现在的化妆品可没有7亿种啊,所以没有哪种护肤品是完全针对于某一个人,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现在很多大牌的护肤品每年每个季度都会出新品,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新鲜成分,都是以前闻所未闻的,当然这和科技的发展是有关系的,但究竟这些成分是什么?对皮肤有什么影响,更多的我们接触下来都是根据成分表或者是产品介绍。在选择护肤品的时候,不要太追求这些新鲜的化学成分,第一我们都不是化学家,对这些化妆品的成分真的很难做到100%,就说那些个美妆博主像背书似的讲每种护肤品的成分,完全是被说晕的地步。真正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这些呢?所以我觉得成分是需要看,但却不要迷恋。而且每种成分的剂量不同,效果也会不同。
学过化学的肯定都知道,每种成分不同,剂量不同,两者有其中一方面的差别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化妆品也是一样,就算是化妆品的背面写满了成分表,究竟用量是多少,每个化妆品公司都不会告诉消费者,这都是属于商业秘密吧,单纯只是靠文字的出现,并不能决定这个化妆品的好坏。好多评价替代的产品噱头就是和某个大牌含有同样的化学元素。但是究竟多少用量就不得而知了。
大牌有大牌的好处,毕竟一些品牌可能已经存在几十上百年了,它存在的意义必然是有其特殊的效果。相对价格较贵的产品,也可能它确实还有更多量的关键成分。不能说贵的一定就是好的,但也不能说贵的就完全没有必要。
一些各国的本土品牌价格都不贵,但效果也比较好,这些评价品牌有他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所以我觉得在化妆品的选择上,价格不是决定性因素,选择化妆品更多的是要适合自己,使用之后体验感好才是最重要的。多尝试一些化妆品品牌和种类一些大牌品牌也要尝试,平价品牌也可以尝试,只有综合使用之后,根据自身体验选择才是更适合自己的,所有其他人的推荐都只是针对于别人。
一个人就一张脸,就算每天用不同的化妆品,能试过来多少化妆品呢?当然不可能每一种化妆品都试过来一遍。不算是那些美妆博主只是护肤品比较多,他们也不可能说我将全世界所有的化妆品都用过。那么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我我所秉持的原则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比较好一点,价格比较高,口碑比较好的产品尝试,当然也会选择一些别人推荐的平价。尽量选择小容量的产品,试过之后比较好再去买大容量的。不要根据价格就先否决某一个产品不好。也不要因为价格高而推崇某一个产品就一定一定的好。我觉得没有一个人的脸是只能用贵的,不能用便宜的,最大的可能是他对某一种成分更能够很好的适应,而心理作用使得他摒弃了其他的。
多多尝试是我对护肤品的态度别人都说好的产品,我也过敏过,凡是试用都有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比如说泛红痘痘过敏,可是护肤和人生不都是一样的吗?需要多多的尝试找寻更适合自己的。多尝试才能更了解自己的皮肤状态,在选择产品和使用上有更好的体验。
之前看网上直播有那种挺低俗的吧,先把自己变丑,然后化妆的特别漂亮,感觉就是从没有滤镜开到10级滤镜的感觉。而且通常使用的护肤品化妆品都不是什么大牌子,更像是拼多多款的。其实这种真的不要相信,第一他们的手机美颜效果开得非常溜。而而且20岁的人皮肤胶原蛋白满满的用什么护肤品效果都会比较好,可能只是20元的粉底液都能打出不错的效果,但相对来说你30岁时候的皮肤状态就会有些初老的状况,这时候你用300块钱的粉底可能都会卡粉。要相信美颜的效果远比化妆品厉害得多多了。
前几天看视频才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原来还有局部美颜的效果就是那种打个粉底立马零毛孔,原来只是用了电脑特技局部美颜。我我们更不能相信这些只在网络上传播的小视频那种化妆视频总觉得就是他们电脑用的比我溜而已。
不否认有那种皮肤真的特别好,又白又嫩毛孔小,但大部分的人我觉得皮肤还是有一些各自的问题。真像电视剧里那种滤镜开到最大皮肤白里透着红,一点点毛孔都没有,我觉得可能只有1%。那些女明星生图,我也是有脸部下垂黑眼圈卡粉等等问题吧。所以不要太相信网络上那些个美妆视频的效果,就算是护肤也一样,尽量亲自尝试,可以从网上参考一下别人的意见,但是在选择上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慎重选择。
美丽是女人一生的事业,护肤也是女人每天的工作,既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护肤更应该是多尝试多挑选,与时俱进,找到更适合自己当前状态的护肤品或者化妆品,才是日常护理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