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房子
我小时候跟我妈住在她单位的宿舍里。班上的同学们都很羡慕,羡慕我妈有工作。班上30多个同学,有工作的家长不超过3个。尽管是一间几十平米的小宿舍,她们也还是羡慕我们住的是公家的房,而不是自己盖的房子。她们不知道,我有多羡慕她们住的村庄。
我外婆的家就在村子里,分为前院和后院。大人根本不需要管我们,只要叮嘱不要出前院的门,后院玩泥巴玩水随便你,哪像现在,哪怕在小区里也一刻都不敢让孩子离开视线范围。前院很空旷,完全是个小停车场,外婆经常坐在门口晒太阳。也不时有相熟的邻居端着饭过来一边吃一边聊,后院里有一颗柿子树,还种着菜和花。就算天黑了,自家后院的灯一亮,还是可以毫无负担的继续打闹。
我也是有了孩子之后才明白,农村的孩子,有着最最珍贵的礼物-自然。回外婆家住的日子里,我总是睡得特别香。一到晚上,黑也是纯粹的黑。不像现在,买了两层的遮光窗帘,还是从缝隙里透出外面的灯光,还是不时传来汽车的声音。
现在呢,买下这个小三房已经是竭尽全力,根本不敢想带院子的房子。不能出门的这几个月,深刻的感受到了户外空间对房子的重要性。有好几天,我只能把小书桌搬到阳台上,让他们多晒一会儿太阳。
经过小区里那些有院子的人家门口,我都会停下来羡慕的打量一下,其实在这个南方城市,一楼并不是好选择。潮湿,蚊子多,要精心打理才行。这小区住着几千人,有院子的,不超过一百人。
现在,我们所有的户外空间都是公共的,小区里废弃的喷泉小广场,是我带孩子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夏天热的时候,就寻找两层楼之间的连接处,一块不大,但是有风又可以挡太阳的地方。再远一些的,就是公园了。自然成了周末才能去的地方,而孩子,本来就是应该属于自然的。我们那时放了学还可以去约着挑野菜,他们这一代人放学了只能上各种兴趣班。
还好,我的童年里,有外婆的房子。
外婆去世后,老家的房子一直没人住。大概两三年后,房子突然就塌了一半。好几年前,我回去过一次,看着那一片不大的土地已经长出荒草,竟然完全看不出有人住过的样子。那片如今的废墟上,有我十几年的回忆,有我妈几十年的回忆。
左边的那间房子,曾经放着一个高低柜,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里面有各种水果饮料,糖果饼干,亲戚们送来的好吃全在里面,我们经常要偷偷的拿一点去后院分享;中间的客厅,前半间是客厅,有很凉快的木桌椅,我们常常在那儿吃饭;后半间是厨房,新蒸出来馒头,刚炒好的鸡蛋,炸的油饼,卤的猪耳朵和肥肠;最右边那间很少有人住,也是我们小孩躲清静的地方,伤心了,难过了,躲在里面还没哭一会儿,就会被大人叫出来塞各种好吃的。
我问,为什么不把房子重新盖一下,我妈反问,盖好了你住吗?我才想起,姨妈舅舅们如今都在城里安家,本来就是逢年过年回来看看。如今外婆走了,房子又塌了,恐怕是连个碰头的地方都没有了。
上一代尚且还在同一城市,我们这一代表兄妹之间就完全天南海北了。我妈说,到了你们这代,就真的不存在什么亲戚的情分了。我承认她说的对,哪怕以前我和表妹十分要好,学生时代几乎度过了十几个寒暑假。如今,她从北方飞过来出差,我在南方带着俩娃匆匆去见一面,也是没有太多话可以聊的。
今年不能出门的时候,我常常想起那座已经倒塌的房子。甚至想着以后等有机会翻盖一下,我们可以寒暑假回去住。但又一想,寒暑假,我要上班,谁带他们回去?就算回去了,周围的邻居,我完全都不认识,孩子大概也不会有玩伴。我大概也不会住太久。对于我的孩子们而言,那里可能还不如度假山庄好玩。
别说他们,我现在偶尔回趟老家,都感觉自己像个游客。很多我认不出的地方,我妈都会热情洋溢的像个导游一样介绍,这里从前是怎样的,现在是用来干啥的。
倒塌的,终究是倒塌了。外婆说的对,等她走了,我们连个念想都没有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