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图.深圳(下)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网络
◆ ◆ ◆ ◆ ◆

本文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深圳值得一看的25个建筑们。
建筑名字:深圳万科博物馆设计
竣工时间:2016
项目规模:1700平方米
建筑师:非概念设计

万科+是一个多主题的群展,主要体现万科现在重要发展理念与成就。,为了突出每一个小主题的特点,我们在展示设计上也根据内容再思考。在关于万科工人施工与材料技术的展示上,原展品是挂在墙上的,我们利用三个悬浮的交叉展台把它们按标号顺序摆放,既可以近距离看展品,在空间上又形成一个动线关系。


另外一个区域展示4个万科近年代表的建筑作品, 我们利用了山丘的设计, 既有模型台的功能, 同时四个侧面为文字和多媒体的展示,形成一个立体和可游乐其中的展区。另外我们还有两个比较独立的区域, 一个是小黑房展示万科的公益活动, 另一个是利用细线来围合的多媒体播放区。档案室收藏了关于万科的出版物料和奖杯, 象一个小型图书馆, 参观者可以这里安静的阅读。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中洲中央公园商业综合体
竣工时间:2016
项目规模:14891.5平方米
建筑师:澳大利亚柏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深圳市宝安区

为表达对公园的尊重,建筑形体起源于公园里的石头,采用连续(灵动线条)与非连续(虚空)手法塑造抽象的石头,与灵芝公园遥相呼应。建筑以简洁、挺拔的体量,加以横向线条的有机流转,配合精致的细部设计,强调建筑的灵动简约的整体形象。同时配合建筑高度及大尺度的悬挑,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的冲击,塑造出了本地区标志性建筑。


本项目立面上有机流转的横向线条采用的是krion人造石材,成分由天然矿物质高抗性树脂组成,可以轻易完成任何类型的复杂形状。其韧性以及容易定形的特点能很好地实现设计的曲面造型。同时还具有无气孔、抗菌、耐磨、抗压、耐用、维修方便、维护简单和清洗简便等优点。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万科云设计公社A4+B2地块设计‘留仙洞’
建筑类型:办公设施
竣工时间:2017
建筑面积:7500.0 平方米
建筑师:坊城设计
建筑地址:广东省深圳南山区大沙河创新带科技园北区

这两地块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地块呈刀把形,长宽为135米*50米,场地南高北低呈缓坡趋势,高差为3.7米。在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引下,设计通过大绿化坡道将首层与负一层连接,划分连续的办公单元,将北向区域高起作为独立建筑单元,增加自然采光通风洞口。

材料由集群设计师多方经过商讨后决定统一使用清水混凝土,钢,玻璃等自然材料来进行建造,明确营造一个语言统一,空间丰富,产品多样的园区。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留仙洞万科云设计公社A3、B4地块
竣工时间:2018
项目规模:3200平方米(A3)/ 4792平方米(B4)
建筑师: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方案灵感源于诶舍尔的“梯城”及巴拉干自宅中的院落意向,尝试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利用现成的高差和空间密度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一组肩并肩而又各自独立的“七姊妹”院落建筑概念。

由于限高原因,大部分建筑的使用空间在地平线之下,为增加其通风采光,以独立院落作为建筑原型,每个建筑由2层空间/楼梯/花园三个元素构成,虽然有共同的元素,不同的穿插与重组,以及所处的城市设计位置和相邻关系的差异,每个院落又各有特点,相互作用又相互独立,可分可合;组合在一起,虽然都置于地下,但是有天有地、有风有水。同时,高低错落、迷宫式的路径也让这个日常场所有了别样的体验感。


A3地块
方案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手法,整体而言,它还是一个平面,但有趣的是,如果你钻到桌底看,看到的却是另一道风景:不同形式的桌子,会由不同形式的结构组成, 之间可能会形成意想不到的空间,也就形成了空间之间的对话,而且桌子之间的缝隙就有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可能。可以想象每一个地下建筑单体都是一张抽象意义上的桌子:桌面是城市绿地,桌底就是地下层,建筑实际的使用空间就是在结构基础上设计组合的。一个个独立、简单、不一样的“桌子”共同组成一个近4800平方米地上与地下的双重景观。


确定了以结构的多样性塑造空间关系后,在3M为基本网格模数控制功能尺寸的基础上,以罗马NOLLY MAP的城市灰空间和岭南地域应对气候的建筑灰空间–公共街道与建筑之间的虚实肌理关系为灵感,将篮球场、森林广场、看台、咖啡厅等公共功能穿插于办公空间之间, 形成了层次丰富的体验空间及路径。


B4地块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万科云城办公楼
建筑类型:办公
竣工时间:2019
建筑师:WOHA

这座15万平方米的摩天大楼以无处不在的后现代主义摩天大楼为背景,其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把这个没有灵魂的摩天大楼打造成一个宜居的、人性化的、并且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微型垂直城市”。

这栋大楼通过把底层升高,创建出了一个公共城市景观,在广场上一些被保护的地方点缀着绿色植被和水景观。沿着大楼看上去,能看到一系列7层楼高的“小山丘”凸显在立面上,就像是从这座高楼上挤出来的绿色植物,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深圳的自然山区。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市政府情报部门
竣工时间:2011
建筑面积:4448.0平方米
建筑师:Peter Kovacs DLA + Istvan Lengyel

这一概念是把一个封闭的单元,如在广阔的建筑块,作为该大学的最新校园平面图。但严格的立方形式变得更详细的切割天井为两侧放置礼堂的滑动体量后。建筑师说:“我们必须设计一个独立的建筑,我们打算设计一所房子,你可以认为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给一个立方形式,对建筑和切割,并码入封闭的功能部件。作为一个结果,在绿区可以作为自然光的来源。因此,我们要建立在一个封闭的几何形式和一个开放的框架结构。”


切片状的建筑像一个纵向轴,主厅作为空间结构的核心连接两侧翼。办公室翼位于东边,教育功能位于西边。绘制的立方形状的轮廓,翼区的一端连接在两侧。有一个玻璃制成的,两层楼高的桥在东边,一个巨大的梁单元在西边。礼堂开始在庭院:东侧创建了一个小斜坡,其中一个在中途滑入地面下的宽敞的院子里;西侧,它们在以上两个方向互相滑动,两层楼礼堂紧密放置在翼间。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大运会宝安体育场
建筑设计:gmp

体育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南部常见的竹林,其苗条的支柱支撑了看台的重量以及大跨度屋面结构。人们通过钢结构“森林”进入体育馆的环廊,从这里再经过楼梯到达上层或下层看台。钢柱形成竹林的景象,并与混凝土结构连接,承担传递了观众席的垂直荷载。这些32米长的钢柱因其承重不同,管径范围从550毫米到800毫米。


观众看台上方是张拉膜结构,每个看台侧面伸出一个长54米的悬臂以支撑这个直径230米的张拉膜结构,上面有 36对钢索构成的一体的圆形双张力环。体育场可容纳4万名观众。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雅昌艺术中心
建筑设计:都市实践
建筑面积:41,504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5
项目地址:深圳南山区深云路19号

将建筑体量做整的同时,又必须考虑如何消解巨大的体量。一方面,在保证完整和连续表面的前提下,裂解出实体面之间精致的开阖关系,为地面行人创造近人尺度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在基地一端退让出一块三角形区域,改善周边的城市公共环境,从这个视角,建筑在每个侧面的表情各不相同。

在建筑内部,盘旋环绕的建筑形体围合出一个由美术馆、印刷工厂、办公空间、底层公共空间等多个部门共享的空中花园。作为独立于外部不利因素的企业内部环境,在空间组织方面,将美术馆从公共属性的功能部分分离,与企业总部并列,独立地悬浮在景观资源最好的顶部,形成空间效果独特的独立艺术空间。这样的处理与流线的安排紧密相关,最终形成了能组织不同人群、不同参观方式的具有多选择可能性的内部丰富流线。

@网络
建筑名字:腾讯新总部
建筑类型:商业办公
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7
建筑师:NBBJ

新总部大楼的组织结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最大化地实现了视觉和空间的连通。按照腾讯公司的需求,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是将大楼分为两个体量,使两栋楼内的使用者彼此形成视觉交流,同时也收获良好的外部视野。这两座分离的体量通过数座“链接桥”( Link Bridges)被聚合在一起,清晰地展现出公司对行动力和凝聚力的强调和鼓励。

两座塔楼采用了超透明玻璃立面,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视觉上的连接,位于不同塔楼的讨论室和会议室还能够彼此张望。另外一个重要的设计策略是将建筑的核心筒设置在远离中心的位置,从而创造出更宽敞的会议空间和更多灵活的区域,为每个楼层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无界之厕”
建筑类型:公园厕所
竣工时间:2018
建筑面积:30.83 平方米
建筑师: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建筑地址:深圳市马家龙

坐落于北环⼤道和艺园路交角,建筑师将这具厌恶性的设施消隐在原本树林掩映的绿化带中。厕所隔间采⽤无分性别隔间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无边界的,与⾃然交融的流动型平⾯布局。设计最大化了人流达到的可能性,采取类街⼼公园的景观设计,成为人们更乐意⾛的穿⾏捷径,场地内还设置了相应的休憩座椅,供⼈休息或等候。

设计在⽴⾯上采⽤8K镜⾯不锈钢材质,其外观随着光线的更替,四时的变化呈现出不同景象。建筑与周边的景物交织在⼀起,既和谐地共存着,⼜似消隐于树林掩映中。当⼈们步入其中,其身影亦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促成了一个有⽣命的建筑形态,建筑在这瞬间成为了一个简洁并有⼒的艺术装置。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VC-PE办公大楼
建筑类型:办公建筑
竣工时间:2015
建筑面积:90000.0 平方米
建筑师:Studio Georges Hung
建筑地址:广东深圳南山区

大楼设计中关键要素之一便是为初创企业提供灵活、适应性强并且高效的商务租赁空间,以满足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设计团队的目标是消除如内部结构柱等强制性建筑元素,已释放更多可租赁空间,并根据企业变化的需求提供尽可能大的灵活性。因此,这种独特的元素明晰地反映在大楼的视觉和功能表皮,形成建筑的整体外观。


斜交网架系统使得主要的支撑机构全部在建筑外表面上构成,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室内空间。相应地,斜交网架系统的高效性也提升了了大楼的视觉辨识度。钢型材和铝包覆板材组成的网架结构在传统“λ”办公园区组织中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剧院
建筑类型:文化中心
竣工时间:2014
建筑师:ZOBOKI-DEMETER & Associates

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剧院包括一个1325座的大剧院和一个356座的小剧场,大剧院观众厅共三层,其中观众厅一层设632个座椅,二层设341个座椅,三层设352个座椅。为了给乘坐轮椅的观众提供更多的方便, 我们在观众厅一层特设有4个残疾人轮椅席。小剧场观众厅共三层,其中观众厅一层设308个座椅,二层设28个座椅,三层设20个座椅,初建于1993年。


@网络
建筑名字:华侨城华会所
建筑类型:酒店建筑
竣工时间:2012
建筑师:Richard Meier Architects

分层递进的空间围绕曲线形外墙辐射展开,能看到连续的水面景色。穿过花园的户外跑道与旁边的体育中心相连,这里坐落着室内游泳池和健身中心。健身中心的体量和周围的会所空间在尺度和形式上形成对比,为整个会所区域的轮廓提供了一种平衡,同时也加强了两个构筑物之间的戏剧性对话。


在会所花园的曲径通幽之处穿行,让人强烈意识到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哲学。各种各样的远景、纹理、花朵以及构筑物形成了剪影的机会,观景平台创造了欣赏周围水景以及远处港湾之中娱乐综合体机会。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南山婚礼堂
建筑设计:都市实践
建筑面积:977.5 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1
项目地址:中国深圳市南山区

该项目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要体现出人们在楼内的空间体验。一条连续螺旋步行道将人们在建筑内进行的各项活动有序地连接起来:到达现场、与亲朋好友进入婚礼大厅、拍照、等待、登记、上楼眺望风景、颁发婚姻登记证、沿着坡道下楼、经过水池,再与亲友会合。该建筑就是专门为了创造这些记忆而设计的。

设计手法主要探索如何在既有的居民社区城市环境中建造一座具有特殊功能的政府机构。为实现一定程度的隐私特点,建筑的整个体量被划分为若干小空间。建筑外表皮为双层结构,外层采用花饰铝丝网若隐若现地透出内部环境,而内层利用玻璃幕墙形成了足以挡风遮雨的围护结构。为烘托出婚姻登记的圣洁氛围,室内空间与外部立面均为白色。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展厅
竣工时间:2016
项目规模:2000平方米
建筑师:深圳华汇设计
项目地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


场地南北狭长,西邻城市道路,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个基本框架,即将用地沿东西方向一分为二,将西侧约三分之二的区域设计为由浅水池,草地和碎石形成的城市景观,人们甚至可以在此嬉戏和小憩,东侧则是建筑主体和内部道路,建筑采用带型集中的方式,形成界面而非实体的外部感受,使得基地环境表现出一种介乎当前和未来的模糊状态,从心理层面为城市空间变化留出了合理的预期,建成的景观也为将来的改造形成一个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界面材料,我们选择了漫反射超白u型玻璃,在不同天气下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的能产生细微的变化,地面水景亦是如此,在不同的光环境中,对建筑、天空、树木形成不同的程度的反射、折射和透射效果,构成一种随自然变换的图景。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万科前海国际会议中心
建筑设计:深圳华汇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1075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4
项目地址:中国深圳前海万科企业公馆

建筑立面用深灰色的铝板来表现包裹钻石的外皮,外层肌理看似不规则,实则是通过几个标准的模块组合形成的冰裂纹效果。整个建筑外立面的洞口及窗口则都是在单元模块的规则下去开设,正是通过这种标准的模块单元设计,单元模块可以在工厂大量的预制生产,使建筑在工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快速推进项目的同时,还能保证建筑的品质。

将场地人流经过的地方切角,形成步行轴线的延续;在主入口位置拿出一块三角形,形成由外向内过渡的一个灰空间;在建筑内部挖出一块作为办公及会议的采光庭院,由此形成建筑的整个形态。用铝板其中的一个单元,起翘作为灯箱,在白天,它只是微微翘起的铝板,是活跃造型的一个元素,而到了夜晚,它化身成点点星光,让整个建筑变成一座梦幻般的城堡。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前海展示厅
建筑类型:展陈建筑
竣工时间:2013
建筑面积:4,347.04平方米
建筑师:URBANUS都市实践
建筑地址:广东深圳南山区东滨路与月亮湾交接处的鲤鱼门附近

总平面布局把建筑物长边平行于月亮湾大道布置,长方形建筑轮廓通过极具张力的内部空间向外扩张,从而在面向月亮湾大道方向扩张出一个主入口,在建筑背面面向未来前海新区处扩张出一个未来之窗,同时顶部向上扩张。观众从面向现有城市的主入口进入展厅,看完展览的最后一幕可透过未来之窗远眺未来的前海,整个展厅的叙事过程从现实走向未来,与建筑形体及空间相互融合,首尾呼应。


前海展厅通过内力迸发和极具张力的内部空间,对规整的建筑轮廓的扩张性影响来体现前海的突破。建筑设计概念契合前海的特性,寓意前海从内向外的体制改革。展厅空间语言简洁强烈,建筑概念抽象,面向未来。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前海自贸区南油保税港区一期W6仓库
建筑类型:商用
竣工时间:2015
建筑面积:70800.0平方米
建筑师:深圳市北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仓库是一个约200m*150m*40m的巨型方体,其以18m的大型货柜车(*运载40英尺集装箱)为基本尺度,采用12m*12m的柱网,一、二层层高10.5m,货车可以在一层中部穿过,同时也可由西北及东南角通过坡道上到二层平台,这也产生一种超人的尺度感。为了消解这种巨大体量的压迫感,将其根据高度比例划分成基座(一层),腰身(二层),顶部(三层,四层)的三段式布局。顶部两层体量悬挑出腰身4-6m,基座部分亦向外突出,强调了这种体量的组合关系。

同时,将顶部的四面按对角线两次折叠,各形成三个面,形成连续多面体,加上悬挑的尺度,营造出较为轻盈的视觉感,而基座部分沿东西长方向均沿中部通道对称形成三面体的外凸,强化了稳定感。

仓库顶部采用基本尺寸为2m*2m的银白色铝板,其中穿孔板的孔径大小均为Φ100,通过开孔率分别为28.3%以及12.5%形成两种看似深浅不同的质感,相互间隔。同时,在四个角部为了保证建筑的挺拔感,采用了不开孔的同大小铝板,同时也保证了后期施工的便捷性。三种铝板通过悬臂端的钢骨架便形成了顶部的连续折面形态。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恒力国际集团总部
建筑类型:商业办公
竣工时间:2018
建筑师:Mecanoo Architecten

Mecanoo的设计方案是将两个体量放置在一个商业功能的底座上,较低体量的顶部两层与另一个238米高的体量融合在一起。建筑借助收缩与扩张的方式来容纳不同楼层的公共空间和绿化。以恒力集团纺织历史为灵感,立面呈现青铜金属网格包裹透明体量的外观,仿佛是织布机上的丝线。建筑底部空间密集,商业部分布局更加紧凑,笼罩着建筑的金属网格一直延续到地面上,让不同高度的楼层从立面上显现出来。


在首层广场上,两个体量逐渐向对方延伸,建筑的五层和六层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亚热带气候的庇护所。五层顶部是一片环绕着台阶式露台的宽敞室外空间,并通过一家餐厅、几家商店和俯瞰城市的休闲区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城市户外生活方式。在这层空间之上,塔楼逐渐后退并形成一系列的绿色屋顶空间和露台,让使用者在享受自然环境的同时能够欣赏到深圳湾的城市全景。

@网络
建筑名字:华润总部大楼
建筑类型:办公设施
竣工时间:2019
建筑师: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建筑事务所(KPF)


这座大楼的形状就像是一根冬笋,旨在为“深圳的城市肌理注入活力,同时为深圳最重要的企业之一提供象征其历史发展和卓越地位的视觉图标。”整个建筑由轻质,稳定的管材和斜交结构系统构成的一个锥形般的雕塑造型。整个系统允许室内不设立柱,并进一步的表现出了大楼的径向对称性。随着建筑的升高,预制柱和钢制单元在上升的过程中会聚,从底部的56个垂直柱到顶部的28个垂直柱。

结构柱在底部收敛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入口”,并在顶部形成一个尖顶。在立柱交汇的三角形交汇处,贴面玻璃板通过夜间照明。在大楼的顶层是一个“天空大厅”,这里提供了一个圆锥形的,像教堂一样的空间,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人们可以在其最高点居住。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天虹商场总部大厦
建筑类型:购物中心
建筑师:悉地国际设计
建筑地址:广东省深圳南山区中心路(深圳段)3019号

建筑若直接落地,将形成自我封闭的私属性空间,对城市界面表现出一种消极的冷漠态度;因此我们将商业裙房主体架起,底层局部架空形成骑楼,结合小尺度的、多彩的商业盒子出挑,形成丰富的、宜人的城市步行空间。

将对项目功能的图解直接反映在建筑的形态上,嵌入由多层次的、尺度宜人的城市广场、中庭、绿化平台组成的整体流动的公共空间体系,在顺应规划导则和经济实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充满活力的、如同层层叠放的魔法盒子般时尚而又新颖的天虹总部形象。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汇港商业中心
总建筑面积:71,600平方米
建筑师:SPARK思邦

为了提升大厦优雅的形象,大厦上层幕墙的透明玻璃设计纤细的竖向铝质百叶,遮挡阳光的同 时为大厦的外立面增添层次变化体现品质感。塔楼底部与商业裙楼在三层通过流线和立面材料转换和连接。在这里,商业水平排布的石材与塔楼的表皮纹理相融合,石材也随着塔楼的上升有层次变化。设计突出了塔楼的主导地位,同时为整个项目带来了视觉上的延续性。

而从较小规模的街区尺度来看,主要的使用者体验将是五个连接的商业亭空间。其中有四个亭 子是汇聚在一个中心庭院周围的,而还有一个灯笼亭则立于三角形场地的中心位置。四层的商亭包外立面由水平条带状石材组成,这来自于周围山体岩层的启发。这些元素为项目生成一种更加亲人的尺度,同时又能更好地将商业及广告标示与建筑有机延续。商亭的角落弯 曲,柔化了建筑并引导人流。所有的商亭都在首层陈列延续的玻璃透明店铺,而获取最大限度 的商业机遇。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南开大厦
建筑类型:公共机构设施
竣工时间:2018
建筑面积:82126.0平方米
建筑师:立方设计
建筑地址:广东省深圳南山区前海蛇口自贸区赤湾六路

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在两座山之间建立一个结合体,建立连接起两座山的绿廊,塔楼分成两个体块,以垂直绿化贯穿其中。被拉开的中庭享有充分的空气流通,同时有利于内部使用者彼此间交流,以及收获良好的外部视野。“生态绿色办公”是设计中的一大亮点,我们在大厦两端设计了通体的半室外空中花园,出挑的阳台从楼顶延伸至地面,引入绿植后将形成“垂直森林”的震撼视觉效果。

对于开窗的处理做了重点研究,保证了“开启不被看见”。在外表光洁的幕墙中加入侧面隐藏开启扇,开启扇为每个办公室单元提供单独且均质感受外部自然环境的机会,同时减弱了建筑对外部的体量感。“隐藏式可呼吸落地幕墙”既兼顾绿色健康自然通风,又保证观景面不被切断,将尽可能多的室外景观引入办公室内部,并维持了高品质办公楼完整的外表。

@网络
建筑名字: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建筑类型:展览中心
竣工时间:2017
建筑面积:73918.08平方米
建筑师:槇综合计画事务所
项目地址:广东深圳南山区蛇口望海路1187号

建筑体量由两个部分构成:平台和展亭。雕塑般的平台以白色和绿色的花岗岩覆盖,平台内部是博物馆和零售区。展亭为三个挑出的体量,分别面向市区/远山,公园及大海。三个体块分别为剧院、餐厅和多功能礼堂。剧院被双层表皮所覆盖,外侧是百叶状格栅,访客从内部也能眺望市区及远山。

整体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于提升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个公共建筑的本质,设计一个完全开放的地景。建筑的东侧是一个大型“绿色平台”,由一系列不同角度的草地平面构成,逐渐带领着访客由市区走向海滨。


@网络
建筑名字:原料筒仓改造设计
建筑类型:工厂
建筑面积:2662.0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3
建筑师: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项目地址:广东深圳南山区赤湾路

由于建筑大部分的物料存储空间无法进入,我们只能借助建筑的测绘图从抽象的角度阅读建筑。当你翻阅原料筒仓的建筑平剖面,上述纯功能和机械效率的建造物竟然呈现为“迷”一般的具有某种宗教意味的图式型制。这种图面的体验引诱着建筑师继续找寻进入(或“介入”)筒仓建筑并揭示其精神力的尝试。

设计试图通过在这个巨大的建造物器当中引入一条奇特的体验流线,在流线穿越或者跨越建造物质之处我们植入了一系列抽象、透明、表现为无质量的廊、桥、梯、台、墙等新建构物,架设在在原有具体工业功用退却后的虚无背景中当中。对筒仓的介入是轻触式的,安静并谨慎;是点穴式的引导和发现,未去惊动原有的沉睡的工业之魂。


@网络
◆ ◆ ◆ ◆ ◆
谢谢大家Thanks♪(・ω・)ノ
部分图片取于网络,侵权删
UDL诚邀海内外朋友一起来撰稿建筑旅行系列文章。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小编微信yzx1180进行联系。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建筑地图.广州(上)
UDL欢迎大家进行建筑旅行投稿,欢迎联系小编微信yzx1180



© 本文版权归 UniDesignLab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豆友4181614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2 13:10:19
-
Josie CHOU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6 17:51:53
-
Y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17:13:33
-
Chachach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16: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