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说|《罗生门》&《筱竹丛中》自由社宅在家的同学们,在线上看了一部电影

电影&小说 | 《罗生门》&《筱竹丛中》
众所周知,这次举国封锁的举措,为我们带来许多好处——尽管可能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自律能力还是有所高估(这点不证自明),再加之,信息时代对与我们“注意力”的霸占,还是流逝了好大一捧时光。
可不管如何贫嘴,我还是得承认,我们总算能有机会,拉开落满灰尘的书柜门,擦擦书。运气好的话,能翻开一本。倘若真是赶巧,便能在这安静的春天,午觉初觉,悠闲地冲上一杯咖啡,当然,给一个或两个人比较为妙。然后一屁股坐上,已经被午后懒散的阳光暖好的吊椅或者沙发,不紧不慢地读到日薄西山,然后出去跑两圈,从楼上跳下去或者,对着还没被远山斩成两半的太阳,做一个戏谑的鬼脸。
然后,大把大把的咖啡,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交付着。
如果没有咖啡也是没有关系的。想想看吧,这世上还有那么多人不喜欢咖啡的味道,他们说总感觉咖啡有股鱼腥味儿。世上也有很多人甚至不曾喝过一杯手冲,很多人没有喝过咖啡(至于,有没有既未尝过咖啡又说咖啡里总有股鱼腥味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我想说的是,倘若没有咖啡,有几个朋友也是很好的。有时(历史证明),真正心的友谊,甚至能让人把那独裁集团的禁令都抛掷脑后(当然,爱情也有如此的魔力)。
然而,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社团,自由社的朋友们也想做点什么。天老师为我们推荐了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其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考虑到独自看电影时候,尤其像是上个世纪的导演和作家的作品,想必不少人的热情就像被一泡憋急了的尿,霎时浇灭的炉火一般吧。不过还好,春风一吹,这野火便携着并不助燃的尿液,再次明亮起来。
我们决定搞线上观影。其实并不是难事,平时上课的网络教室,课后就像一间间无主的孤独的房间,仿佛对于他们,要七天才能得到一次垂青。然而房间并不是坟墓,我们并不介意在里头看个电影,开个轰趴单身派对等等。
那眼看刚下课,趁着人气儿还没散,我便拉拢大家来看电影。这下课又不打铃,又不八卦的,直叫我怀念学校那全损喇叭播放的下课铃《My heart will go on》。我想有时,一些破破烂烂的记忆,也会比金碧辉煌的宫殿和闪耀的银器更令人下饭。
来的朋友们先是闲聊几句——问问看天天坚持发文的“自由社”豆瓣账号,是不是仍然只有八个粉丝;聊一聊那个不知名姓的𡃁仔,又拿顾城或是木心的诗歌,申请了自己的原创……八卦总归还是一种生而为人的能力吧。
《罗生门》便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放映。可是,作为一个共享屏幕的观影者,永远也不会知道到底还有多少人还在这个会议室里,除非冒着影响大家观影心情的风险,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求,至于大家是不是享受其中,甚至连推导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就像一条被薛定谔抛弃在庐山的花猫。
话说回电影。如今能够认认真真地看一部,读一部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眼睛和耳朵太容易占满整个心灵。金光闪闪的链条周而复始,连拍电影的人也像是懈怠的城市管家,电影的可读性,也随同这闪耀的锁链下坠。
这一部体现人性的严肃电影。但泪淋淋的也不似那么严肃,我二刷时就迅儿哥讲过一个话,我很喜欢:“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有的时候处于生理深处的逆反本能,看个什么也总愿逆反——
作品在描写人性中的高贵的时,总是用“低三下四”的物件来表达;而要凸显人性中黑暗的硬疣,却总看起来像 “阳春白雪”,难道不是吗?(可以转移至自由历阅读《筱竹丛中》)剧中的人物难道不是个个看起来“英勇”、“廉洁”或者“楚楚动人”,可暧昧的褒义词背后却一步落石,万丈深渊。
这个电影由一句“我不明白啊”开始,缓缓道出这个事件中人性的吊诡。



第一幕(有且仅有一幕)
地点: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会议室
人物:小黑、子久、小熊、若水、咩、未宝、Paul
引子:
观影后,我们开始根据想到的问题开始讨论:
Q
1、不同的人撒謊的原因?其中有哪些疑點?
2、多襄丸、女子和丈夫在自己的證詞中,突出了自己什麽樣的品質?
3、小説與電影的對比?感覺上有什麽不同?
(Paul退出会议室。)
子久(最后在线上会议室看到还是有不少人看完,甚是欣慰):我拟出了一些问题,这样我的的讨论也算能有个凭据。
线上跟线下对比,在功能性上,几乎参半,前者有时能做得更好;但在氛围上,线上的会议室几乎剥夺了所有的气氛。不知道在虚拟现实技术普及的未来,这会不会有一些好转。
(时至中午,有些同学看完片就出去吃饭了)
子久:我觉得多襄丸(那个强盗)想表现出自己的英勇,所以就杜撰了事实。
小黑:我跟你想的有的不一样。多襄丸(那个强盗),他实际表现是和他的描述不一样的。所以自己认为的自己和真实的也不一样,我觉得这里有一种,他自己跟希望的有的那种差距。
小熊:电影里那个女子是怎么被形容的,有一句台词叫……
小黑:谁的台词,在哪里的?
小熊:就是讲故事的那个人的形容
子久:好像说她楚楚动人,证词令人感动什么的。
小熊:可能就是给人一种无辜,惹人怜爱的感觉吧
子久:我觉得让人同情的证词,有点推卸责任的嫌疑,
小黑:是不是该说那个武士了?
若水(沉默):……
小黑(沉默):……
……
子久:那个旁观者,最后拿走衣服的那个,也挺有意思的。大概也有所指向……
……
小熊(在视频前领来妹妹Amon):我妈让我带Amon睡觉。
小黑:哈喽Amon,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讨论啊?
若水(打开摄像头,很开心的样子)
子久:哈喽!她叫什么?
小熊:叫Amon(如果这个时候Amon在吃手指的话,应该更符合熊姐帮她回答的剧情)。
一时间屏幕上布满了人脸
子久:我觉得可以一块加入。Amon记不记得什么时候你会说谎啊?
小熊(对着Amon):Amon你设什么时候会说谎啊?(对着摄像头)Amon打不过我的时候,会和我妈说,我打她。(Amon躲到一边)
小黑:有时候别人叫我出去,但我不想去,我就会说作业没写完。
子久、若水:哈哈,这个确实有可能
子久:这倒是个道理。不过这跟电影里的人物说谎有什么关系呢?
(想要把话题尽量靠近《罗生门》的子久,失败地得到理睬)
(沉默)
此时未宝和小咩加入会议室
小黑(兴高采烈):啊,你们来了。你们看完啦?
子久:要不要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咩(悠悠地飘出来):我就是来听一下大家的讨论,你们继续。
子久:你说呢,熊?
小熊(停顿了一下,不知道是由犹豫还是思考):我一般说谎是不想让别人问“为什么”,就不想解释这个事情
我就在想,好像说谎和隐瞒总是需要理由,这站在“性善论”的角度或许合理。但是面对真实,面对真相,又何尝不需要理由呢?这种行为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总是需要一个合理的、逻辑上自洽的理由吧?是什么呢?是什么呢?
子久:嗯。若水,你要不要说说?你是看了小说的,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若水:我觉得虽然罗生门的电影拍的很有意思,但还是小说给我感觉更流畅,让人特别想往下看。特别是和其他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连着一起看,就觉得特舒服。
子久::啊懂了,他的短篇小说之间是有联系吗?
若水:没有任何联系,有的时候都觉得不像一个人写的。正因如此才香啊。
小黑:“如果沒有軟弱,哪裏來的謊言。”好像是一句台词。
子久:在哪里?我怎么好像没有看到。
小熊:我没有注意。
小黑:我忘记具体在哪里的,感觉就是有一句这个。
子久(颇作沉思):我觉得有必要深究一下。如果谎言的缘由是软弱,那软弱的源头又是什么?
小黑(讶):额…就比如那个强盗,打起架那么狼狈,所以他感到羞耻。
子久(咬定青山不放松):那么如你所言, 他的软弱就在于他感到羞耻,那羞耻的源头又是什么?
小黑:因为没有达到标准,所以才会感到羞耻吧。
子久:啊,那么,标准又从何而来呢?
小黑(似乎不愿再想了):“标准”就是与生俱来的吧。
子久:好吧,与生俱来的么,还是跟社会有一定的关系?
小黑(沉默):……
(似乎也不愿意再深究了)
子久: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樵夫最终的坦白,也是虚假的,而僧人也没有真诚……
小熊:啊?
小黑:那电影就没法拍了吧,最后都没有是一个真实的。
其实我想,也许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讨论。倘若有人智学者在这,或许可以讲讲“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撒谎?”;如果老师在这,我们对于电影和小说的语言或许可以讨论得更加深入一些。
若水:已经一点多了,我该去吃饭了。
小熊(已经吃完回来):好的。拜拜~
小黑:再见!
(若水退出会议室。)
子久:我觉得我们这次讨论得挺好,也差不多该去吃饭啦。咩和未未一直没有说话,你们有啥想说的吗?
咩:没啥。我就是来听一下大家的讨论。
未宝:我也没什么想说的。
子久:好吧。那我们下次自由社可以做什么呢?前阵子汪曾祺纪念日那天我们刚好做美食专栏,还不错。
咩:对,下回可以做“深夜食堂”。
子久:可以在线上深夜食堂,然后像今天一样做成文章。
未宝:嗯,可以。
子久:这个可以再讨论,大家先去吃饭吧。
小熊(和在旁边的Amon):拜拜
子久:拜拜各位
小黑:再见!
(小黑退出会议室。)
(小咩退出会议室。)
(小熊退出会议室。)
(子久退出会议室。)
(未宝退出会议室。)
第一幕完。
Tips:
我寻思来去,感觉这份如同剧本的对话,也有杜撰嫌疑。故大家仅供参考。
文 | 子久
图 |《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