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复工之后...
一个月长假之后,终于迎来了复工的日子。然而疫情还没结束,大部分企业却已经开始按部就班的上班。
我赶上了公司分批复工以来的第一批,由于没有小区出入证,我每天都要拜托父母出门带上我。尽管他们觉得每天载我一段路是天经地义的,但经过我的强烈要求,他们最终还是同意用“等价交换”的方式,送我上下班。等价交换就是我把工资拿出一部分当他们的福利啦。因为我坐地铁的话要至少换乘三次,父母怕我会接触更多的细菌,就想尽可能在上下班路上让我安全一点。 当然想到自己不仅掏钱弥补公司损失以外,还要让父母劳神劳力地接送,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能怪谁呢,怪疫情吧。

虽然降薪上班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第一份工作的水平,但我自己对这件事情还是挺理解的。大家都知道大环境不好,现在有份工作就已经阿弥陀佛了,没什么可挑剔的。我邻居姐姐年前辞职了,最近一次看到她还是在半个月前,憔悴了许多。倒不是因为手头不宽裕,毕竟工作这么久她还有些备用金,但那种没着没落的紧迫感,还是让她做了几天噩梦。她说她最近的状态是“积极找工作”,结果谁承想用人单位把她从15薪的管理岗一下子变成12薪的普通岗。我听了有点为她鸣不平,同时也有点庆幸自己在这期间既没有离职,也没有被老板裁掉。
这几天和群里的姐妹们聊天,话题无非是辞职、跳槽、疫情和赚钱,那些年前嚷嚷着辛苦、累、没意思的人,突然掉转态度,一个个开始正能量了起来。“通过这次疫情,我发现我们这挺好的,没降薪,还有奖金。辛苦就辛苦吧,我也不是那么怕辛苦。现在有保障的工作不多了,是吧?”然后群里的大家一起附和起来。
大概是,人只有在的更不幸的对比之中,才会有发现幸运的眼睛吧。

复工已经有三周了,和别的公司略有不同。我所在的办公地点当时被查出有确诊病例。复工第一周的时候,大家都人心惶惶,职场人几乎泡在焦虑里,但这样的情绪维持了一周也就各自和缓了。直到我部门的小设计突然发烧,大家的精神又被拉到了极点。我一直以为我是最担心的,毕竟我和他的座位面对面,但没想到的是,同样慌神的还有我的同事们。小设计感动之余还给大家发了一个感谢信息,结果我同事回他道:嗨,我们哪是担心你啊,我们是担心我们自己。
群里安静了一会,小设计出来简单客气了几句,又继续上床躺着去了。 伴随着复工而来的还有经济上的烂摊子。我和金融的朋友聊到了经济大环境,哪想到话题还没结束,她给我发了几个字:美股熔断了,卧X!
虽然我没听懂,但从她骂人的叹号里能感觉到貌似很严重的样子。 她又叽里咕噜给我发了很多的语音,我听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是她损失了一大笔钱。我替她惋惜的同时,也在黯然神伤:我和她一样的岁数,一样的身高,一样的体重。怎么我的资产连人家损失的零头都没有?—— 未解之谜,未解之谜。
真正的好姐妹是什么?是我一边念叨着亏了十几万太可惜了,告诉她这都“洒洒水”,一边嗷嗷哭着看自己的余额:17块2毛4,心想:我TM也很想有十几万可以赔啊。

复工之后我恢复了一个说好不好的习惯:喝咖啡。不喝咖啡就会没有灵感,这该死的“毛病”主要是源于我在求学时候熬夜写论文。从前和我相熟的朋友总是劝我少喝一点咖啡,不然容易骨质疏松。一语成谶,如今我三天两头腿疼腰疼,我怀疑是我咖啡不加奶的缘故。我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个女孩因为从前太拼命,而导致她每天夜里都睡不着。为什么呢?不是焦虑不是压力,就是单纯生理上的疼。这样的感觉很不巧我从2019年底经历过了,这两天也在持续。生理上的疼真的让我哼哼唧唧地度过一整晚,坐也不是,躺也不是,翻身就更不要想了。我身边的人总是和我说:你要多运动多健身。但谁能想到我也是经常去外面跑5公里的运动选手呢。久坐伤身。工作那八小时当中,屁股和椅子很少“异地”,我也为此感到忧虑:这年头,骗我工作可以,要我命不行啊。
至于我的那些朋友们,后来他们发现:咖啡果然是个好东西,并在职场大肆宣扬,还经常带着我跑遍北京各大中小型咖啡馆,甚至我出差的时候他们都要给我发消息说请我喝地道的当地特产咖啡,并矫情道:你尝尝!我们本地的咖啡!真的让我有种错觉我国遍地生产咖啡啊。此处要警告大家的是:往往我们在咖啡馆都是各自点下自己认为值得尝试的咖啡,互相品评并咕咚咕咚的牛饮一番以示满足,然后精神百倍地回去熬夜了。
瞧瞧,生活的味道都是“作”出来的。
说到味道,这是复工最惨的事情了,吃饭真的是比较纠结的问题。公司只有一个微波炉,如果带饭的话,那就要等至少一个小时才能排上队热饭。如果点外卖的话又不十分放心,所以只好选择方便食品。但是我们部门的同事还是非常注重革命友情的,今天你带个巧克力,明天我带个大苹果,后天一起定个奶茶,总之营养和美味都没落下。

不过吃饭也会吃出问题来。某天我在公司做韩式年糕的时候,上面写着为了味道更好,建议热水泡完后再用微波炉加热一下。于是我乖乖照做,把年糕放进微波炉里后就回工位上看书了,等年糕好的时候,我并没反应过来,反倒是另外一个部门的男同事几乎尖叫着打开微波炉,问:这谁的方便面啊。我惊了,赶紧跑过来说是我的。我以为我辣年糕撒了一微波炉,一边准备道歉,一边把脑袋往前凑,结果发现:没有啊。这位男同事接着问我:你把方便面放到微波炉里面,不怕方便面会在微波炉里放出毒气吗?!
还好有口罩,不然我觉得我当时憋笑的样子会特别难看。不过这位同事倒是提醒我了一件事,下次做这种东西的时候还是拿个微波用的小碗儿,毕竟不仅是为了自己健康,也是因为... ... 即使是可以微波加热的纸盒,也还是会遇到大呼小叫的同事。
利己利他罢辽。

文章停笔之前,我的一位在中学做语文老师的朋友给我发消息,问我能不能拿我的文章做课外阅读,正好他们上网课要求教师有点新花样。我说行啊,你让他们找找错别字,分分自然段,找找优美句子什么的挺好。她说不是,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样的文章分儿会给的低。 所以各位看官请听题:
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接下来她会怎么做?
(本题共10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8分)
真是气死我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