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只小乌龟引发的联想。。。
过年回趟家,忘记带小富小贵了,结果因为新冠疫情在家待了30多天,心里想着乌龟应该不吃不喝一个月没什么事吧,结果证明我想错了,小富小贵已经成标本了。连乌龟这么好养的动物,我都没能养活呀,想想以往养过的宠物,螃蟹,小鸡仔,狗狗,都没逃脱不能寿终正寝的厄运呀,除了动物,植物也七七八八养了不少,茉莉花,肉肉植物,一帆风顺,金钱叶,多到记不清了,也是没有活过一冬一夏吧,哎呀呀。
还是不要一时兴起,去养什么动物植物了,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我没有养,会不会还活的好好的呢。因为遇到了没有真心爱他们的主人,所以才死掉的吧,根本没有用心去了解过这些动植物的脾气秉性,才亲手扼杀了他们吧。对于一颗植物,一个宠物来说,我是她所在世界的统治者,然而我确实个三心二意的暴君。
大概在我的人际圈,我也是暴君吧。
不管哪种感情,都有点以自我意识为主。我以为我理解的,就是整个世界都理解的,我以为我认可的哲理,就是普遍哲理。
其实人本质上是不同大于相同吧,毕竟,我们都没有办法经历跟其他人一模一样的经历,更不能理解这些经历对于他人来说会产生什么影响。而且就算是两个人有同样的经历,也可能因为所处综合环境不同,产生不同影响。所以,我不懂你的那些弯弯绕,你不懂我的直来直去,也很正常。所以才会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同类相聚,同频共振”这种事情产生。既然有跟自己想法比较相似的,干嘛非要去挑战那些不相似的让与自己保持一致呢,是生活太没有难度么。
一个人好像毕生都在做着寻找同类的事情,似乎没有同类,就会被遗弃在宇宙以外。每个人总能在一个小的聚会中,找谈话人与自己类似的地方:一个明星,一种食物,一部电影都可以成为切入点。切入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让我觉得我不是孤独的一个人。寻找同类,是为了对抗孤独么?
人类总是脆弱到,无论喜怒哀乐,只要不是自己一个人承担,就会觉得有了指望。我爱看的那些书,也总是能让我有情感共鸣的,让我觉得这不是我这个个体独自承受的痛苦/愤怒。问了很多朋友,也是这样,能让我们笑的,也是普遍的快乐,是你说的笑话我也理解那种快乐,冷笑话也都是笑话吧,如果没人理解,有什么意义。不被理解的人不都被称为疯子了么,哥白尼可是被活活烧死的吧。
寻找同类并不容易,因为同类并不多,而且存在表同质不同的危险性。就像猫科动物的老虎跟猫,刚生出来看着不都差不多。寻找同类是为了完成人的深层次需求——感情、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说到底每个人都是有社会属性的人,谁不是他人的父母,子女,丈夫,妻子。
但无论是有多少与你相似的同类,有多大程度与你相似的同类,都没有办法抵抗孤独,抵抗人生某一瞬间的无意义感。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由无数个变化的瞬间构成,而在这无数个瞬间,人的思想波动又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敢保证你上一秒的不孤独,能持续到下一秒?
刻意寻求同类是毫无必要的,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理解每个同类,尊重不同类。精简缩小同类圈,拓深理解程度,因为此刻找到的同类,未必在未来就是同类,而过去不同的,可能现在已经相同。
人本来就是独立的完整的个体,是一个完善了的复杂巨系统存在体。就像世界上任何独立存在事物一样。有没有人理解,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本来就完善的整体,需要刻意寻求理解么。不断完善,修复自己的bug,升级内在系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