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一个普通文艺青年的一生

利用碎片时间读了下《浮生六记》,一本穿越时空的浓缩版日记。
作者沈复既不是以科举考取功名的高材生,也不是引领时代风骚的名人大V。
他只是清代的一个普通文人,懂点生活的文艺青年。
如果不是有几卷文字残存下来,他和那些无数的普通读书人没有任何区别。
▼▼
对于沈复和《浮生六记》,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但是拎出这篇《童趣》,很多人肯定记忆犹新。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篇中学课文就选自《浮生六记》的《闲情记趣》一卷。
这本书虽然是文言文,但是读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毕竟它只是生活记录,而非什么学术文献。
▼▼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六记》中“浮生”两个字就出自这里。
而六记指的是沈复记叙自己一生的六个部分,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其中《浪游记快》、《养生记道》两卷已经遗失,市面上关于这两卷的内容,已证实是由民国时期的文人杜撰的。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有关沈复妻子陈芸(芸娘)的所有片段。
▼▼
芸娘是沈复的表姐,和沈复少年相识,青梅竹马。
她四岁丧父、家徒四壁,靠着娴熟的女工养活自己和母弟三人。

虽然没能上学读书,但她非常聪慧,幼年通过别人口授就能背诵《琵琶行》,也是以此为基础开始认字。
等到嫁给沈复之后,已经可以一起谈诗论文了,后来还作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种句子。
▼▼
夫妻俩少年时情投意合,结婚后更是你侬我侬,原文为证:
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除了没羞没臊的闺中生活,夫妻两人还经常一起谈古论今、观景对饮。

能一起聊唐诗宋词、两汉文赋,也能聊生活礼节、饮食起居。
芸娘启蒙“老师”是白居易,喜欢的诗人是李白,同时丈夫字三白,于是沈复曾笑说“芸娘和白字真有缘啊”,芸娘机趣,答“与白字有缘,恐怕以后要白字连篇了”。
▼▼
芸娘由于儿时家贫,喜欢吃臭豆腐,而沈复最厌恶臭豆腐。
夫妻两人以狗吃屎、屎壳郎团粪互相开玩笑,后来沈复也开始喜欢吃臭豆腐了,感叹说“一开始不喜欢,后来又喜欢,真是难理解啊”。芸回答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芸与丈夫一起外出避暑游玩,白天吃着农家菜赏菊,晚上一起月光下对酌。芸说着“以后和夫君在这里盖房种菜,男画女绣为生”的愿景,还说“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

两人一起讨论盆栽插花、谈论如何做昆虫标本。一起和朋友游园聚会,饮酒作诗。
离家不远的地方办庙会,女子不能去,于是芸穿丈夫的衣服女扮男装去参加,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笑,被问到就说是丈夫表弟,还与主办的女家属造成误会,后来揭破身份,转怒为欢。
▼▼
芸在丈夫的大家庭里,早晚侍奉公婆、对下人友好,丈夫兄弟娶亲送出自己喜欢的首饰,于姑婆间受了委曲也尽量隐忍求全。
为了安稳的生活不断默默付出,就像沈复形容说“纤悉无怨尤”。
后来因为不拘世俗帮丈夫纳妾,引起公婆不悦,纳妾不成,自己也伤心不已。
丈夫替朋友作保,结果朋友跑路了,导致自己负债累累,被父亲赶出家门避债。
之后就开始了两人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生活。
芸体弱有病,又因为生活穷困不肯就医问药,加上纳妾一事未成,始终积郁,终于在陪伴沈复23年后撒手人寰。
临终前芸还倾力为丈夫着想,原文为证:
妾若稍有生机—线,断不敢惊君听闻。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无日矣.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如无力携妾骸骨归,不妨暂居于此,待君将来可耳。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
▼▼
芸临终执丈夫手,断续叠言“来世”二字,让人想起两人也曾一起讨论来世今生的话题。
沈复言“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芸娘答“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芸娘大概未昧今生,只可惜今生太短。沈复自责忿恨不已,但也只能寄情来世。
芸娘刚去世时,时人迷信有回魂的说法,并告诉沈复回魂不利生人,应尽量回避。
沈复痴心不昧,寄希望再见妻魂,原文为证:
余乃张灯入室,见铺设宛然而音容已杳,不禁心伤泪涌。又恐泪眼模糊,失所欲见,忍泪睁目,坐床而待。抚其所遗旧服,香泽犹存,不觉柔肠寸断,冥然昏去。
后来沈复自责有负闺中良友,并“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做前车之鉴。”
可感其失妻音容,肝肠寸断,绵绵遗恨,此生无极。
▼▼
看芸娘的一生,既觉得她可爱,又为她觉得可惜。
可爱在聪颖率真、蕙质兰心,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个了不起的妻子。
可惜的是很难在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保全自己。
父权的背景意味着,芸娘在家里受了委屈,丈夫更多的只能服从父母,而不能给予庇护。
男权的背景意味着,芸娘要以丈夫为中心,妻子只是丈夫的附属品。
即便沈复对她情深,但还是会在外浪游嫖妓而不时的忽视她的存在,因为那在封建社会是合情合理的。
▼▼
再看沈复,绝对是所有文艺青年的前车之鉴。
没有功名没有正经营生,赏风花雪月有余,顾柴米油盐不足。
可是芸娘喜欢他的真性情,且与之情投意合、互为知己。宁愿和他布衣饭菜、安于贫贱。
对沈复来说,得妻如芸娘,肯定是死而无憾了。
对芸娘来说,不知道该为她能与知己相携一生而庆幸,还是该为她没能被悉心照顾周全而惋惜。
或许不应该替他们想这么多,虽欢娱易过,但他们毕竟都活的真实。
▼▼
林语堂称赞芸娘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我了解的文学作品里的女性不太多,其中有一人让我觉得与芸娘相似,且能与之媲美,就是《天龙八部》里的阿朱。
他们都是率真情笃的传统女性,且又都不拒格套、独抒灵性。

阿朱被乔峰错手打死,一句“塞上牛羊空许约”让很多人心碎不已。
芸娘受时代背景倾轧,加上体弱和生活困顿,中道离世。
昔日所言“买屋种菜,男画女绣”也终成泡影。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以后再读《浮生六记》,就读《闺房记乐》一记也就够了。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干脆搞文艺(ID: WangYuYu_WYY),一个有关书影音、摄影等文艺内容的阵地。
-
昕林漫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06 20: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