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好好经营身边的关系

之前有客户在做情感咨询时,说自己追求女生时只在约会对方时才会频繁联络对方,平时跟对方的互动比较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很挫败。
当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只是跟他简单做了个比喻。
就好像有人跟你推荐一件产品,这人只在自己需要销售产品时才联系你,平时对你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你觉得自己会购买他的产品吗?
他说不会,然后自己转念一想,就恍然大悟了。
如果平时没有跟对方保持互动,做情感投资,关键时刻,对方怎么可能买账呢?
想到之前跟一位老师聊天,她说很多人都把营销的顺序搞反了,她是这么解释的:
何谓营销,拆分开来,营指经营关系,而销是指对方有需求时第一时间想到你。
要想销达成,前期需要经营关系。
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希望快速达成”销”的目的,而忘记和忽视了”经营关系”的重要过程和环节。

就好像有人在手机上群发广告,很多人会反感的原因。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跟你之间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却在直接向你兜售产品,这是让我们排斥的根源所在。
当然,我这里提到的广告,特指的是直接促成行动的广告,比如优惠价格、满减等促销手段的那一类销售广告,而不是增加用户认知和培养情感的品牌广告。
(大家如果想详细了解销售广告和品牌广告的区别,可以去看叶小鱼老师的《文案变现》一书,里面有详细阐述。)
认知就是增进你对它的了解,知道它是什么,做什么的,在我看来这像是一种产品的现实物质价值,它能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实现哪些功能。
而情感就是培养你对它的感情,比如喜欢这个品牌或产品,毕竟人都是喜欢才购买,但是品牌满足你的情感不只“喜欢”这一项,还有其他的方面,这些像是一种心理需求。
在认知和情感的双重推动之下,最后才产生销售这一行为。
这么分析之后,我越来越明白,为什么销售最终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个人。
首先让别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售卖的可能是有形的产品、无形的服务,或者其他等等)。
然后在与对方的互动之中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基础,互动的过程中既有价值的提供,也有情感的连接,然后再顺其自然的达成销售。

似乎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遵循这一逻辑。
就像叶小鱼老师在书中举的例子:
谈恋爱,先让对方对你有一定的认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品性如何,然后再在联系互动中建立一定的情感,最后才确定男女朋友的关系。
所以,经营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在生活中往往又是不被我们所重视的。
怎么经营关系,是学问,要用心,同时也是个技术活,要用脑。
以心换心,走进对方的内心,同时与对方的相处也要讲究技巧,因为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的,需要对方的回应。
NLP十二条前提假设里有一条: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没有回应的沟通则是无效沟通,这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试想一想,你身边但凡关系不错的人,是不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很畅通,最起码两人之间有坦诚交流的机会。
也许我们并非没有经营关系,比如我们会很小心的处理工作关系、客户关系,但是会忽略家庭关系,比如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经营。
最近新闻上频频爆出的多少夫妻因为疫情隔离在家矛盾激发,正是如此。这提醒我们要好好经营生命中的重要关系。
人是在关系中成长的,我们需要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再从社会回归家庭,请好好经营并珍惜你身边的那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