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性这个身份,你受到过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查看话题 >妇女节特刊:“弱者”是怎样炼成的?

也许人类不应该有庆幸。
因为悲剧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
“我很幸运/很强势/是上等人/很注意安全,所以不会遭遇这种事。”
“如果ta如何如何,ta就不会遭遇这种事。”
首先,悲剧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差别的。在这次疫情中就更容易体会到这点: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疾病不会因为你有钱有势就额外开恩。
其次,只要有任何一点情绪将我们与受害者割裂,黑暗就更深了一分。任何一位受害者,可能不是完美的,但都是无罪的。
明白这一点之后,就会对近些年发生的事情更加疑惑: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不能跑?为什么加害者逍遥法外,受害者以死谢罪?
因为他们是“弱者”。
强权世界里的强者和弱者
将“弱者”打上引号,是因为在笔者这里,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词语。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只能就某方面谈论强弱,何谈“强者”和“弱者”?
妇女节,想从一句老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谈起。
“女子本弱”不论说的是体力的弱,还是其他方面的弱,都是一个迷惑评价。
笔者经常提及“社会构建性别”的理论:性别差异本来就是长期社会分工+强权需求塑造的。就算被塑造了几千年,体力里面也是男性爆发力更好,女性耐力更好,如何比较?更何况体力的个体差异远远大于任一性别的集体差异。而且如今,体力差异也早已不是影响社会不公平的决定性因素。其他方面自不必说。
“为母则刚”听起来像赞美,但联系前半句,似乎“刚”才能被赞美,成为母亲才能被赞美。这句话是对母性而非女性的赞美,更是一种牺牲的诱导。
因为女性的价值难道只有繁衍么?把母性从女性中割裂出来,这个视角是物化的。在被赞美、被定义的“刚”背后的牺牲,在不被赞美、被定义的“弱”背后的牺牲,可能因为这种偏激的视角,就同时被抹去了。女性得牌坊,强权得实惠,这个基础上,是否被赞美并没有本质差别。
我们不需要被定义的强弱。做自己,就值得被赞美。

其实在当下的舆论环境里,男权观点已无法明目张胆招摇过市,但强权观点依然大行其道。什么“弱肉强食”啦,“做人不狠地位不稳”啦,这些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话术,都很典型地展现了这个强权社会的诸多侧面。
是的,我们处于一个如假包换的强权社会——男权只是它的组成部分(链接:让光环瓦解:性侵和权力有关,男权是强权的组成部分)。它崇尚上位,抛高踩低,迷信金钱和权力的力量,“捞一把就走”的快时尚、网红经济大行其道。虽催生了许多流量,但整体有一种审美倦怠:真正深刻的内容似乎不适用于这些快速变现的平台,多数爆品既肤浅无心,又浪费资源。
与这种浪费对应的,是经济下滑导致市场总量的贫瘠:人们比起创造更多的资源,更愿意争抢有限的资源,比起蓝海更痴迷红海。
在这种情境下,上述的“弱肉强食论”当然是有用的。强权文化粗暴地用“掌握权力与否”划分了强者和弱者,将人与人的关系定义为压榨与服从。

问题在哪里
童星Ricky Garcia面对迪士尼,张紫妍面对韩国财阀固然无力反抗,但包丽、具荷拉、林奕含们面对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实力或名气根本不如她们的人!),竟然也无法保全自己,这着实诡异。
因为男权和强权的诉求是一致的,畸变为一场大型PUA。掌权者即是强者,恶人即是强者,小白兔被饿狼教导不要有反抗能力。他们不把人当作人,物化别人也物化自己,把自己当枪把对方当靶子,妄想拿他人的痛苦排解自己的空虚。这种“出人头地就能为所欲为”的氛围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受害者即使逃得过这个恶人,也逃不过强权文化的巨大阴影。源源不断的恐惧与绝望,让他们无法不斯德哥尔摩,最后自我归罪,放弃挣扎。
很多受害者都是怀抱着对流言的恐惧才没有退路。
他们被杀死了两次。被伤害时杀死了一次,又被无法反抗的绝望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经常在想,我们的文化是怎样让上位者和奴役者抱持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在心。
也许伦理、道德和法律,束缚力最强的的确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那些无可名状的羞耻,甚至大过恐惧,以杀人不见血的方式渗透我们的身体。
越接近权力中心的人,影响力越大,就越可能改变规则的执行状态。我们无法从源头处了解规则,才会无能为力、如履薄冰,他们却视之如常,不太有所谓。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呢?
我们要去遵守的,其实不是那些为束缚天性所制定的世俗规则,而是永恒的规律:内心的道德准则,以及头顶的星空。那些双标的,上位者得好处、我们得牌坊的规则,不要也罢。
时逢幻世,接近权力中心并不等于奉天承运。如果被眼前的巨大能量蒙蔽,以为接近它等于拥有它,更易被席卷而去。我们最被束缚,但也只是世俗的束缚,我们的心可以更简单和清明。明白只有遵守天道的人,才最能在这种浩荡无情中存活下来。
其实上位者才应该觉得羞耻和恐惧。对那些用惯了PUA技法的人,我只想说,你用的是什么招式,收获的就是什么货色。在压迫中得到心不甘情不愿的服从,在掌控中得到行尸走肉。
但只有细心浇灌才会收获玫瑰。假意是得不到真爱的,也得不到想要的任何。果报的阴云已在头顶积聚。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即使在爱里,你也是自由的
所以去PUA和被PUA,都令人感觉扼腕。难道不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样子吗?
我们的年轻人,到底生活在怎样一个贫瘠的环境里啊。
情感泡沫满天飞的情况下,真实的爱依旧被羞于谈论,被懒于执行。肤浅自保、利益交换的感情模式(能诚实一点别打着爱的旗号吗?)适合合作,但爱的哲学本质,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已经少有人愿在苦痛中探询。
这一代人的长辈,许多更是从极端贫瘠、拒绝个人情感的时代成长起来。多少人无法把控人生就来把控孩子,这样的恐惧和暴力积累下去,带来更深的原罪。
继续上溯,我们的国度是拒绝个性自由的。或者说国家机器就必然和个性自由相违背——因为它产生于国家管理的需求,并不致力于让大家状态更好。所以大部分时候,人们在强权的笼罩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消灭鲜活率真的情感表达,便于管理——行尸走肉有什么不好管理的?一起狂欢吧!

而爱是人类最有代表性的情感表达。不同于喜怒哀乐可以按特定表达方式归类,爱更复杂和饱满。可以说爱特别具有能动性,特别个性自由——我不支持任何对爱的定义。没人能归类它,正如同没人能驯服它。
将爱关起来、抽取情感、改造形质——或许能够拥有快感,但从动念占有的一刻起,爱就彻底失去了。
因为爱天然具有反抗性。爱属于自由。
爱没法证明也没法证伪,只能自证。但作为主体的“你”必须足够自由。
爱是什么?
你认为是爱的时候,就是了。

想到某个夏天。怕热,尽量往短里穿。
被问:还是穿长点吧,比较安全?
理解这种好心。但逻辑是有问题的。
我为什么要为了让傻X不招惹我,放弃穿短打穿性感的权利?
上次被骚扰时穿的可是厚毛衣。
被骚扰觉得恶心愤怒,但不会害怕。并不影响自我认知,并不动摇我的意志。也不会改变穿衣风格。
应该害怕的是他们。精神猥琐身体无能,没有力量去获得用正常方式触碰女性的权利。
说实话我都不太介意走光。不会故意走光,但更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去注意这些傻X。会把时间精力花在喜欢的健身上,让自己无论怎样都美。
也不会把时间精力花在最热的夏天,找一条长袖长裤上面。
千万不要害怕忤逆谁。不要被压迫而不自知。
也不要害怕被荡妇羞辱之类。
我觉得我是天使,你就羞辱不了我。
我觉得我就是荡妇,你也不能逼迫和利用我的贞洁。
牌坊是为了谁,甩开甩开~

爱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愿我们都能拥有不被定义的自由。
相关链接: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圆滚滚和胖墩墩”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Q0ODg1Nw==&mid=2648259732&idx=1&sn=336c010d81e151f567a43e9e904ed2e0&chksm=875dcbe2b02a42f4fab21dec15bee4a355636330dedf20c9e3402f04f9a7721fb17296ba1eb2#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