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时代的创意科技价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guihuazhongguo)。
“规划中国”是由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http://www.china-up.com)主办的集微博、微信、播客等新一代移动媒体于一身的互动平台。
文化与旅游,从来彼此交融,密不可分。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意味着新的产业定义与发展目标形成。旅游将在深层次注入文化的内涵,文化产业也将进一步开发旅游这一表现与传播形式。在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与文旅的结合,将催生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推动城市文化基因的彰显和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
1 创意科技为城市讲述文旅新故事
旅游业是一个营造体验的行业,已经到了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行为旨在满足与提升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需求。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内容也不再只是去景点游览、餐饮、住宿、交通,有本地特色的差异化文化体验项目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成为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吸引物。
因此,如今的旅游城市,进入了用文化体验赢得市场的新阶段。而在未来,每一座旅游城市除了应当拥有一个独具辨识度的文化内核之外,还应同时运用最适合的、甚至是组合式的营销形式,将自己的故事传播出去,收获品牌与商业的双重效益。
在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快速驱动下,旅游城市或景区也引入了更具创意的数字技术工具,设计更具互动性的游赏内容,为旅游者提供更有沉浸感的体验。
“麦肯锡近年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从购买商品转向经历体验,人们不再执着于拥有多少物品,而更加看重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本身。 ”
“在我们看来,与其说‘沉浸式’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不如说它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和叙事哲学。因而它的影响力不会仅仅局限在娱乐产业,还会渗透进教育、新闻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来源:《2019 全球沉浸式设计产业发展报告》, NextScene)

为旅游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Sabre在2017年发布了一份报告,AR、VR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神经界面、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共同组成影响旅游行业的九大新兴科技。
相比之下,AR与VR是先一步为市场所成熟应用的技术。以VR技术为例,VR具有非常强的媒介融合特征,并且能够让人在最小使用空间范围内、通过简易轻便的产品进入具有逼真沉浸感的世界,还可以在场景中与场景内容互动。
自2016年——所谓的“VR元年”以来,旅游行业成为VR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技术的成熟与资本的助推使VR得以在一次旅游行为的全流程中进行应用——从目的地虚拟游览、酒店预订到目的地现场创意观光。而更多的数字多媒体技术也相应转化为具有各自优势的产品与消费项目。有些产品与项目本身已经成为了IP,更多的是在生动地帮助城市讲述故事、积累故事,为孵化IP贡献有效的价值。




在中欧合作的框架下,通过借鉴欧洲文化之都发展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中规院以“文化+科技”为重要发展路径,在景德镇市通过“数字景德镇”项目,致力于将景德镇打造为数字时代的中国文化典范城市。
“数字景德镇”立足于信息时代对城市文化基因的挖掘,将以数字全息展示技术为核心,将交互式数字技术与景德镇丰富的陶文化历史、文创资源相结合,推进全域数字博物馆、陶瓷大数据及文创共享及租赁服务平台等。通过在地的数字化文创的内容生产与运营,打造瓷都新文创品牌,形成互联网时代景德镇范式的IP模式。这将实现城市全域数字化,推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时期实现文化的永续发展。
中规院信息中心已经开发了基于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瓷之源数字平台,并在港深双年展进行了VR展示。


在今年,中规院将在景德镇的红房子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城市级新文创空间,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主题文化活动。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建筑所与荷兰KAAN建筑事务所将联合进行红房子的建筑设计,院信息中心与北京公司新技术中心将共同承担数字化展示和运营工作。

2 创意科技为文旅市场创造新产品
文化是科技的有力推手。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被誉为“科技盛宴”,各个国家馆运用前沿高科技与空间环境设计结合的手法,为观众带来了艺术化、具有想象力的生动体验。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一次带领中国数字多媒体技术进入综合设计新时代的重要事件。它也让中国的大众消费者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奔赴了一次新颖的文化旅游。
36氪曾在2018年9月发表了一篇探讨沉浸式体验与线下娱乐未来市场空间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2017~2018年是国内线下沉浸式娱乐爆发的一年。虽然刚刚起步,但和三年前相比增长了几十倍,并依然是一个风口。文旅景区是最大的一块落地市场。作者认为,沉浸式体验消费如今能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市场认知与欢迎,在日本的teamLab等国外优秀IP产品公司近年来的普及教育之前,是这次世博会为大众打开了眼界,为市场认知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科技是文化的创新语言。“沉浸感”本来是描述一种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仅仅是善于运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个故事,便可以营造出这种语言文字描述不了的感受。而科技能够扩展“沉浸感”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边界。数字多媒体技术以其核心特征——虚拟性形成了视觉性、体验性、互动性以及融合性。在数字媒体、大众媒体时代,这些属性形成了更准确、高效、有趣甚至有意义的传播、交流语言。这甚至为“讲故事”这件事从崭新的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多媒体’一词源于英文单词 multimedia,由 multiple(多的,复数的)和 media(媒体的复数形式)两个单词组成。1967年,美国 CHS 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发表了一份关于 EVR(电子录像)的商品计划,首次提出‘新媒体’(new media)一词,其实际含义与‘多媒体’相同。”
“‘数字多媒体技术’概念,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是‘新媒体’的一种形式,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储存等综合加工处理和管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进行表现,最终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一体化技术。”
(来源:《数字多媒体技术在中国售楼处中的设计应用研究——以鲁能集团北京售楼处为例》)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在多个章节中提到了旅游与科学技术、文化创意、数字文化产业等关键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是升级旅游产业、提高旅游质量的景区新体验模式,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的发展是推动旅游娱乐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是由原国家旅游局、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文化部进行牵头管理的旅游产业升级事务。
仲量联行与第一财经的“新文旅时代”战略合作项目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将“人性化体验”与“数字化驱动”列为未来评价文旅项目竞争力6项指标中的前二项。而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对应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产品驾轻就熟,例如建筑灯光秀、喷泉秀、全息演艺以及夜游就是受到景区欢迎的几大代表性体验产品,将城市的故事与艺术设计与实地现场巧妙融合。传统博物馆也越来越多地加入科技元素,消除“只可远观”的距离感,更积极地邀请参观者参与互动。



3 创意科技为文旅行业提出新命题
科技与创意能够超越空间与时间的维度,打破静态的资源性体验限制。当与相应的设备结合,数字多媒体科技本身便能够摆脱任何场地的局限,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而当它们与现实场地场景结合,便能够让空间环境“活”起来,连通现在与过去,将城市的记忆与情感释放。
基于场地打造科技与创意的体验,也是近年来城市存量空间进行活化、市场创新的新出路。公共空间的社交人气被带动起来,更具有表现力,运行更高效并产生效益。而科技和创意共同创造出的新体验产品,能够丰富旅游消费的形式,将本地特色文化进行更多样性的转化,并延伸文化消费的链条。这样具有融合元素的项目,还可以向着在多层面起到示范作用的名片方向进行打造。

科技是智慧城市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智慧城市在经历了初期的科技应用与数据管理的建设阶段后,已经提出建设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升级需求。文化旅游便是人文型智慧城市在精神消费与享受层面的主要抓手。人文型智慧城市需要依靠科技将文化内容与人文关怀体现于文化消费中。一座人文型智慧城市,历史是灵魂之源,文化是精神内涵,科技是基础工具,旅游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语言,而创意便是进行统合设计的智力要素。创意能够为旅游城市增添魅力与竞争力,最终为人们带来美好与幸福。
在讲好一座城市独特的故事时,如何运用科技去与文化、与审美进行结合,并起到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是回归到了科技与人性的关系这一普遍问题。在物质世界中,科技在兴盛之后的一个阶段往往会带来对其的滥用。科技的发展总要经过一个周期,才能与精神文化进行真善美的融合,进入更理性、更智慧、更好地满足人们情感的阶段。
于是,科技以人为本,实际上说的便是为人的感受、感情服务。科技,需要关照人的感受,满足人的审美,传递有价值的内容——那些储存了人们共同的记忆、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情感、实现了人们共同的愿景的内容。这正是身处文化旅游行业以及科技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需要进行思考与真正实践的必修课。
“我们深知‘沉浸式体验’不仅仅只是一个市场营销的噱头,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背后蕴含的设计思维和叙事哲学上的革新,以及这类叙事方式本身所包含的独特的人文个体关怀。”
(来源:《2019 全球沉浸式设计产业发展报告》, NextScene)
参考文章:
•新文旅时代:消费升级与去地产趋势下的产业创新发展 仲量联行
•迷幻科技感!14场世界顶级的炫酷灯光秀,为城市的夜晚加层滤镜!
•https://www.dubaifestivalcity.com/en/enjoy/imagine
•「沉浸式体验」线下正当时,未来20年商场、游乐园会是什么样? | 36氪新风向
作者简介:
李青 文旅IP创意咨询专家
李昊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新技术研发与转化中心 高级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