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去年拿着walkman听歌被老板吐槽“古法听歌”
现在想听歌找歌挺容易的,本来是个好事,但是对于我这种有情节的人来说有点发难。如果跟大部分人一样一键找歌一键听歌,就像是丢掉了一个爱好一样;如果想找回一点仪式感,绕一点弯路去做本质上一样的事,这样不光是别人,就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煞有介事。
这跟现在有汽车了还是喜欢骑自行车不是一回事,选择开车本质是要省力省时,选择骑车则是锻炼和兜风。但是不管我用什么方法听歌,本质当然都是听歌,所以我理解老板吐槽我的原因,流媒体多好,音质也大差不差,有捷径不走,去花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是不是日子过傻了啊?
可是有的人(比如我)真的从以前那种找歌听歌分享歌的行为中收获了很多快乐,还交到了好朋友,一直玩到现在。
其实初中第一个挚友是因为同听后街男孩结识的,当时身边没什么人把找歌当作十分重要的事,所以当彼此知道对方都是专门去商店淘碟才听上这些歌时,就知道谈得来。后来相处发现他确实是我最合得来的朋友。
十年前很多好歌是不花精力找就不知道的,一旦找到可以很自豪得和朋友说 “我找到了一首很棒的歌!”,然而现在流媒体上遇到喜欢的歌想分享,一看到下面翻不完的评论就会失落。带来快乐的事情如今变得如此简单甚至小题大做,感觉心里的游乐园空了。准确地说是干扰,以前和现在做的事情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现实会诱导你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了。
所以我开始把玩专门的音乐播放器、找高音质的资源,企图找回听音乐的仪式感。但是找不回来啦,现在歌就真的只是歌了,普通人想在音乐中找一片自己的世界确实变难了。如今似乎只剩听现场这一种方式了。
嗯可能我想多了,主要还是因为以前内心比较容易满足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