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培养的秘笈
今天不算颓废,好好工作、认真干家务、晚上有了闲暇时间看书学习。
今天能够静下心来看大陆老师的数学学习课程,正好顺便记录一下。
1. 背景知识
皮亚杰将世界上的知识分为3类,社会性知识、物理性知识和逻辑思维知识。其中,数理逻辑知识是无法通过灌输与观察获得的,它是内源性知识,是由内心生成,而无非被传递。Kamii博士进一步说过:“数理逻辑知识就如同道德自律的获得一样,都是他们从与环境互动中,由内心所建构而成的,而不是从外部直接获得的。” 我们需要理解数学的本质是有关于关系的学科,是紧紧围绕事物抽象本质,围绕数量关系展开的学科。
2. 教学或辅导是一个交互的过程
数学的思维是需要通过分解目标,向儿童提问,与之互动,引发他思考的过程中渐渐树立的。当人脑只是在被动接受时,整个过程中的思维是僵化,处于记忆状态;如果人脑接受到了在合理范围内的问题,思维就会象齿轮一样运转起来,儿童一旦能够通过已有的经验去回答问题,他们就获得了进一步思考的动力,正是因为这样的原理,数学的教学,秘笈所在,就是你要通过层层推进,让儿童的思维齿轮不断在运转,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思维的目的。

3. 辅导例子:教你如何教会孩子

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孩子分成:天上,地上,水里,孩子看上去懂了,但是换一些东西,又没有思路去分类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建立孩子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学思维。
相信家长们对于怎么分成三类或两类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如何在不告诉孩子答案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自己可以理解如何分类,以及进阶一点,进一步理解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获得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
首先:分类建立在察觉事物相关性基础上,要能够找出相同点。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任意观察两样事物,让儿童说说看到了哪些相同点或不同点。
第二步:一旦孩子能够描述出相同点,就让孩子去找其他与之匹配的。比如孩子说相同点都是“交通工具”,那么请他找其他也是交通工具的事物。如果孩子说的是不同点,比如他说“一个天上飞的,一个不是天上飞的”,找出其他有没有也是天上飞的。根据这题对应的年龄段来讲,一般我们认为让孩子找正向的比较有效(也就是“天上飞的”还有哪些)。经典皮亚杰实验,结论是反向思维在前运算时期孩子较难掌握,比如“不是天上飞的”。
以上两步,目的是启发孩子先考虑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点。
第第三步:很重要的是,根据某一个我们确定的类别,去启发孩子找与之相关的类别。比如当孩子先确定了“交通工具”这个类别的时候,我们不要引导孩子想“天上、地下”,而要引导孩子想:这些都是交通工具,那你看看其余那些有什么共同点?这个是在引导孩子用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如他说:都是生物,或者动物,或者有生命的……等等描述。这样自然会形成类别的划分。如果孩子通过第一步概括出的类别描述是“天上飞的”,那么我们会问:除了天上的,还有什么地方的?是让他进行联想,在“天上的”这个类别上做关联性发散,他会想到地上,然后重复第二步,最后会余下既不是天上也不是地上,请孩子进行归纳,导出水里的。
以上三步:找相同或不同 - 匹配 - 归纳,可以重复进行。如果都掌握,我们可以再发散,考虑其他分类标准。实际上这题没有标准答案,比如两类,我们也可以分为天上飞的和不是天上飞的,是与否的二分法可以产生许多分类方法。
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讲,“怎么让孩子找到三个类别或两个类别,如何去区分类别,或进行概括归纳”,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培养的能力,掌握这些能力,才能在众多分类题中游刃有余。
而要孩子理解掌握可以有不同分类标准,则有助于他们解答以后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因为灵活的分类能力是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技巧之一,由此可以生成很多策略。
同时家长不能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而且要耐心地启发他思考。(这句话是对我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