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之旅: D6 棉花堡
当天晚上住在棉花堡景区脚下,次日醒来早早就要去棉花堡。
棉花堡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如此可爱的名字,源自其外形像铺满棉花的城堡。所谓“棉花”,就是泉水从山顶往下流,所经之处历经千百年钙化沉淀,形成层层相叠的半圆形白色天然石灰岩阶梯,所以土耳其人叫它“棉花堡”。

来土耳其快一周的时间,几乎没下雨,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棉花堡露天的,我怕太阳晒,所以当天里一层外一层的,顶着炎炎烈日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
棉花堡上的温泉是不收费的,所以来此泡温泉的游人络绎不绝,尤其是俄罗斯人。
一段时间的高温不雨,棉花堡上那个风景照片上看起来很美的蓝色的水,此时此刻又和图兹湖一样,偏向干旱,所以整个棉花堡看过去白花花一片,就像雪地一般。




梯田般的水池大部分都干了,有些地方又很难挪过去,所以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几个比较容易驻足的水潭里,白皮肤金头发的欧美人甚多,他们男人穿着一条短裤、女人穿着比基尼,肆意地享受着太阳的光辉照耀,显得我们几个包裹得像粽子一样,穿插在当中的几个亚洲面孔特别奇葩。






进入浴场,一定要赤脚,以防鞋底磨损棉花堡的石灰岩。大家都在下温泉之前,把鞋子都拖了。
但是这个“雪地”踩上去并不光滑,甚至有点举步维艰。因为赤脚接触到的都是凹凸不平的硬面,夹杂着很多小石子,一开始真的好不习惯,很痛很痛。但为了保护这片大自然的礼物,多数游人还是把它当成是免费的脚底按摩了。




那棉花一般的石面,摸起来其实就是石头的触感,有时候我们会坐在梯田的沟渠上,让脚伸进流淌的小溪,感受这些矿物质水的冲刷,但终究因为人太多,太阳暴晒,经受不住挪地方。

通说这些温泉水温终年保持在36到38摄氏度,水的酸碱值大概6左右。据科学鉴定,泉水富含钙、镁等矿物质,以每秒400公升的速度流动,不但对风湿、皮肤病、妇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经衰弱等有神奇疗效,泉水还可饮用。但我一想到那么多人把脚伸进去洗,就完全没了喝的欲望。
温泉附近,就有一个小古国的遗址—— 希拉波利斯古城



希拉波利斯古城遗址,是古希腊城邦的残余势力兴建的一个小国。在罗马帝国,已作为几代皇帝的海滩王室选择。随着贵宾和朝圣者大量涌入,这座城市继续扩大,宽阔的街道、影剧院、公共浴池、温泉等辉煌一时。但很遗憾,在17世纪,一场大地震将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夷为平地。
如今我们只能从断壁残垣中寻找当年古城的辉煌了 ,比如大浴场、竞技场、街道、大剧场和古坟场等残垣断壁。

比较记忆深刻是,在一座小山丘上,沉睡着一座非常古老的罗马风格的圆形剧场。


剧场借着山的倾斜坡度建造,入口在山丘高处,从外面看貌似只是一段残破的城墙,很难一窥芳容,非常容易被人忽略。

而进了入口以后,眼前别有洞天的景象则令人动容:阶梯向山下挥洒成完美的半圆形,螺旋的线条让剧场像随时都会旋转着飞起来。中央舞台上还保留着精美的神像雕塑,让人不禁浮想起在这里欣赏古希腊歌剧的梦幻景象。


棉花堡的行程结束后,我们开车驱往一座爱琴海边, 土耳其的第三大都市城市伊兹密尔。
到达伊兹密尔的时候,差不多当地下午4点多了,临近黄昏。
我们随意在酒店吃了晚餐,然后跑出去。酒店门外就是爱琴海,湛蓝湛蓝的海面,柔和舒适的海风,不远处还能看见军舰、土耳其国旗。




青山碧水映衬着棕榈树下宽阔的海滨大道,爱琴海泛起微澜,拍打着长长的海堤,一群群海鸥飞掠于浪花之间,水天相接,景色美不胜收
沿着海滨路一直走,还会发现海边停泊着许多船只,有些人直接是住在穿上,在岸上开火做饭。










小城弥漫着安详静谧的气息,人不多,肉眼所见处最高的大楼估计就是我们的酒店了。






夜幕降临,海岸不远的对岸星星点点,据说那个城就是希腊了。

当晚就在爱琴海边入住。


晚安,伊兹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