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次,去做喜欢的事情
这几天,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面的情节,让我深受感动。在这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是啊,如果人生毫无目标,每天做着事情都不知道为了什么,那么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而努力,那么这样的努力效果又怎么会好呢?
电影中,郑超饰演的父亲马浩文,一直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抛弃,不放弃。他相信孩子们只有对做得事情有兴趣,孩子们才能做得更好、最好。
其实不只是对于孩子们,对于我们,其实都一样。
这种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我们大部分人,最终还是像电影中的教导主任要求的一样,为了所谓的名校,为了所谓的成绩和名誉,最终选择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以前也是这样的选择,所以,看了这部电影之时,我才觉得那么的痛心。
我一直都很喜欢文科的东西。
高中的时候,为了考取所谓的名校,几乎身边的所有的老师都和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学习理科。因为学习理科更容易报考名校,一本分数线更低,招收人数更多,上大学上名校也更容易。所以,在这样的氛围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几乎所有成绩好点的人,大家都报了理科。
那时候的文科,正如我们的老师说的一样,除非你理科真的学不下去了,看到理科就想吐了,你的理科已经没救了,你再想着报文科吧。
老师和学校也不只是说说而已,在师资和条件的教学条件的配置上,都毫无疑问都像理科倾斜。文科,就像是被学校抛弃的孩子。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老师都要这么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这么做。可能是真的为了我们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上名校,也可能是为了学校的升学率,为了业绩。反正,那时候,还没有太多主见的我,自然而然的跟着老师的建议做出了一个好学生应该做的选择。
虽然当时略微还是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报考了理科。
我知道我报考了理科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时常在猜想,如果我当初报了文科,那么我现在又是是什么样子呢?
我不知道报了文科之后,我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
报考了理科之后,后来,虽然我高考真的考砸了,但是好像确实托了理科可以选择学校多,已经招收学生多的一些优势。莫名其妙的能考上个文科艺术类出名的中国传媒大学,但是选了一个理工类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我痛苦的日子也就从此开始了。
做这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真的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所以本能排斥,因此学不好。因为学不好,所以又得花很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这样就会又加深了我的痛苦,增加了我对其厌恶的感情,然后就更不感兴趣,然后就更学不好,如此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我在本专业上没有非常打的进步,却又不得不为了作业和课程花了大把时间进去。
结果就是,受到专业课的学习的限制,导致了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课后时间来自由支配。
每次做完了专业的专业之后,都是身心疲惫,巴不得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了。
并且,那时候,我的视野和格局也不够大。没有意识到学习其他技能的重要性,并且又没有确立一个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没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所以,每天就都在与专业课的互相折磨中度过了。之所以不用相爱相杀这个词,是因为现在回想起来,我好像都没有对其爱过。
至少说,在大学的最初前两年半,我就是这样浪费掉了。
那时候的我,找不到自己的靶子在哪。所以,每天所谓的学习,都没有什么用,一切学习,其实都是在假装学习。一切的所谓的努力,其实都是假装努力。所谓学习的范围,只不过局限于专业需要和老师要求罢了。
因此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时光,也成了我人生最遗憾的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里,我没有任何的进步,如同一条咸鱼一样。
那段时间,唯一做了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在起点中文网上签约并写了一篇二十万字的小说,虽然写得不好,但是那已经是那两年半最值得回忆的一件事情了。那两年半的时光,除了这件事,我已经记不得任何让我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东西了。
在没有确定目标的日子了,大好时光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至于后面的一年半,我痛改前非,那又是另外一番故事了。那段时光,在其他文章也写了很多,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然后,毕业之后,我又进入了一家公司,做着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领着一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变化的死工资。
这样的日子,如果我再也没有勇气说改变,那么就是要重蹈覆辙了。
我觉得,人绝对不可以再同一个地方跌倒。
就这样,坚持了四个月之后,我再也忍受不了每天拿着一份死工资,做着无聊乏味的工作的生活。于是,我鼓起勇气,辞职了。
我想,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如果一生为了所谓的稳定收入,做着无聊乏味自己又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你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生活或许真的很稳定,可以让你衣食无忧,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可以有一辆车,一套房。但是,正如作家李尚龙所说的,你所谓的稳定,只不过是浪费生命。
这样的稳定,没有任何意义,我不喜欢这样的稳定。
所以,我鼓起勇气,放弃所有的东西,开始追寻我自己的梦想。因为,我希望,我的人生过得有意义一些。
没有人说你大学学什么,你毕业了就得做什么。
曾经看到一句话,说的是现在假如你的手上有一杯水,你打算做什么。有很多人会说,把水倒掉,或者把水喝掉。但是其实,大家都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势,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完全跟这杯没有什么关系。你想去干嘛就去干嘛,爱干嘛干嘛,为什么非要被你手上这杯水给限制住呢?这杯水,可以是我们身上的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所学的专业。所以,我之前,就是被我手上这杯水给限制住了。其实,我能做的事情,远远不只是于把这杯水喝掉或者倒掉,我要做的事情,和这杯水无关。
并且我希望,我的人生,不是每天等着一份死工资,然后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那么简单。
现在,我一直在为了当初选了理科的选择买单。一个理科生的我,现在每天都在看文科的内容,从早到晚。而那些理科的东西,我都没有再怎么碰过了。
当然,最终这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强迫我,所以我并不怪那些老师和学校。只是如果我以后成为一位老师,我一定会对我的学生说,人生只有一次,放手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吧。
就像是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的主人公,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家都选择了工程师。所以,那些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奋斗的主人公,他们的故事才那么令人感动。
这也是《银河补习班》之所以让我感动的原因,电影中的父亲马浩文一直都在保护着自己孩子的初心,让他免受教导主任那样传统观念的影响。并且一直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得和别人一样好,让他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选择飞行员,而不是所谓的全省高考状元那样的分数和名誉。
所以,才有了后来,马飞成为了航天英雄的故事。
回想当初,如果我能遇到这么好的引路人就好了。如果当初,如果我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然而,往着不可谏,来着犹可追。我们要做的,不是回忆着往事伤感,感叹命运的不幸。反而,我们应该奋起直追,每天不断学习进步,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去打拼。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只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了极致,所谓的钱,就能自然而然地来,自然而然的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这或许会有一段漫长的一段时间,来度过生存期,或许真的很漫长。并且,会有很多的挫折和痛苦。
但是我将持着一颗热诚的心,不忘开始时出发的方向。即使遍体鳞伤,我也会披荆斩棘,向着那光亮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