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这些奇怪行为,是为了想引起特别关注
初中时的张伦还是一个乖孩子,一切循规蹈矩,非常听话,但是到了高中以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那天父母上街说给他买件衣服,张伦不干,说自己去买,然后带回一件衣服,很多补丁、口袋,穿在身上松松垮垮,还东穿一个链子,西穿一个链子的,看上去就像街上的小阿飞,张老师无论如何都看不惯。

前一段时间,张伦不经父母的同意和同学一起去将耳朵穿洞,一边穿了几只,然后戴了几只闪闪亮的耳钉。这几天又吵着要去染头发,说这样才能和身上的衣服、耳钉相配,不然很土气。爸爸一生气,就说:“你要是染了头发就别回家!”父子两人就这样开始了冷战,爸爸怎么都不明白,现在的孩子花样怎么这么多?
与张伦的情况一样,中学生关注自己的着装实际上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表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所以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内心和外表,因而认为别人也同样关注他们的一切。
因此,他们就制造出了假想观众,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希望通过服饰上的特殊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好评。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强调自我,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性,而标新立异的服饰正好提供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而且这时候的中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逆反意识,父母老师越是不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要做,不如此就证明不了自己的存在。

对于张伦的这种现象,重要的不是改变他穿奇装异服的现象,而是调整他的内心心理:
(1)父母应该多些宽容和理解
实际上,家长的唠叨和啰唆有可能成为激发他们穿奇装异服的新动力:你责怪我了,表明你心里很关注这个问题,你越是不让我做,我非要做。不妨以冷静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奇装异服,让他们希望获得关注的打算先在父母这儿落空。
(2)和他一起分析什么样的着装和打扮最适合他
不妨结合一些审美着装书籍,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体形如何,适合什么样的服装,穿什么样的服装最能体现自己的气质,符合自己的身份,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新奇时髦。
(3)引导他发展多种爱好
根据孩子的特点,发展适合他的爱好和特长,让他把注意力从着装打扮转移到发展自己的爱好上去。比如,孩子喜欢军事,不妨在家中给他订一份军事杂志,平常带他去参观军事博物馆,让他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忽略对奇装异服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