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个好莱坞》:风尘女子为梦想付出的代价...
《香港有个好莱坞》:风尘女子为梦想付出的代价...
文\三错
20100601
作为“风尘女子三部曲”的第二部,陈果仍然在本片中显示出深厚的导演功力,所以影迷才会对第三部那么期待。遗憾的是,这个期待没有期限……
森林里最美的蘑菇带着最烈的病菌,最美的罂粟花结出麻醉灵魂的毒素。美丽的天使变成了可怕的梦魇,撒播人间无尽的罪恶。
――题记
香港,东方明珠,淫浸着人们如梦如幻的向往。香港,繁华之都,代表着现代社会最为本质的消费模式。从《香港制造》到《香港有个好莱坞》,陈果以电影人少有的力度,一次次地掀起香港的“开裆裤”,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市井且荒诞的图景,作为对香港都市化进程的反向批判。
一、邪恶天使降临凡间
影片承接了前作的风格,阿细家的生活景象与阿芬家如出一辙,高楼林立的背后是这个城市的脏乱糜烂,迎面扑来的低层家居生活悖离了香港繁华的原型。所有关于香港的美好想象宛如阳光下的肥皂泡顷刻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香港最后一个屋村――大磡村。这里到处是不堪入目的恶劣景象,阴暗拥挤的棚屋,破败潮湿的路面,狭窄脏乱的小巷,以及五花八门的广告。老朱、阿明、阿细和阿强在这样的环境下苟延残喘,生活像死水一样平静苦闷。
老朱三父子没有身份、地位和相貌,他们丧失了情感的寄托,在自卑中日复一日地过活。东东的出现,如清风拂面,似腾云驾雾。第一次见面后,老朱和阿明梦见了穿红裙荡秋千的东东,老朱甚至换发二度青春夜间梦遗。然而,东东从一个美丽幻影变成可怕的魔鬼。老朱、阿明和阿强与心中“女神”一夜春宵后,分别收到指控对未成年少女性侵犯的巨款勒索信。这时候,他们才明白“女神”的真实来历:她是来自内地的“北姑”,与流氓集团的一位律师合作;她为律师提供友情性服务,律师为她提供法律支持和打手行骗;她计划存够钱后离开香港,奔赴美洲好莱坞。经济上贫困、社会上孤立的弱势平民在与流氓欺诈集团的交手中很快败下阵来,阿强被砍掉右手,老朱不经意间杀死“大陆婆”。随后,香港政府宣布拆迁大磡村,老朱等人带着满身伤痕悄然离开。
二、不完全解读“香港有个好莱坞”
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不知情者很可能会把“香港有个好莱坞”看作是关于香港电影发展的故事。对于片名的此般理解与影片的内容,很像一次风马牛不相及的黑色幽默。
“香港有个好莱坞”很容易让人想起《德克萨斯的巴黎》。香港的“好莱坞”在哪里?它就是大墈村对面那座名为“好莱坞广场”的摩天大楼。豪华大厦与残破屋村象征着两种不同的文明,也代表了都市化进程吞噬香港最后的本土面貌。都市文明对于传统文明的冲击,形成一种难以预料的变数。在老朱、阿明和阿强的眼里,从好莱坞广场走出的红红(东东)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是救赎乏味生活的女神,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女孩带来了无尽的罪恶和灾难。
还可以这样理解,善于独立思考的陈果,借助故事表达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全球化、商业化潮流和华语影人趋之若鹜的盲目冲动的深深忧虑。世纪之交,华语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很多精英迈向好莱坞,客观上削弱了本土创作力量,导致华语电影整体低迷。然而,事实证明东方导演完全融入好莱坞更像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
“香港有个好莱坞”的“好莱坞”不仅指“好莱坞广场”,也意指“好莱坞梦想”,一个具有不同含意和层层递进的梦想。底层棚民朝朝暮暮向往摩天大楼,繁华香港念念不忘好莱坞。对于低矮屋区的阿明、阿细来说,住进高大华贵的好莱坞广场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对于居住其中的红红(东东)来说,要去大洋彼岸追寻明星梦想。我更倾向把片名中的“好莱坞”看作是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红红(东东)做起了风尘女子的行当。
与《榴莲飘飘》中秦燕身份最终的揭示不同,《香港有个好莱坞》始终没有交待红红(东东)的详细来历。作为“风尘女子三部曲”的第二部,可以将她看作是秦燕表妹小莉的身份转化。她们南下寻梦,而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沉痛的代价。
三、陈氏黑色幽默
片头,老朱一家三个胖子抬着猪肉上市,主创人员名单盖印在猪肉上。这种新颖别样的开片方式,与《手机》使用“手机屏幕”和《打雀英雄传》使用“麻将牌”亮相工作人员名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果不同于“以影言志”为己任的大陆导演,他充分运用影像符号的象征作用和荒诞力量,体现香港文化特有的后现代特征。2006年,大红大紫的《疯狂的石头》具有这种黑色的荒诞感,内地观众自然视其为国产电影发展的新希望。这种黑色幽默影像的魅力被陈果演绎得颇为尽致。那头叫“娘娘”的母猪,是老朱一家人的“衣食父母”,享受吃肉的特殊待遇。它满身画着代表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汉字符号在街头流浪,也能毫发无损地安恙回家。黑市医生甚至打算给它做人工授精,为老朱生子传宗接代。阿强和过路年青人被砍下的手臂缓慢划过天空,落在了屋顶,黑市医生无奈之下把伤者的左手接到右臂上。两条畸形手臂令人心绪难平,因不公情绪而内心沉痛,因荒诞不经而忍俊不禁。
最令人绝望的是“大陆婆”的遭遇,她是老朱“拣来”的便宜货,更多是满足老朱肉体欲望。她的死低贱得令人心惊,无声无息地来到香港,无声无息地从世界消失。老朱误杀她后,没有任何的胆怯和愧疚。随后,小屋里电锯声响起,镜头缓缓摇过大片杂乱无序的棚屋,阳光下傲慢耸立的好莱坞广场宛如一只失语的庞然巨兽,接着是那只吃人肉的猪和正在旋转的搅肉机。再后来,老朱张贴“大陆婆”失踪的寻人启示……这一段,隐性血腥残忍程度直逼《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小人物生命的卑微与低贱在香港电影中找不到第二部。
四、悲观主义的乐观者
在浓郁、荒诞、怪异和绝望的黑色幽默中,陈果对香港底层投入了热切关怀与注视。他更多的是对香港社会展开反向批判,对于个体(老朱、阿明、阿细、阿强、东东)并没有进行道德诘问,相反呈现出这群底层生命的卑贱,他们不过是欲望的俘虏和生活的奴隶。
陈果是一个悲观主义的乐观者,镜头下温情的乐观主义似乎早已消亡,所有的人都是欲望的、疲惫的,所有的事都是悲凉的、无奈的。但他不是一个彻底的绝望者,冷静残酷的故事里总有几份温暖和真诚。阿细和东东就像秦燕和阿芬,两人间纯洁的友情点亮了黑暗的空间。阿细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成年人的欲望,东东带给他从来没有过的感觉。阿细和东东的戏闹、谈话是真诚的、不加掩饰的,只有他能走进好莱坞大厦里她的房间,只有他知道她要去美国。最后时刻,他本能地挥舞着一面写着“走”字的旗帜,通知她离开好莱坞大厦,逃过阿强、阿明的报复。所以说,东东实现“好莱坞梦想”不单靠她以青春换来的经济基础,也得益于纯粹的感情基础。如果没有她与阿细的情感互动,她必将倒在报复的血泊中。无疑,温情与乐观主宰了“梦想”。
陈果用镜头这把“手术刀”切开香港底层生活的内核,既有沉重又有轻松,既有悲观又有乐观,既有冷酷又有温情。为什么选择风尘女子题材,陈果说:“我对生活在那样一个贫民区的男人遇到一个年轻貌美的风尘女子会发生什么很感兴趣……还有什么地方比贫民区和风尘女子更原始、更野蛮的?”或许,只有当我们走进城市底层社会的生活空间时,才能静心阅读陈果构建的独特文本。
PS:看网上报道,京城的“天上人间”被查了,但余力为的《天上人间》三年前终于解禁了,后谈……
文\三错
20100601
作为“风尘女子三部曲”的第二部,陈果仍然在本片中显示出深厚的导演功力,所以影迷才会对第三部那么期待。遗憾的是,这个期待没有期限……
森林里最美的蘑菇带着最烈的病菌,最美的罂粟花结出麻醉灵魂的毒素。美丽的天使变成了可怕的梦魇,撒播人间无尽的罪恶。
――题记
香港,东方明珠,淫浸着人们如梦如幻的向往。香港,繁华之都,代表着现代社会最为本质的消费模式。从《香港制造》到《香港有个好莱坞》,陈果以电影人少有的力度,一次次地掀起香港的“开裆裤”,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市井且荒诞的图景,作为对香港都市化进程的反向批判。
一、邪恶天使降临凡间
影片承接了前作的风格,阿细家的生活景象与阿芬家如出一辙,高楼林立的背后是这个城市的脏乱糜烂,迎面扑来的低层家居生活悖离了香港繁华的原型。所有关于香港的美好想象宛如阳光下的肥皂泡顷刻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香港最后一个屋村――大磡村。这里到处是不堪入目的恶劣景象,阴暗拥挤的棚屋,破败潮湿的路面,狭窄脏乱的小巷,以及五花八门的广告。老朱、阿明、阿细和阿强在这样的环境下苟延残喘,生活像死水一样平静苦闷。
老朱三父子没有身份、地位和相貌,他们丧失了情感的寄托,在自卑中日复一日地过活。东东的出现,如清风拂面,似腾云驾雾。第一次见面后,老朱和阿明梦见了穿红裙荡秋千的东东,老朱甚至换发二度青春夜间梦遗。然而,东东从一个美丽幻影变成可怕的魔鬼。老朱、阿明和阿强与心中“女神”一夜春宵后,分别收到指控对未成年少女性侵犯的巨款勒索信。这时候,他们才明白“女神”的真实来历:她是来自内地的“北姑”,与流氓集团的一位律师合作;她为律师提供友情性服务,律师为她提供法律支持和打手行骗;她计划存够钱后离开香港,奔赴美洲好莱坞。经济上贫困、社会上孤立的弱势平民在与流氓欺诈集团的交手中很快败下阵来,阿强被砍掉右手,老朱不经意间杀死“大陆婆”。随后,香港政府宣布拆迁大磡村,老朱等人带着满身伤痕悄然离开。
二、不完全解读“香港有个好莱坞”
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不知情者很可能会把“香港有个好莱坞”看作是关于香港电影发展的故事。对于片名的此般理解与影片的内容,很像一次风马牛不相及的黑色幽默。
“香港有个好莱坞”很容易让人想起《德克萨斯的巴黎》。香港的“好莱坞”在哪里?它就是大墈村对面那座名为“好莱坞广场”的摩天大楼。豪华大厦与残破屋村象征着两种不同的文明,也代表了都市化进程吞噬香港最后的本土面貌。都市文明对于传统文明的冲击,形成一种难以预料的变数。在老朱、阿明和阿强的眼里,从好莱坞广场走出的红红(东东)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是救赎乏味生活的女神,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女孩带来了无尽的罪恶和灾难。
还可以这样理解,善于独立思考的陈果,借助故事表达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全球化、商业化潮流和华语影人趋之若鹜的盲目冲动的深深忧虑。世纪之交,华语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的很多精英迈向好莱坞,客观上削弱了本土创作力量,导致华语电影整体低迷。然而,事实证明东方导演完全融入好莱坞更像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
“香港有个好莱坞”的“好莱坞”不仅指“好莱坞广场”,也意指“好莱坞梦想”,一个具有不同含意和层层递进的梦想。底层棚民朝朝暮暮向往摩天大楼,繁华香港念念不忘好莱坞。对于低矮屋区的阿明、阿细来说,住进高大华贵的好莱坞广场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对于居住其中的红红(东东)来说,要去大洋彼岸追寻明星梦想。我更倾向把片名中的“好莱坞”看作是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红红(东东)做起了风尘女子的行当。
与《榴莲飘飘》中秦燕身份最终的揭示不同,《香港有个好莱坞》始终没有交待红红(东东)的详细来历。作为“风尘女子三部曲”的第二部,可以将她看作是秦燕表妹小莉的身份转化。她们南下寻梦,而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沉痛的代价。
三、陈氏黑色幽默
片头,老朱一家三个胖子抬着猪肉上市,主创人员名单盖印在猪肉上。这种新颖别样的开片方式,与《手机》使用“手机屏幕”和《打雀英雄传》使用“麻将牌”亮相工作人员名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果不同于“以影言志”为己任的大陆导演,他充分运用影像符号的象征作用和荒诞力量,体现香港文化特有的后现代特征。2006年,大红大紫的《疯狂的石头》具有这种黑色的荒诞感,内地观众自然视其为国产电影发展的新希望。这种黑色幽默影像的魅力被陈果演绎得颇为尽致。那头叫“娘娘”的母猪,是老朱一家人的“衣食父母”,享受吃肉的特殊待遇。它满身画着代表五千年古老文明的汉字符号在街头流浪,也能毫发无损地安恙回家。黑市医生甚至打算给它做人工授精,为老朱生子传宗接代。阿强和过路年青人被砍下的手臂缓慢划过天空,落在了屋顶,黑市医生无奈之下把伤者的左手接到右臂上。两条畸形手臂令人心绪难平,因不公情绪而内心沉痛,因荒诞不经而忍俊不禁。
最令人绝望的是“大陆婆”的遭遇,她是老朱“拣来”的便宜货,更多是满足老朱肉体欲望。她的死低贱得令人心惊,无声无息地来到香港,无声无息地从世界消失。老朱误杀她后,没有任何的胆怯和愧疚。随后,小屋里电锯声响起,镜头缓缓摇过大片杂乱无序的棚屋,阳光下傲慢耸立的好莱坞广场宛如一只失语的庞然巨兽,接着是那只吃人肉的猪和正在旋转的搅肉机。再后来,老朱张贴“大陆婆”失踪的寻人启示……这一段,隐性血腥残忍程度直逼《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小人物生命的卑微与低贱在香港电影中找不到第二部。
四、悲观主义的乐观者
在浓郁、荒诞、怪异和绝望的黑色幽默中,陈果对香港底层投入了热切关怀与注视。他更多的是对香港社会展开反向批判,对于个体(老朱、阿明、阿细、阿强、东东)并没有进行道德诘问,相反呈现出这群底层生命的卑贱,他们不过是欲望的俘虏和生活的奴隶。
陈果是一个悲观主义的乐观者,镜头下温情的乐观主义似乎早已消亡,所有的人都是欲望的、疲惫的,所有的事都是悲凉的、无奈的。但他不是一个彻底的绝望者,冷静残酷的故事里总有几份温暖和真诚。阿细和东东就像秦燕和阿芬,两人间纯洁的友情点亮了黑暗的空间。阿细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成年人的欲望,东东带给他从来没有过的感觉。阿细和东东的戏闹、谈话是真诚的、不加掩饰的,只有他能走进好莱坞大厦里她的房间,只有他知道她要去美国。最后时刻,他本能地挥舞着一面写着“走”字的旗帜,通知她离开好莱坞大厦,逃过阿强、阿明的报复。所以说,东东实现“好莱坞梦想”不单靠她以青春换来的经济基础,也得益于纯粹的感情基础。如果没有她与阿细的情感互动,她必将倒在报复的血泊中。无疑,温情与乐观主宰了“梦想”。
陈果用镜头这把“手术刀”切开香港底层生活的内核,既有沉重又有轻松,既有悲观又有乐观,既有冷酷又有温情。为什么选择风尘女子题材,陈果说:“我对生活在那样一个贫民区的男人遇到一个年轻貌美的风尘女子会发生什么很感兴趣……还有什么地方比贫民区和风尘女子更原始、更野蛮的?”或许,只有当我们走进城市底层社会的生活空间时,才能静心阅读陈果构建的独特文本。
PS:看网上报道,京城的“天上人间”被查了,但余力为的《天上人间》三年前终于解禁了,后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