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路梦舞台——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复苏之梦
建筑唤醒了人与自然的对话,成为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梦舞台。
“希望来访「淡路梦舞台」的客人感受水,风,光,阴,天空,山和海等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到的自然的气息。”
——安藤忠雄「21世纪的梦舞台」

与淡路梦舞台的幸运邂逅是在九月初,那时候的神户天气每天都很晴朗,我们就想着空出一天的时间在神户周围逛逛,于是想起了之前去明石海峡大桥时望到的对岸的淡路岛。
淡路岛距离神户非常进,有巴士可以直达,岛上有个安藤忠雄统筹设计的项目——淡路梦舞台。一直非常喜欢安藤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且了解到淡路梦舞台是为了让被人类破坏的大自然恢复原状而建造的,具有复苏人与自然共生的意义,所以我们决定第二天就出发去淡路梦舞台。
①威斯汀酒店
我们在神户三宫车站坐巴士,大约48分钟的车程后到达了淡路梦舞台的度假设施——威斯汀。因为去淡路梦舞台是一时兴起,且喜欢探索未知的过程与感觉,我们并没有特意去做梦舞台的攻略,于是我们一开始便在威斯汀酒店信步闲逛。
淡路岛是一个盛产花卉、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园艺学校的美丽岛屿,在酒店内能发现一些花卉元素。

②海之教堂
在酒店的二楼我们发现了一条不起眼的混凝土通道。细致平滑的清水混凝土正是安藤建筑的标志,于是我们便往通道深处走去,发现了海之教堂的入口。

海之教堂是威斯汀酒店举行婚礼的地方。教堂是个立方体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成90度夹角的十字架,透过上方十字形玻璃狭缝射入的自然光是整个空间最大的光源。


光从自然中被提取了出来,巧妙地融入了清水混凝土构筑的纯净的空间中,加上嵌在地板和墙壁交界处的照明,柔和的光将整个空间营造出神圣的氛围。

舍弃装饰,直接展示材料质感的美学,是日本式建筑的感性之处,而安藤一直坚持用质朴的清水混凝土来创造出朴素又充满力量的空间。海之教堂,没有过多的装饰,是仅靠由清水混凝土围筑营造的空间感和外界射入的自然光就能道尽一切的赤裸建筑,也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在心中只留下了对空间、对自然光的体验。



从海之教堂出来往右边方向走,能看到看到一个通上教堂建筑楼顶的楼梯,我们便沿着楼梯往上走。


来到楼顶,视野一下变得开阔,眼前是一座清水混凝土钟塔与一片由贝壳铺垫而成的水池,原来海之教堂的屋顶是威斯汀的开放式露天婚礼大厅,新人在一览无余的天空与大海的美丽环境下,接受“卡里昂”钟声的祝福。


③贝之滨·千条喷泉
在海之教堂的楼顶除了能看到广阔的天空与大海,视线往下转移,还能看到地面铺满一片片颜色相同、大小一致的贝壳广场——贝之滨。后来查了资料知道,安藤在构思淡路梦舞台时认为,只有建筑与森林不足以有充分的魅力,于是他决定在建筑沿海一侧布置一个大广场,同时为了与面前大阪湾“海”的元素相对应,他决定将大广场建设为一个亲水空间——在广场上建造了多个五公分深的浅水池,并在池底巧致地铺满了一百万片扇贝的贝壳。

有杂志采访安藤,问及在贝之滨铺贝壳的原因时,安藤解释,日本人是个爱吃海鲜的民族,为了让民众一起投入到这个环境创造型项目中,他向全国民众募集了五百万个扇贝贝壳,再从中精挑细选出一百万片贝壳,铺在了现在的贝之滨。
因为贝壳的形状是中间鼓起来的,为了不被在上面行走的人们踩碎,在池底铺装时还要人工地往每一个贝壳中填入砂浆,安藤说如果想在设计中实现一些新的构想,不厌其烦的手工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这也体现了安藤为了打造人与自然共存的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贝之滨中还建设了1000个喷水头,称为千条喷泉。据说是安藤为了纪念千年古城罗马与淡路梦舞台诞生的千禧之年而建设的。

④圆形广场
从海之教堂的屋顶下来后,我们决定往餐饮观览区的方向走,在一楼穿过威斯汀酒店和贝之滨,我们来到了距离最近的圆形广场。圆形广场是由清水混凝土墙围成的直径约30米、高度约10米的圆形空间,空间内部是一方静谧的池水,倒映着澄澈的天空。

安藤的建筑空间大多是内向、集中的,常常被混凝土墙围合成纯粹的几何空间,圆形广场也不例外。在广场内部的地面上行走时,仿佛与外面的尘嚣隔离,内心如眼前的一池静水般安谧。
当沿着广场边的坡道往上走时,眼前的风景慢慢变得开阔。如果说广场内部的空间是“影”,那么广场外部的空间便是“光”,从集中、半封闭的空间盘旋而上,外部空间透过正方形空隙在眼前逐渐展开,直至走上了圆形广场的顶部,满溢着光线的外部空间豁然展开在眼前。这种光与影、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变化,给行走在圆形广场内的人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



⑤海回廊
从圆形广场顶部往椭圆广场走时,会经过海回廊。海回廊靠近大海一侧,面向大海开放,周围的景色与喷泉一同创造出了明亮开阔的空间。梦舞台建筑主题之一,“光”与“影”的光之回廊就是海回廊。

⑥椭圆广场

穿过海回廊来到椭圆广场。椭圆广场是直径约为50米,高度约为15米的椭圆空间,连接着海回廊与山回廊。与圆形广场相似,椭圆广场底部有积水,有坡道与出挑的展望台,不同的是,在椭圆广场是通过建筑内部才能到达顶部展望区,并且在西侧的墙面有形态尖锐的日晷。


⑦山回廊

从椭圆广场往回走,经过靠山一侧的山回廊。与能眺望大海的海回廊相比,山回廊的视野被清水混凝土墙体与磨砂玻璃切断,因此为“光”与“影”中的“影之回廊”。
视线被切断,我们便集中于山回廊内部的环境。山回廊的中央有铺满贝壳的浅水池,也种了许多美丽的绿植,从廊柱间望出去,仿佛在看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

⑧百段苑

山回廊的另一头便是我们认为来到淡路梦舞台最值得一去的百段苑。百段苑建在梦舞台倚靠着的山坡上,由一百个4.5平方米大的混凝土方形花坛沿坡排列而上组成。在一百个花坛周围,所有方向的楼梯都是相连的,形成工整精炼的几何造型。从春天到秋天,花坛都会有相应的花朵盛放,从电梯塔往山坡方向看,能看到到百段苑的花草、绿色的群山、几何造型完美融合的和谐之景。

而站在百段苑的上端往大阪湾方向眺望,看到由天空、大海、庭院和建筑组成的绝景,仿佛被大自然宽广的胸膛所环抱,感受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梦幻般的美妙。

当初为了通过恢复地貌让自然再生,安藤决定先用5年的时间植树造林,让淡路梦舞台再一片青翠中诞生。然而植树需要灌溉,淡路岛正好是个缺少水资源的地方。后来安藤在百段苑所倚靠的山坡内建设了一个地下水瓶,用来储蓄雨水从而进行灌溉。从百段苑下的跌水大台阶往上仰望,仿佛能看到山坡内那只看不见的水瓶里,不断集结、循环再生的珍贵的雨水,从山头生生不息地流出,意味着淡路梦舞台的绿意得以永存。

⑨奇迹之星植物馆

从百段苑出来后我们去了淡路梦舞台的温室——奇迹之星植物馆。植物馆温室的面积达到6700平方米,是日本规模第二的植物馆。馆内由“共生文化区”和“花与绿的生活区”两个展示区组成。



梦舞台是推动人与自然共生之梦的舞台,作为梦舞台的标志性设施之一,奇迹之星植物馆希望通过栽培一朵朵珍奇的花卉、一颗颗奇特的树木,让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美丽和奥妙,促使大家在此审视大自然,认识到维护绿色、维护自然这一“奇迹”的重要。


⑩淡路明石海峡公园
从奇迹之星出来后我们直接去了旁边的淡路明石海峡公园。淡路明石海峡公园非常大,我们从下午四点多一直逛到六点闭园。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们没有去到梦舞台两侧的国际会议场和野外剧场,虽然有所遗憾,却丝毫没有削弱梦舞台带给我们的强烈的冲击。站在梦舞台的建筑里,通过五感能直观地感受到自然——一览无余的天空与海,似有似无的流水声、温柔拂过的风、花香与虫鸣、变幻的光影,建筑唤起了人与自然的对话,成为了人与自然交流的舞台。
能感受到淡路梦舞台是提供人与自然进行交流的舞台,但它更深层的含义——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复苏之梦,是回去翻阅有关梦舞台和安藤的资料后才透彻地理解的,我们还特地写了一篇很长的推送,介绍了淡路梦舞台的故事,有兴趣可以看一看➡️淡路梦舞台|人与自然共生的复苏之梦
被大自然环抱的淡路梦舞台治愈了我们,而梦舞台的故事也带给了我们启发与力量。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呀!
“诞生于为转折点的2000年的梦舞台,希望能超越另一千年,在青山绿水环绕的环境下,成为继续给予人们勇气的地方。”
—— 安藤忠雄「21世纪的梦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