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经营公众号的一些心得

我是不喜欢写这种感性文章的,而且这个公众号经营得又不是很成功。要说分享经验什么的,我实在没啥好分享,要说总结失败原因,那就很尴尬了。
但是想到一件非常恐怖的事:这个公众号已经经营了三年多了,而一直不温不火,即使再怎么提高文章质量,文章的阅读量也很难增加了。公众号真是做到一个瓶颈期了,也是时候总结一下了。我想趁着这个时期,就简单谈论一下自己的“写作史”吧。
我的写作“生涯”远不止开公众号起。初中开始阅读一些名著,不久也开始正式的写作。最初是写在日记本上的,有些写在QQ空间上。所以能读到的人其实不多。
我的写作态度大抵如此,并不奢求别人看到,自己写着开心就好。当时的写作也比现在丰富,小说、戏剧、“纪实文学”都有,书评反倒很少。我最初的几篇“正式”文章其实是喜剧。没错,现在文章风格如此严肃的杰瑞以前是写过喜剧的。

这个时期不妨称作自娱自乐时期,因为大多数作品都没能被人看到。但得承认,这段时期积累了最初的写作经验。那时候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文字起码几万字,有一篇写自己回忆的文章写满了整个日记本。
然后就开始贴吧时期了,这个时期的作品至少是有人看了。我多数的作品是发表在贴吧上的,偶尔也发发豆瓣。最活跃的贴吧是【世界名著吧】和【教父吧】。
世界名著吧是跟各类人讨论各种名著,自己发表的内容也比较杂,反正跟名著有点关系的都可以发。教父吧就是专攻《教父》,当时很喜欢《教父》电影和原著。
我把《教父》三部曲刷了几十遍,原著也读了不少回。还有一些《教父》的衍生作品,马里奥·普佐的书籍,能找到的都读了,还了解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当时教父吧真的大神很多,很多大神都有非常精彩的解析。我也写了自己的长篇教父解析,也就是功能栏中间的部分。这部作品花了我几个月才写成,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当时发到教父吧里也是收到一片好评,这算是我的写作生涯的一个高峰吧。

我在教父吧担任过一段时间小吧主,有段时间因为吧主空缺我也当了一小段时间吧主。但这很快就结束了,因为贴吧越来越乱了。世界名著吧我也担任了吧主,至今还在挂名着(不挂名就被百度取代了)。世界名著吧里的事情就更多了。
文学相关的贴吧我最初关注了挺多的,像什么【读书吧】【书吧】【外国文学吧】都有待过,后面觉得世界名著吧氛围最好,就留在那儿了。
这段时间是我收获朋友最多的,很多人都因为文学和我结缘,吧务组也很活跃。像江北、玉头、宇夫子等大佬,花花姐妹、大宇、十年、澈空、莘宝、约翰、飘零、阳光星、狐狸、蝶子、熊宝宝、风圣者、凯旋、解素商、素瑾繁花……这些都是在吧务组待过的,还有好多我记不起来了,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可以出来冒个泡啦。
那段时间发表的文章非常多,不过也写得比较随性,还没怎么形成自己的风格,属于想到哪写到哪的。反正很多也都是写着玩玩的,没讲究什么技巧。16-17两年公众号更新速度比较快,其实很多文章都是以前贴吧发过的。



其实比起写文章我更喜欢在帖子里跟人讨(si)论(bi),有些是大神,跟他们讨论能学到挺多的,有些是杠精。在瞎扯的过程中其实自己也在学习。
后面也因为贴吧逐渐衰落,很多大神都出走了,我们这些遗留下来的老人还在苦苦支撑,但撑了一段时间也不想撑了,之前吧务组做的内容现在只剩“晒书楼”一个还在继续做,但也就大宇在支撑着。其他的都很佛了,都给现在的吧友自己发挥了。我现在还用贴吧,但是基本上都在潜水,偶尔看到不顺眼的就出来冒个泡,跟他讨(si)论(bi)一下。
然后就是公众号了,最开始也不想做的,觉得贴吧就挺好的,后来禁不住诱惑就自己开了。有段时间世界名著吧也开了公众号的,还成立了专门的公众号小组,负责人蝶子做得挺卖力的,但后来没什么内容可发了公众号也就停了。
2016年10月4日,我的公众号“杰瑞书悟”发了第一篇文章,而150年前的那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日子,而我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与之相关的。这确实是挺有意义的。

我做公众号的初衷也是为了开辟下一个空间,毕竟贴吧的讨论还是有局限的。一开始做得也挺卖力,凭我自己的渣审美做出了一点花样。然后在朋友圈不停宣传,亲戚朋友知道了也卖力转发,所以最初关注公众号的基本都是亲戚朋友,还有朋友圈的路人。
当时自己一个人产能跟不上,就先搬以前发在贴吧的文章,加上自己后来写的,尽量做到每周3-4更,这个是我的极限了。但是很快的,以前的文章也用完了,更新速度立马就降下来了。
到了大概16年底吧,以前的文章基本上就用完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佛系更新,写了就发,没写就放着。快的时候一周三四篇,慢的时候可能两三个月都不更新。
17-19三年还有在朋友圈发了打卡楼,专门做读书打卡。每读完一本书就写点短评。17、18两年的短书评都是写得很随便的,基本都是随感。然后一开始也没想发到公众号上,只是到了年末,把这些短评整理一下,把能看的汇集起来发到公众号上。


然后19年开始,对待书评慢慢认真起来了。这段时间也是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应该说是一个过渡吧,以前是感性为主,随性所欲的到现在是理性为主,重在整理的风格。所以19年以后的文章都慢慢变得有些“乏味”。可能也是看开了,觉得怎么写都吸引不了人,不如就做内容复述和线索整理吧。
有时候是真的很气的,自己呕心沥血写了很久的文章没几个人看,随手一写没什么营养的反倒很多人读,而且有时候相同的题材一篇很多人读,另一篇就非常冷清。所以我实在是摸不透读者到底想看什么了。
但得承认,我写作的内容也确实很杂,杂到很难给内容进行归类。但我读书的风格就是这样,很高深的书籍会读,一些比较“低俗”的书也会读,从来不局限书籍类型(最多就是更偏好哪一类)。我相信这种风格真的很容易劝退读者。
19年开始我把文章也发到豆瓣上了。豆瓣上的内容基本就是公众号的复制粘贴,而且做得更不用心。豆瓣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宣传平台。在文章的最后写一个“欢迎关注杰瑞书悟”云云。喜欢的就关注,不喜欢的也不强求。

豆瓣的推送风格是随机的,可能我写的那么多文章随机就推送给了某个读者,那个读者觉得喜欢就关注我了。读者喜欢的可能只是某个领域,他只看这个领域的文章,被某篇文章吸引了就关注了。但没想到的是,这个作者写的文章竟然那么杂,后面出的一堆文章都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真的好崩溃啊!
【杰瑞书悟】的宗旨叫“分享好书,分享对书的见解”,所以其实这个范围是很广泛的,只要能跟书沾边的都能写(其实还有些是跟书无关的),抱歉骗了那么多人。
把文章发在豆瓣前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几乎是停滞的,发了之后就变成了龟速上涨,虽然阅读人数依然很惨淡,但至少没多少人取关的。这点真的是最大的欣慰了。
其实比起读者,我自己更想吐槽这个公众号。死亡排版!无图风格!劝退写法!毫无互动!就这些都能劝退一堆人了(打个广告:有意做公众号美工的请跟我联系)。所以真得感谢那些一直关注着,偶尔看看文章的读者朋友们。
能黑的点太多了,但是还是别黑太多了。我怕真的有人因为这些把我取关了。
公众号做了那么久,它还是基本维持现状,可能连玩贴吧那会儿都不如。所以自己付出的那么多心血到底值得吗?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杰瑞一直是那个爱读书爱写作的小杰瑞,哪怕公众号做不下去了,我也会找个别的地儿继续发表自己的文章。这成了一个习惯后就很难戒掉了。

想想做公众号前,我读书其实是不大认真的,平时的阅读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钟2-3页左右,最快的记录是两个半个小时看完了一本750页的书。显然这样读书自然记不住什么,所以让我复述一些以前读过的书,我实在是复述不出来的。
做公众号后,起码知道了自己是有读者的。每次读书都会想着读完以后要写一篇合格的书评。现在会有一个意识,觉得读一本书如果不写一篇合格的书评那就不算读过。所以也因此会对读书更加重视,而不是考量不考质了。
我没有特别远大的目标,只是纯粹地喜欢读书和写作,自己写的文章也希望被人看到。所以说真的,要做得多么精深也不容易,就是读完一本书然后写写文章。也不求有多少人看到,知道有人一直关注着就行了。
所以说白了,玩贴吧也好,做公众号也好,更多时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怎样,也不知道读者的想法如何。但是当形成一个意识后,不管怎样做都会对自己有所提升的(现在每到月底,想起自己这个月还没写几篇文章就紧张得一批)。
做公众号三年多了,谨以此文给自己做个总结。这种太感性的文章我是真的不喜欢写的。接下来的文章会回到理性风格,希望读者们还能继续支持!
阅读更多好文,欢迎关注公众号【杰瑞书悟】。

© 本文版权归 Jerry Yu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