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宅宅宅!2月靠这些缓解焦虑
受疫情的影响,2月并没有如期开工,假期一直延长到21日。除了处理一些必须的工作(虽然这些工作也占满了整个工作日的白天),整个2月我都宅在家里,靠各种轻松的光影声色来缓解因疫情带来的焦虑心情。
《时间的女儿》 八月长安
二熊几乎所有的作品我都读过,《萌芽》上的连载更是伴我度过了整个高中的语文课和政治课。因此,这里面的故事我都非常熟悉,对老粉来说实在不能算上一本”全新“的散文集。不过我一直都喜欢她笔下的人物和腔调,特别是有关于青春的那些做作的情节和小心思。她的作品最可爱的部分就在于设身处地的真实,于我而言,这种真实取材自哪里无关紧要,就算是她的故事都是她真实生活的扭曲和变形也不要紧。但对很多读者来说,作者的面目看的越清楚,对她作品的热爱反而会降低。毛姆在他的读书随笔中谈到”作家希望以他本人来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是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最不愿意做的事情,读者只要作家在书中讲故事和介绍人物就好。“这句话引用到这里可能略有偏颇,但我想还是能表达很多读者的心声。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这一系列的书我已经看了四本,这本的可读性比《巴黎评论1/2》略差,但仍能找到惊喜。 在采访的作家中,我最喜欢两类,一类是对文学有独特见解,有一套自己的文学体系的作家,一类是对自己及所在国家/城市有深刻认识,具有强烈的自我刨析意识或者“亲土"意识的作家。 贝娄属于第一种,我喜欢他对于现实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深刻认识。我喜欢他说的”我怀疑现代生活中,是否还有足够的宁静允许我们当代的华兹华斯沉思万物,我觉得艺术与人在混乱中获得宁静有关,那种只有是祷告者才会具备的宁静,是风暴眼,我认为艺术与人在纷扰中获得宁静有关。“ 富恩特斯和莫里斯属于第二种,前者对西语文学感情深厚,更是带给了读者别样的墨西哥城市记忆;后者作为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擅长解构自身所带标签(少数族裔,女性),并将其上升为文化对抗下的个性。 采访类书籍带给我们的不是流畅的阅读体验,而是大浪淘金的过程,在万千璀璨的作家明星中找到你的最爱,并深入下去,富恩特斯带给我对西语文学的浓厚兴趣,我期待在今后阅读西语文学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文化体验。
《82年生的金智英》赵南柱
这本书在我的书单中放了很久,只是我一直都没想到读。一是这本书的主题比较特殊,在前段时间成为了社会焦点,引发了很多正确的声音,但也引发了很多借势发声的偏颇。二是我对韩国文学有着固有的偏见,认为韩国文学作品在语言/情节/内涵上都没有它的影视更好。
这本书主题很讨巧,弥补了文学性不强,立意不高等多个缺憾。亚洲女性的生活困境有一次被拿出来反复争论。 我无意抨击男权社会的种种不公,这是公认的事实。 我只想告诉告诉各位女孩子,你只暂时囿于你眼前的小小一点,你的人生很广阔,你会去很多地方,看到很多风景,经历很多故事,你再回头看曾经让你哭泣的那个小点,他一文不值。 你有足够的运气离开,有足够的勇气说不,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过得好。意见领袖非常容易引起狂热的集体无意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想要发声,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成为意见领袖的刀刃。如果想要自己的声音被人听见,就要努力向上走,站的位置越高,发出的声音就越有有力。
引用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斯的采访:“我们要放下软弱的武器,我们确实要停止彼此抱怨,彼此憎恨,争斗,停止和男人一起谴责我们自己。” 与大家共勉,希望女性可以坚强无畏,向更高的地方走,
《多田便利屋》三浦紫苑
自一月读了《编舟记》后,我对三浦紫苑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这本书倒不是被这本书的情节所吸引,只是我太欣赏三浦紫苑轻松流畅的文风,他对人物的刻画也足以看出这家伙玩弄文字的天分。总之,这算是一本典型的日本轻文学,适合在公共交通上或睡前打发时间。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我一直都不掩饰我对毛姆叔叔的喜爱,虽然他一直称为二流作家,大概是因为文字太贴近读者,很难营造出作家的神秘感。这本书与其说是毛姆的读书笔记,不如说时毛姆叔叔的八卦聊天室。这类型的书最容易激起读者对阅读作品的兴趣,毕竟比起冗长的西方文学,作家的感情生活可能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兴趣。但我还是要说,如果你想从这本书获得些深刻的真知灼见,你还是直接合上书吧。不过毛姆可能并不赞成我的观点,他会抽着烟摇着头说,读书的意义,在于开心。(笑哭)
我承认我曾经对书籍有一套明确的鄙视链,不过随着年轻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读书的意义确实比我之前想的简单很多。如果读某一类型的书能让你快乐,那为什么不呢?如果你在读书中真的无法获得愉悦,那为什么要把你按在书桌前呢。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和值得分享的有趣。如果一本书能激发你的表达欲望,那对你来说,它的意义就弥足珍贵。
《独立日:日出之食》陈宇慧
我是那种能在做饭中获得快乐的人,我的关注列表里有一半都是美食博主,小高姐和田螺姑娘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她们给出的方子都非常好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完全可以学会一种菜谱后举一反三,比单独学会一个方子合适的多。
这种类型的书是我的comfort books,我平时很少读菜谱或者生活方式的书,毕竟这些比较分散的信息可能更适合从公众号或者豆瓣上获取,花时间读这样的读物是非常奢侈的,但是他们带给你的愉悦感确实是超乎想象的。
整个2月就读了这6本书,依旧很随心所欲。其实年初我制定了很详细的读书计划,但在履行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阻碍。刷豆瓣的时候随手点下一堆”想看”,早把原来的计划抛到九霄云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