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人部字》企
企【qǐ】,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像一个人踮起脚後跟在往前眺望,因此是個會意字。「企」從本意引申出盼望的意思,後來又引申出趕上的意思。
秦篆受形聲字結構的影響,寫成上面一個人表意,下面一隻腳表音,把人和腳拆開了,就看不出原來踮起脚後跟的意思了。
「企」為引申意所專用後,其本意便另加意符「足」,寫成「跂」來表示。

《說文解字·人部》企:舉踵也,从人止聲。古文企从足。
按照古文字中的「企」字,應該是“从人,止亦声”。在孔壁古文中,「企」字寫成从足而不从止。
段玉裁注:舉歱也。歱各本作踵,非,今正。歱者跟也。企或作跂。......从人止。按:此下本無聲字,有聲非也,今正。......析言則前止後歱,止鐏(蹲)於前,則歱舉於後矣。
「踵」的本義是追逐,「歱」的本義才是脚後跟。「企」雖然在古書中常寫成「跂」,但「跂」的本義是多出的腳趾。段玉裁同時糾正了把「企」訓釋成了形聲字的錯誤。
古人造字特別強調其義,如「見」字从目,「聞」字从耳,所以古文字的「企」字也應該是从止。
《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衛國在黃河之北,宋國在黃河之南。宋人在衛國隔河眺望遠方的故鄉。
誰說黃河寬闊?一枝蘆葦就能過江;誰說宋國遙遠?踮起腳跟就能看見。
《老子·道德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踮起腳跟,是站不久的;闊步前進,是走不遠的。自持己見者不明智,自以為是者不一定是對的,自誇其功者不見得真有其功,自言己賢者不見得真的賢。這些輕躁的舉動都是違反自然規律的,都是些剩飯贅瘤,惹人厭惡。所以有道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慚鳧企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鳧鴨自慚腳脛短,而羨慕鶴鳥的腿脛長。羞於自己的短處而羨慕他人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