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于肩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各级高等师范院校而言,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与素养。吉林师范大学,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院校,更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生为一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吉林师范大学秉承“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精神,努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教师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以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 1.培养模式方面。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紧密推进,吉林师范大学在师范生教学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改革:一是采取了学生听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位一体”的模拟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学生撰写听课报告、教学设计、评课报告,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评;二是在中学教学素养与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在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深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将学科核心素养紧密整合于教育教学培养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历史学科素养与能力课程中,课程内容关注了以下问题:(1)聚焦有效教学,建构深度课堂;(2)2017版新课标变化教学应对策略;(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4)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追求与旨趣;(5)历史教学内容的分析方面从历史教学内容的分析从重点的选定、结构的把握、内涵的开掘、目标的表述、史事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6)历史教学方法的应用方面从图片的演示、史事的过渡、适用的教法、讨论的组织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7)历史教学素养的提升方面从讲述的逻辑、教师的提问、细节的重要、学法的指导、师生的角色、讲授的必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建构。在专业系列课的开设时,优先开设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课程内容,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专业知识步入教学岗位。教法教师会对各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历史教材的共同线索,准备适合自己的精品课程;会进行专门的高中试卷答题培训,引导学生习得中学答疑的方法。在专业基础课的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历史教学实践力这一历史学科基本素养,不断加大师训实践教学力度,延长教学技能实践训练时间,打造品牌教学实践“以赛代练”精品活动,确保学生教学实践力得到有效提升。利用我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切实提高学生的说课讲课能力,以及临场发挥的素质。 2.课程改革方面。强调师范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品格的训练与提高,加强非师范专业职业技能的培训,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职场竞争力。在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的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环节,指导教师把教学环节按动作语言进行分解,从学生走入教室开始就考察学生的站姿走姿,使用粉笔的方法,语速的缓急,事例和说理的搭配,互动的分组以及时间掌控,引导式提问,按照环节一一进行精准指导,力求促进学生教师素质的规范化。通过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基本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吉林师范大学教育专业课程及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非常注重吸收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等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引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中学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在多轮课程实施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及时调整、积极改进和完善。 3.教学实训方面。吉林师范大学在基础实践与应用实践环节,都突出了师德体验这一课程目标,也在实践中增设了师德体验的环节,同时开设了基础教育名师讲堂,邀请基础教育名师从基础教育的各个侧面深化学生对教育与教学的理解与认知。以历史学专业为例,历史文化学院举办以“史苑论坛”为代表的学工品牌项目,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研究历史事件,学会描述现象、分析原因和实质,归纳结论,把历史知识落实到学术应用以及史学通俗化的活动中,教学相长。依托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助力地方政府教育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的三位一体模式。另外学校依托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将中学教师请进大学课堂,使历史学专业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学习与微格教学实训,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初步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组织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科研立项、讲课大赛等师范生培育活动与专业竞赛,提升了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走进中学见习实习,经由名师言传身教,学生接受“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熏陶;通过教育见习,学生对听评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磨练,学生逐渐做到将理论储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提升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实现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在提升历史学专业学生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以历史师范生为例,自2017年参加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以来,共有5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两人,三等奖两人。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尤其应关注师范生教育能力与素养的结合,使师范生培养工作真正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基础教育培养真正有质量的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