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读后感
2020年经历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鼠年春节。
从腊月底开始,由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爆发,并随着春运开始在全国蔓延开的新型冠状病毒,给全中国人民上演了一场“大自然的报复”的开年大戏。武汉,这座城市,用悲壮的“封城”,将病毒封堵在城中,为全国人民争取了生机。同时,也有无数的医护战士,从全国各地向武汉进发。我无法体会他们逆行的悲壮,亦没有逆行的实力,唯有居家门而不出,不给国家添乱,也算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吧。
这个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应该能算是“前无古人”,也自信将“后无来者”。于是,没有时间仔细读书的借口再也没有了。翻翻书柜,找到了这本《百岁人生》。一面是2020年危机四伏,生离死别的惶恐,一面是30甚至40年后一些人将迎来百岁人生的憧憬,这现实的矛盾,让我不禁细细品起了这本书。
《百岁人生》,作者是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来自英国。这本书的一开始,给人的寿命作了一个百分百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迎来一个长寿时代。大多数人的寿命,将超过100岁。中国古人所追求的长命百岁的梦想,在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的身上,一定会实现。
作者首先认为长寿是生命的礼遇。长寿将给予人们更多的时间去体会生活,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认识更多的人,给了人生更多的机遇和可能。但本书的作者,很显然是有着长远眼光的悲观现实主义者。人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这生命的馈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长寿,是每个人所期望的。然而,作者很显然不希望读者将眼光放在长寿本身,而是用了整整一本书,来告诉读者长寿背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们如果能够在长寿时代到来之前提前做好完全准备,那么长寿是一场生命的馈赠,否则,馈赠将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烫手山芋”。长寿,将迫使我们所有人改变人生计划,在每一个模块上重新开始。社会也将迎来变革。
本书从生活,财务,工作,退休,资产等方面,细致地描绘了长寿所带来的延迟退休,养老金储备,人生新阶段重组等等一系列“超现实”的场景。通过对于出生于80年代和90年代的不同时代的2类人在应对长寿时代做出的改变,来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我对于本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生三阶段模式的结束,和未来多阶段人生的开启。
人生三阶段模式,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什么是人生的三阶段?用简单的定义帮助大家做个划分:第一阶段,从出生至大学毕业,即笼统可概括为求学阶段,是一个通过学习和教育,实现自我价值塑造的阶段;第二阶段,从工作至退休阶段,这是目前公认的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即创造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得到工作收入,成家立业生子,这也是俗称的“上有老,下有小”阶段;第三阶段,便是退休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完成了人生的主要历程,颐养天年,静待生命的终结。
然而随着寿命的延长,推迟退休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许未来,80岁的老人在开着出租车,70岁的我们还会在写字楼里和20岁的小伙子们成为同事。在现在的日本,这已经是事实了。前几天日本因新冠肺炎去世的一位老太太,就是一位70多岁出租车司机的丈母娘。未来,这将不再稀奇了,满大街的超龄工作者。想想,得多恐怖!!!
人们将面临更长的工作生命,在这个阶段,也许我们不会只服务于一家或二三家公司,而是会创造出更多的怠工阶段,换行阶段等等。人们将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再教育,再培训,获得更多的技能去从事另一项跟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因此,作者提出,除了有形资产的储备,长寿时代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无形资产的积累,因为人生新的阶段,往往需要例如人际关系等支撑才得以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工作将有很大部分会被AI人工智能替代。现在流行的5天工作2天休息的模式也可能会改变,也许会变成3天工作4天休息。工作时间将被大大缩短(但这并不包括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等,因为这本是一个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的岗位),随之而来的是休息时间的增加,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生活成本的增加。人们将有足够的时间去旅行,和家人或者朋友聚餐,这就需要额外的金钱支出。这也是一项对储蓄和理财能力的巨大挑战。那么,除了要拥有赚钱的能力,长寿时代,人们还要拥有良好的理财和财务规划的技巧。
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这似乎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长寿对于富人是馈赠,对于不那么富有的人,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医疗支出,维护健康的成本支出。赚钱能力的逐渐消退或者工作年限的延长,都将给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严峻的挑战。
这本书读完,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规划自己未来长达70年的人生,想想都会觉得有点恐慌啊。
最后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的朋友。它给予我们的警示,和对于人生规划的建议,适合创业者,处于迷茫中的打工者,适合暂时的失败者和成功者。也许能够在本书中,找到一点人生的方向。
20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