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美学》摘编
人以植物为原料来创作服饰时,很自然的将自己融于天地草木之中,又使服装永远带着丛林、原野的天籁与情趣。
植物气息与人的服装美的生命同在。
人类童年的艺术感受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动物的热爱与畏惧。
动物直接被用来制作服饰,有着一股难以觅到的带有原始狂放意趣的美。
东方人更深刻体会内在的意蕴、气韵等;而西方的设计思想更偏重于外在的几何形体的有机组合。
(过分地注重展现“性感”,是返祖的一种表现。也可以通过这一点,判断着装人的文化涵养。注)
如果不能捕捉生活的情趣,自古以来就不会有诗人。迪奥把郁金香用到了花裙的设计当中。
女学者有必要关注一下自我穿着创作,或者说,当他们出入较高层次的社交场合时,服饰形象几乎代表了服装中的着装者的真实身份与文化内涵。……需要注意,着装者很可能会因为一次穿着创作的失误,降低了自己存在与社会之中的身份效应,一直长时间内扭转不了刻印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
以自然人类学态度来看待人,本无高低之分;可是在社会生活中有一种无形的高低标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