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名字的故事》—20181025
读后感——
读完整本书,宏观上来讲,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 读书改变命运。
故事是:两个女孩,童年少年好友,在彼此生命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读书和被中断读书,走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小学毕业后,莱农继续上初中,而莉拉因为父亲不让她读书了而辍学,可惜了她的聪慧,莱农读完了初中、高中、高等师范学校,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毕业时这些年的经历写了一本书,还出版了,给自己赚到了丰厚的稿费;而没能继续读书的莉拉早早地嫁人了,感觉她被她的父兄利用了,让他们能翻身开了一家鞋厂、一家自己品牌的鞋店,让他们当老板。故事的最后,且不论中间主角们那些乱七八糟的生活故事,鞋厂、鞋店都没了,她们家回到了最初贫困的生活,莉拉带着孩子跟着恩佐生活,在香肠厂打工,与大学毕业的莱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要知道当初,莉拉比她还要优秀,然而看到她忘记了当初她写的《蓝色仙女》那部书,最后还丢进了火里的时候,我心里最后一点希望她能重拾书本再继续她的学习再重新崛起的希望也跟着没了。但最后看到她跟恩佐在研究计算机语言,又让人感觉他们俩的生活又是有希望的。莱农有着光明的未来,而莉拉需要很辛苦才能艰难度日……
读书、教育、学习,可能是世界上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件事了吧……你不知道你十几年的投入,最后会使受教育的人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潜力无限……读书,改造人的大脑、人的思维,进而改变人的气质谈吐,不断下放让你向更广阔天空攀登的云梯,让你有机会能攀登上去看到上面的风景,遇到更优秀的人,同时自己也变得更优秀,彻底远离地底的泥泞。
看完又很唏嘘……如果莉拉的父亲让她继续读书的话,可能她会比莱农今天更加出色。如果她们能够一起学习到大学毕业的话…那该多好……
"如果",可以算是一个事后的反省,一个不切实际、永远无法实现的设想。永远也没有如果。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当下的行为、决定负责,并承担后果,没有后悔药,不能重来。所有人应该也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吧,只是可能有各自的思想局限吧。
莉拉,虽然她那么聪慧,那么有思想,可是不继续学习,她还是会比在读书的莱农、尼诺会显得见识短浅了(仿佛另一个伤仲永的故事?)。
在爱情上,她真的是很勇敢了,虽然在大家看来,出轨、幽会、离家出走跟另一个人生活……这些事并不光彩,但是她还是冒着可能会失去富裕优越的生活去做了,就是因为感觉,爱情的感觉。孰对孰错,不知如何说,但是她的勇气我想我不一定有。我想,在不伤害好人的前提下,自己开心就好了吧(好像很难,在 自己想要的 与 不能避免伤害别人 的情况下做选择)。人的一生很长,人的一生也很短。
好奇:人在学习时,大脑里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精神世界仿佛一个宇宙,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宇宙,环绕着你过往的经历、感受、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心里面的人的影子、思想……多懂得了一些东西,就好像这个世界就又大了一点。读书、学习,就好似以自我之世界碰撞他人之世界、客观之世界。
这个世界真是好有趣。
¢书里有用的内容,可以是观点、方法、概念等。
l自己的想法、感想、疑问。
?书里感到有问题的内容
笔记摘抄——————
¢那段时期我们的关系很糟糕,但似乎只有我这样认为。我们见面次数极少,见面时她没有一丁点的尴尬,还是对我充满感情,从不说一句带刺的话。——l我也经常这样,某些啥时候自己以为情况糟糕极了,但一接触,好像也还好。似乎就是自己在庸人自扰?可能真是太闲想太多……
¢她要求我发誓:在任何时候都绝不打开盒子。我发了誓,但一上火车我就解开了绳子,把笔记本拿出来看。——l如果有什么秘密,还是保存在自己这里比较好。
¢她的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烧,一种属于我的力量,或者说不属于我的力量,自我迷失的快感将我淹没了。我希望这种力量能得到蔓延,但我又意识到我对这种力量的恐惧。后来,我才慢慢明白,我只能无声无息地体味不幸,因为我没有能力让怒火爆发,我害怕暴力,我对那些暴力反应感到害怕。我更愿意一动不动,让憎恨不断滋生。但莉拉却不是这样,她离开座位时,动作非常果断。——l面对愤怒……我能不能果断作出有力的行动?
¢我突然感觉到:她和我之间的距离比我想象的还要遥远,不仅仅是因为她结婚了,也不仅仅是因为每天晚上她都会恪守婚姻规则,和一个男人睡觉。当时我觉得,有一件之前不明白的事情忽然变得很清楚:莉拉小时候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鞋子,被她丈夫拿去和马尔切洛做了一个交易。莉拉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她不得不承认:对于她来说,她丈夫比任何人、任何东西都要重要。莉拉已经做出了让步,她已经原谅了那种冒犯,这意味着她和斯特凡诺之前的关系非常坚固。她爱他,就像照片小说里的姑娘一样爱着他,她会为了斯特凡诺牺牲自己的一生,而他根本不会在意这种牺牲,他将占有她丰富的情感、智慧和想象力,但却不知道如何回应,他会白白浪费她。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像她那样爱上任何人,甚至是尼诺,我只知道看书打发时间。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有缺口的碗——那是我妹妹埃莉莎用来喂猫的碗,后来那只猫再也没有出现,那只空碗落满灰尘,被遗忘在楼梯间。我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焦虑,我觉得自己有些夸张了,我走得太远了。我告诉自己,我要向后退,我应该像卡梅拉、艾达、吉耀拉或者莉拉那样,抹去傲慢,惩罚自己的自负,不再羞辱那个爱我的人。
?她们之间的距离,对爱情的领悟以及能作出的牺牲?对最爱的人能牺牲自己的一生,牺牲自己喜爱的东西和事业,这是对是错?这在观众看来,好像很可惜,挺傻的,但是她自己是否是快乐的,是否是满足的,是她想要的?如果是的话,对她来说,就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尤其是女人,她们总是很清楚:当男人爱她们的时候该说什么,当男人想打她们的时候又该说些什么。——l事前事后不一套
¢我们从小就看着父亲打母亲。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认为其他人绝对不能碰我们,但是父母、未婚夫和丈夫,只要他们想,随时都可以给我们一巴掌,这是出于爱,或是为了教育我们,不断地教育我们。 ——?是这样的吗?
¢或许“恶心”“羞辱”都会从“以后”开始,当一个男人凭自己心情随意驱使你、强迫你,只是因为你已经成了他的人,还会有爱情吗?还会有尊重吗?
¢我开始意识到,她结婚之后比单身时更加孤独。有时候,我会和卡梅拉、艾达,甚至和吉耀拉一起出去;在学校里,我有同班的女同学,还会和其他班的女生成为朋友,有时候我们一起上街吃冰激凌。而她,除了她的小姑子皮诺奇娅,她不再和任何人来往。之前那些朋友,在她订婚期间还会停下来和她交谈几句,在她结婚之后,即便在路上碰到了,最多也就是点头打个招呼。她那个阶段可真漂亮,穿得就像畅销杂志上的模特一样,她买了许多这类杂志。但妻子这个身份好像让她被关在了玻璃容器中,就像是一条帆船在一个没人靠近的海域中航行,甚至可以说在没有海的地方扬帆。
¢他求我说服她,让她去新开的肉食店里帮忙收银。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并没有必要跟我坦白这些生活中的隐私。或许他想莉拉已经非常仔细地跟我讲了发生的事情,所以他必须告诉我事情的另一个版本。或许他并没想要跟妻子最好的朋友推心置腹,那只是他一时冲动而已。又或许,他推测如果他感动了我,我就会跟莉拉提起这件事情,然后打动她。可以肯定的事情是,我听得越来越投入了。渐渐地,我开始喜欢那种畅所欲言、非常私密的倾诉。但首先我必须承认,他觉得我很重要,这让我很高兴。——l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你可能一辈子爱一个人,但你并不是真的了解这个人。
¢假如从小学会一些东西,长大就会在各个方面都很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