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代″匡复唐室″的名相狄仁杰》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2、21
武则天当了大周皇帝后,狄仁杰是她的宰相。武则天为了立太子,当然想立姓武的侄子武三思,官居中书令的梁王来立他。她为了听听大家的意见,把宰相和各位大臣都召集起来试探一下。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发言,都把目光投向一个人,投向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一发言,举堂皆惊。他不直接说我反对,却说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他说,不久前为了御边,准备招募一批士兵,让粱王武三思去招募了一个多月,应募的不到一千人,说明人民不待见他。但是后来让废帝李显来做同一件事情,只在十天之内,投軍的就有五万多人。这说明虽然陛下革了唐朝的命,但是民心还是向着唐朝,还是向着李姓。
狄仁杰贤就贤在他的临机应变,语喻双关,让人一听就会反思所为。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请他来为她解梦。她问说:″最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下′双陆`(古代的一种棋),老是输,你说说看原因何在?″狄仁杰脱口而 出,说了三个字:″无子也″。因为您手上没有棋子,提醒陛下的身边应该有个儿子。武则天早思暮想全是立太子的事,狄仁杰却用″无棋子″拿来说事。紧接着他反问武则天说:″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新唐书-狄仁杰传》)
武则天与狄仁杰的这一番君臣对谈后,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在公元699年,把废帝李显召回到″大周神都″洛阳,立他为太子。虽然武则天立″李姓″为太子,″武姓″的武三思并不甘心,他根本看不起这位表弟李显。只要姑母武则天一口气在,都有翻盘的机会。可是,公元705年正月初一,消息传来,说武则天病重。当时的宰相张柬之,联络了一批文宫武将,裹挟着太子李显,带领着五百御林军,破玄武门而入,直接来到了武则天所居住的迎仙宫。迫武则天退位,下诏归位于太子李显,改大周国号继续为唐,李显继位为唐中宗。十个多月后,武刨天就去世了。中宗皇帝把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葬在一起,是谓″乾陵″。
这样看来,狄仁杰是″匡复唐室″的最大功勋者。他在武则天时代为相,始终要为他的"匡复唐室″的历史使命奋斗到底,甚而为寻找同道中人,承担起宰相的职责,物色各种人才充实武周朝堂。在他积蓄人才、储备力量的过程中,他的原则是″薄文华、重才实″。而在他的选才、备才的过程中,他的目的则是″反周复唐″、″匡复唐室″。因此,在他之后继任宰相的张柬之、姚崇,都是由他提拔出来的。他还举荐了二位武将和十位贤才,这些武将和贤才,不但在他担任宰相期间和他退任以后,都在不同的职职位上,做出了政绩,建立了功勋,沒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难能可贵的是他举荐的贤才或武将,没有一个是为他私人效力的,他种下的桃李全都献给了国家。他举荐人才却没有和他们有过交往密切的记彔,是大公无私的。
两位武将,一位叫李楷固,另一位叫骆务整。狄仁杰在大臣们的一片反对声之下,力排众议,救了他俩的命。并且強烈建议武则天重用他俩。李、骆二人原是契丹的大将,但都勇猛善战。公元696年,契丹反叛武周,朝廷出兵征讨。后来叛军首领死了,这两位大将想来投降武周。大臣们认为他俩手上沾满了武周官兵的血,处死得了,不能接受他俩的投降。并且武则天也觉得留不得,非斩不可。这时候,狄仁杰上疏:″苟利于国,岂为身谋?″(《资治通鉴》),他认为不能杀,留他俩后日为武周效力。武则天″屈意从之″(《资治通鉴》),不但不杀,还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铃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过了几年,他俩率领武周官兵,平定契丹的残余力量,大胜而归。武则天特高兴,封李楷固为燕国公,赐姓武氏。
公元698年,姚崇当上了宰相,推荐人就是狄仁杰。他已经看出来、姚崇是一个难得的全局性人才,他将来完全可以接替自己,为李唐的社稷做出贡献。姚崇后来的确在"匡复唐室″中,出了大力。再后来又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历代名臣奏议》上说:″唐称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姚崇是个奇才,从小行侠仗义,但在20岁才开始读书。所以在官场上的起步较晚,如无宰相狄仁杰的提拔,他的才干是无法发珲出来的。狄仁杰不凡的识人眼力,从姚崇的表现就可以验证了。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发生的″神龙政变″,就是由后来被封为″五王″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伟和袁恕己五个人,通过政变,帮助唐中宗李显重登帝位的。后来因功一一被封为郡王,史称″五王″。″五王″中的张柬之,上面已经提过,这个人绝对是大器晚成,张柬之考中进士,可是长期得不到重用。在永昌元年(689年),才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从1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了第一名,被升为凤阁舍人。在这个职位上,他跟宰相狄仁杰有不少工作上的接触。他的表现,狄仁杰默默地记在心里。张柬之在突厥可汗要求嫁女给武周″和亲″的这件事上,上奏疏说武延秀(武承嗣的儿子)不能去娶亲,犯了武则天的龙颜,被谪到合州做刺史。两年后,狄仁杰向武则天提起张柬之是个宰相人才,但她只叫他回到洛阳当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上回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沒重用?武则天说,我用了,提拔他当洛州司马了。狄仁杰马上说,您大才小用了。武则天又将他升做秋官侍郎。
可是,狄仁杰等不及了,沒过多久他就去世了。狄仁杰生前来不及为张柬之做更前一步的安排,可是死后四年,他所提拔的宰相姚崇替他完成了。当时姚崇被任命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武则天问他谁能当宰相?姚崇说,张柬之沉隐有谋,能做大事,他当宰相再合适不过了。这个人八十岁了,再不用就来不及了。张柬之终于当上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