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狮卧龙跃:末代行政长官庄士敦在威生活琐记
近日因疫情一直闲赋在家重温了一遍《末代皇帝》里面末代帝师英国人庄士敦和溥仪那亦师亦友的跨国情谊,不过在电影里面庄士敦伴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民间乐队登船离开以后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切断和这个国家的联系,而是在1927年回到了在担任帝师前生活工作了16年的英国租借地威海卫。


此时的威海卫和1919年自己离开威海时几乎毫无区别,除了在爱德华港兴建了大大小小诸多洋行的欧式建筑和度假别墅外(现在作为军管区颇为冷清)整个威海卫基本上保持了首任行政长官洛克哈特也是自己非常推崇的统治方针暨遵循清制以儒家思想加以教化当地百姓,注重村董的礼法力量让各地村民习得礼义廉耻行为处事当以孔孟之道为主。而且洛克哈特和庄士敦这两位志趣相投的汉学家颇为尊重当地民风习俗,向来与民无争顺其自然,甚至在传教事业上也并无多少动力,毕竟两人一致认为相比基督教义儒家思想对当地百姓影响要大的多。





因此在洛克哈特近20年的统治时间里威海可谓一潭死水停滞不前整个社会格局大体停留在晚清末期。当地百姓男的继续留着发辫女性继续包小脚的情况依旧屡见不鲜。甚至是在民国时期出生的威海小孩依旧留着发鞭在西装革履的洛克哈特大人面前背诵着四书五经,而同为租借地的青岛在1909年便创办了首座中德合办大学德华大学。相对于早已开埠商贾林立的烟台和德国租借下开通胶济铁路蓬勃发展的青岛处于半岛东段的威海就如同桃花源一般大体上保持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牧歌生活变成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乌托邦之地。



参加完当地士绅在装修华丽大气的国王饭店为其举办的接风仪式后坐在由华勇营兵营改建的行政长官楼里办公的庄士敦不免有些感慨,在25年前洛克哈特刚刚就任行政长官时便在此办公,自己来到威海后也是在当初的华勇营兵营里面办公。当时洛克哈特在日记里如此宽慰道,“现在资金紧张,待到资金充裕再建造一座合适的官邸。”但由于经过英布战争国力元气大伤和日俄战争后俄国被赶走首要威胁消失再加上租期不确定因此英国在威海的统治就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由此英国殖民部也要求洛克哈特一切从简,节约开支,所有的大规模建造计划全部停止。因此在自己回到威海后的行政长官楼还是这座华勇营兵营旧址。



不过在庄士敦就任行政长官之后他的任期和英国在威海的租借历史都进入倒计时,自1924年便开始的关于威海卫主权移交仪式和几十年后的香港相比谈判虽有波折但主要是被当时国内的军阀混战所扰。在1929年蒋介石领导的二次北伐完成东北易帜名义上统一全国后由当年收回青岛的外交部长王正廷重新开启。最终在1930年4月根据16年前还是北洋政府时代签订的《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草案》为蓝本和英国大使蓝普森签订了《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

与收回青岛行政权时日本保留了大量特权一样,王正廷在谈判时也做了许多妥协和退让,英国在移交威海卫行政权后可以继续保留刘公岛10年作为皇家海军的避暑和修整基地,10年后若中方同意可以继续续租,在刘公岛上修建的军事设施和居住用的欧式别墅也一并保留。甚至为了补偿英国在威海32年的建设其剩余的财政收入也要一并带走。就像几十年后英国在世界其他地方多次上演的那样整个撤离活动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将各种东西分门别类打包带走后给接收方徒留一空壳。

在威海卫的最终结局已经注定的情况下留给庄士敦的施展空间显然所剩不多,少有的保留至今的政策便是同意划拨土地60余亩并拨款5000元用以建造威海第一座华人自办中学的新校舍——齐东中学,并在庄士敦管理威海的倒数第二年与其他中学合并变成了私立威海中学。其后虽经一系列战乱波折学校几度停办改组但校址保留至今变成了现在的威海二中,不过当年庄士敦推崇的华洋结合的欧式建筑早已不存。与之相比临近的青岛在私立青岛大学因北伐战争停办后又即将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暨后来的国立山东大学。但威海学童在之前近30年的时间里只知道诵读之乎者也被国学思想所灌输,这也算是庄士敦在一潭死水之中泛起的丁点波澜。

离开的日子终将来到,至1930年10月1日,由外交部次长王家桢和即将就任威海卫管理公署的首任管理专员徐祖善等官员组成的接收代表团率领300名海军陆战队员分乘海琛、镇海两舰由青岛出发在上午8时抵达威海卫。10时45分,中英双方在行政长官楼前举行交接仪式。相比于近70年后在香港举行的准备已久场面隆重各个细节方面可谓煞费苦心的交接仪式不同,整个威海卫行政权移交仪式非常简单,至11时30分便宣告结束,同时也宣告了英国在威海长达32年的行政权力的结束。


在威海刘公岛的英租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和威海市博物馆里面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当时的国民政府与英国在进行威海卫行政权移交仪式的全过程并展示了非常多的老照片来记录这一时刻。威海市博物馆为此事件绘制了一幅油画,而英租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则用的是青铜雕像,不过雕像人物的站位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还是油画更为符合当时的情景。


在庄士敦宣读了《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条文后米字旗落下,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升起,而当时代表了英租威海卫的鸳鸯旗因为太过少见甚至都可能没有升起来。虽说刘公岛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停泊军港将被续租10年,但对庄士敦来说他在这片土地上扮演的历史角色即将谢幕。内心颇为感慨的庄士敦对来接收的国民政府官员如此说道,“我坚信你们会得到一位比我能力强的领导人,但绝不会遇到像我那样对威海卫有如此深厚感情的领导人。”此话虽有些自负但某种程度上也许是事实。


移交仪式在一派友善而和气的氛围下结束,两国军舰礼炮齐鸣21响庆祝交接仪式的最后完成。双方最后合影留念为并为各自国家的国家元首健康干杯。至上午11时45分未及中午时庄士敦婉言谢绝了国民政府代表留下来吃饭的好意以“日无二主,民无二主”为由乘船离开,也结束了自己与这个国家32年的联系。虽到1935年当年的学生溥仪加冕成为了满洲国的皇帝自己特意赶去变成了新京的长春与其见了最后一面,分别近10年后两人再次见面早已是物是人非。此时的庄士敦终究只能算作一名过客而不是亲历者了。



-
余亦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9 11:16:12